广州住房公积金信息化创新
2015-09-04陈桂龙
文|本刊记者 陈桂龙
住房公积金信息化涉及到经济、金融、法律、计算机等多个学科,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随着住房公积金业务的快速发展,规模的大幅增长,对公积金各项业务的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信息化工作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2006年以来,各个业务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信息化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搭建出了一个能够高效服务于公积金业务的有机整合的综合业务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业务构成
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信息技术部工程师钟灵聪介绍,广州中心成立于1995年,是全国较早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城市之一。中心初期编制人员5人,后经过多次调整,并先后接收了省直机关和二区、二县级市以及广州铁路集团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目前,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不仅负责广州地区,还管理着省属单位和广东省内铁路职工的住房公积金,是一个区域性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业务规模在全国名列第三,截止到2013年年末,各项业务数据如下:
归集业务:2013年归集额为461.03亿元,归集余额为107.19亿元;历年归集总额2764.32亿元,归集余额989.14亿元。
提取业务:2013年共有108.83万人次提取住房公积金353.85亿元。
贷款业务:2013年发放贷款额314.6亿元,回收67.5亿元;历年累计向34.35万户职工家庭发放贷款1197.28亿元,贷款余额769.89亿元。
增值收益:2013年共实现增值收益 15.51亿元,历年累计实现增值收益71.20亿元。
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为了更好地实现《条例》赋予中心的职责,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领导始终以战略眼光推进信息化,把信息化建设纳入中心发展战略,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以及稳定运行的基础设施环境,构建出一套安全、方便、高效的公积金信息化支撑系统,实现对中心各类核心业务、对外服务、内部管理和外部关联业务的信息化全覆盖。”钟灵聪说。
广州住房和公积金管理中心工程师 钟灵聪
钟灵聪介绍了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信息化设计思路及建设目标。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了中心业务模式的转变,从委托银行进行业务办理的大委托模式转变到中心自主办理业务的小委托模式,全市范围内不分区域受理业务。“通过业务模式的转变确立了中心主体地位,业务办理的自主地位,信息交流的枢纽地位,财务核算的主导地位,而中心的主体地位的实现,保证了中心三化目标的实现,即精细化业务管理、多样化服务手段、科学化辅助决策。”
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信息系统的建设紧紧围绕着四大思路来展开:
建立面向个人和缴存单位进行全业务生命周期管理的思路。围绕业务办理的对象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服务,个人从参加工作到退休,企业从注册成立到注销,在整个过程中公积金业务从开户、资金管理、信息变更、帐户管理等基本业务服务外,还从业务的核查、审批、电子档案后督管理等方面进行风险防控。
围绕资金的安全、效率、效益构建资金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内部统一的核算系统,对公积金归集、贷款等相关业务资金进行自动核算管理,同时通过与央行及17家商业银行之间建立的银行实时结算通道,可以实现实时收付结算交易,提高资金运作效率 。
秉承“大服务、小柜台”理念构建对外服务平台。通过建立网上业务大厅、12329服务热线、短信服务平台,网上咨询投诉平台,方便缴存职工单位与个人业务办理,减轻中心柜台压力,实现了大服务、小柜台的理念。
推行精细化管理,建设行政内管及业务辅助系统。通过建立行政内管从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通过对经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通过视频会议、监控及门禁系统,保障中心工作有序进行,通过hr系统、绩效考核,提高中心的工作效率。
“从2006年开始,中心启动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工作,系统于2009年正式上线运行,2010年起在各归集、贷款业务承办银行全面推广使用。”钟灵聪说,2006年至今经过8年的时间中心约总共投资了6000万,分四个阶段建立比较完整、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2006年完成调研及规划;2007至2010年约投资1400万建立核心生产中心,并完成归集、贷款、财务等核心业务系统建设;2011年约投资1000万建立同城异地的应用级容灾中心,确保业务24小时可靠运行;2012至2014年约投资2000万扩充完善住房置业担保、行政执法系统等业务体系,完成短信、实时支付、账户管理、网上业务大厅等多元服体系;同时完成档案、考试培训、报表、视频会议等管理体系;
钟灵聪对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信息系统总体框架做了介绍:
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通过核心业务系统和中心内管系统构建了中心核心系统服务的基础平台,利用中心内部网连接了各中心业务处室及分中心、管理部、办事处和各银行网点,构建了中心住房公积金业务办理基于柜台的实平台。
通过外联外服平台的统一接入及信息交换系统,利用互联网及通讯网 接入用户的浏览器、移动设备、固定电话等多渠道终端,构建了中心住房公积金业务办理的非柜台虚平台。
另外,中心的业务平台通过统一接入及信息交换系统与相关单位通过中心内部网或政务专网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进行数据交换与共享,整合社会信息资源,提高中心审核决策的准确性及效率。
为灵活构建中心的业务系统,中心系统全部通过与ESB企业总线进行绑定,实现充分的数据共享,发挥数据集中存放的优势。系统数据集中存放在中心,银行不保存业务数据,中心在数据库设计上采用分库设计的理念, 数据面向不同用户和时段 分库管理,有效分担负责。 据此构建了用于在线实际业务数据保存的生产数据库、用于容灾备份的容灾数据库、用于日常内管及非结构数据(如档案)存储的管理数据库、用于分析决策的数据仓库。 各个数据库之间按需采用,保证数据实时有效更新。
经过总体框架设计,实现了中心一总线、二平台、三网络、四个库的建设思想。
未来规划
“从2007年开始公积金系统大规模建设至今,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沉淀,我们对公积金信息化也有了新的认识,在未来的5年,我们打算构建一套核心业务、对外服务、内部管理和外部关联‘四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钟灵聪说,系统将实现5个方面的目标:
业务方面:基于全业务流程的整合再造,实现公积金业务创新发展。
技术方面:基于集约化的IT架构,提升应用系统建设质量和效率 。
数据方面:基于主题数据库整合信息资源,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
基础设施方面:构建“两地三中心”容灾架构,基于云服务的架构思想构建虚拟化运行环境,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管控方面:构建一整套覆盖信息化建设全过程的IT基础环境 ;构建完善的标准管控体系,提升公积金管理水平 。
“作为准金融机构,我们也从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的更新换代中获取灵感。在未来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我们计划用5年的时间来重构广州公积金中心信息系统2.0版。系统的重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有的1.0版的系统将经历存续服务阶段,并行过渡阶段,割接下线阶段;同时我们新的系统将经历规划、建设、完善和价值创造阶段。前期以老系统为主,2014~2016年完成新系统建设。”
经验分享
“成熟的系统都是随业务扩展不断完善的,并不能一蹴而就。经过这几年的信息化实践,有几点心得和大家分享。”钟灵聪说。
明确总体发展目标,总体规划有序建设。不同的系统侧重点也不一样,我们要在总规划指导下,充分调研、充分论证,制定“总体规划”,按各地方公积金业务的特性建设最合适的系统。
利用银行减少成本,加快上线。受编办和财局在人员编制、资金方面的制约,我们借用协作银行的现有的业务网点及网络,利用银行成熟的业务人员、客户端设备来为中心办理业务,来加快新系统上线和业务推广。
“一把手”工程。为了便于信息化建设的开展,统一中心内部思想,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关系,我们觉得信息化建设最好由中心主任直接管理。
信息化首先“化”人。作为公积金信息化参与人员,我们觉得信息化工作中人是关键因素,首先要从人入手,统一认识,统一思想,保证集全中心之力来完成此次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工作;其次,就是必须做好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