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呈现平稳态势
2015-09-04陈桂龙
文|本刊记者 陈桂龙
由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洪毅和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杜平共同主编的《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4)》反映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进程和最新进展。
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战略举措,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呈现总体平稳态势,主要体现在电子政务统筹协调发展取得一定进展,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快速发展,政务服务不断创新和政府网站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等多个方面。
电子政务统筹协调发展取得一定进展
电子政务统筹协调发展是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2013年是我国“十二五”的第三年,到了冲刺实现我国“十二五”规划目标的重要阶段。中央各部委、各级地方政府不断加强电子政务体制机制建设,基本健全了电子政务组织保障体系,各级政府普遍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其统一管理、统筹协调电子政务各项工作。数据显示,100%的省级政府设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95%的地市级政府设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区县级政府中也有超过90%的设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为推动我国电子政务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各地各部门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发布地方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指导地方电子政务发展取得了一定进展。据统计,有60%的中央部门制定和发布了电子政务或信息化发展专项“十二五”规划,36%的省级政府和6%的地市级政府制定和发布了电子政务或信息化发展专项“十二五”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部门和地方电子政务统筹协调发展。
政务应用快速发展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对重要业务应用的投入,部门业务应用快速发展,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不断提高。截止到2013年底,中央各部委的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已经达到80%以上,省级政务部门业务应用覆盖率达70%以上,其中财政、公安、人社、国土、工商、税务、住建、环保、质监、卫生与人口、食药监、统计等省级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100%。副省级城市政务部门业务应用覆盖率为78%,地市级政务部门业务应用覆盖率为39%,区(县)级政务部门业务应用覆盖率为46%。各级财政、公安、人社、工商、税收、卫生和人口等主要职能领域业务应用信息化发展较快,电子政务应用在经济和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领域应用成效明显。
电子政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我国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网络支撑能力不断加强。电子政务网络已经覆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90%以上的市和80%以上的县。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都建成了局域网,多数单位建成本系统专用网络,重要业务信息实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联网运行。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我国统一政务网络平台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数据显示,省级政务部门平均有50个独立机房,副省级平均有17个,地市级平均有12个,区(县)级6个,各地方单独建设机房的主要有公安、工商、税务、教育、财政、人社、税务、住建等部门。调查区(县)街道(乡镇)以上公务员人均拥有1.02台电脑,基层信息化条件有所提高。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网民和宽带接入迅速发展,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8.6%,弥补了我国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在县级及以下较为薄弱的现状,为电子政务应用在县级和向县级以下延伸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成为新一代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并完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2013年,国家积极推动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和应用试点工作。确定北京市等18个省级地方和北京市海淀区等59个市(县、区)成为首批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和应用试点示范地区,鼓励试点地方在现有基础上建设集中统一的区域性电子政务云平台,支撑各部门业务应用发展,防止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促进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增强电子政务安全保障能力,推动电子政务朝集约、高效、安全和服务方向发展。
政府网站功能逐步健全
政府网站在信息公开、政民互动、网上办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地不断完善网上信访、领导信箱、在线访谈等互动栏目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注重民意收集与信息反馈,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13年,各级政府网站普及率不断提高,我国副省级以上、地市级、县级地方政府网站覆盖率分别达到100%、1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