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事先张扬的“绑架案”
2015-09-03陈雨编辑汤涌
文 陈雨 编辑 汤涌
一桩事先张扬的“绑架案”
文 陈雨 编辑 汤涌
在丁晟的努力下,吴若甫答应参演《解救吾先生》,演警察,救出当年的自己
导演丁晟在自己的工作室中。图/尹夕远
刘德华走出酒吧,他知道自己要被绑架了。
他会被假扮警察的人带走,然后和一个男孩关在一起,他知道将要面对的绑匪穷凶极恶,不按常理出牌。他也知道自己要在绑匪的同伙放松警惕时尝试去抓一把枪,知道在即将被杀的时候,他会唱一首歌,拿到一碗“上路饺子”,要一个苹果,因为想“平平安安的”。
这是一桩事先张扬的绑架案,故事早在11年前就已经发生,只是那时的人质并不知道自己会获救。
这些剧情出都自丁晟导演、刘德华主演的电影《解救吾先生》,故事原型正是2004年发生的演员吴若甫被绑架案。
在那个轰动全国的案子里,案发17小时后主犯落网,22小时后告破,绑匪全部被抓,主犯最终被判死刑,被解救的吴若甫逐渐淡出影视圈。
导演丁晟将这起案件改编成了电影《解救吾先生》。这一次,吴若甫成为了破案刑警,刘德华成为了人质“吾先生”,吾先生在20小时后被解救。
影片的宣传阶段,除了两场发布会,吴若甫拒绝了其余的所有采访邀请。
他对那场劫难无法忘怀,9月10日,《解救吾先生》的主题曲发布,几位主创一同唱起重新编曲的《小丑》时,吴若甫当场落泪。
11年前,绑匪告诉他和一同被绑的小伙子杜庆疆,无论能否拿到赎金,两人都必死无疑。安静了两三分钟后,吴若甫对杜庆疆说,小兄弟,别害怕,不管怎样大哥在这儿陪着你,我想给你唱支歌,一首非常男人的、笑对人生的歌。
正是这首刘家昌原唱的《小丑》。
“掌声在欢呼之中响起/眼泪已涌在笑容里/启幕时欢乐送到你眼前/落幕时孤独留给自己……”
这也是扮演“吾先生”的刘德华非常喜欢的一首歌,“从前爱唱《小丑》,因为它道尽了艺人的两面,背后的辛酸”。但经历了这场“绑架”,他发现不止于此。“它其实说的是每一个人。我们戴着面具,隐藏着真正的悲喜。”
案发
2004年2月3日凌晨1点,吴若甫和3个朋友一起走出位于北京三里屯的豹豪酒吧,他们刚刚聊完下一部电视剧的创作意向,准备驱车回家。
在自己的宝马X5车前,吴若甫被3个人拦住,他们掏出警官证,称吴若甫涉嫌撞车后逃逸,希望吴出示驾照“配合调查”。
吴若甫感到奇怪,但还是交出了驾照。他一再解释肯定是搞错了,3人却执意要现在就“走一趟”。曾多次饰演警察的吴若甫开始意识到不对劲。
“我现在不能肯定你们的身份。要不我们现在打110报警,警车来了我们一起走。”3名“警官”立刻翻脸,掏出手铐,在和吴若甫及朋友的扭打中,他们突然拔出了手枪。枪口顶在头上,当过兵的吴若甫立刻意识到这几把五四式手枪绝非假货。“我跟你们走。”吴若甫被押上了车。
桑塔纳一路飞驰,坐在后座的吴若甫被按着脑袋,只能靠声音判断自己的处境,“当时车开得飞快,转弯时几乎根本不减速”。大约40分钟后,车停了,他被押进郊外的一间平房,在那里,绑匪告诉他:“你说对了,我们确实不是警察,就是绑架。”
案件发生时,丁晟的广告导演事业正如火如荼。3年前,因为不满意自己的导演处女作《大惊小怪》,他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开始系统学习。毕业后,断断续续地拍摄了400余条广告,并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
网络并不发达的2004年,丁晟在电视上看到了吴若甫绑架案的报道。当时北京台《法治进行时》节目对案件侦破、解救人质的过程进行了全程记录。这段24分钟的节目让电视机前的丁晟兴奋不已,反复地看。
“印象很深,当时吴若甫被解救出来,他说那里面还有另外一个人质,我觉得太特别了,一个人质被绑了,发现里边还有另外一个人质,他俩相依为命。而且呢,还吃过上路饺子。”丁晟对《博客天下》说。
另一期《法治进行时》分别单独采访了绑匪中的两人,其中一个形容另一个人是“山里孩子,狠”,说两人根本不是兄弟朋友,“他(另一个绑匪)肯定有把我杀了的心”,另一个明白同伙看不起自己,“有钱之后也许我会把他杀了”。
“他们之间是那种猜疑,不信任,互相算计的,印象特别深。”丁晟说,“这就是真实,我觉得太有意思了,这题材太好了。那时候我觉得这事肯定会拍,但是轮不着我。”
这个想法一放就是8年。2012年,已经是电影导演的丁晟筹拍《警察故事2013》,在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五支队体验生活时结识了副支队长曹志刚。
曹志刚现在是北京市公安局反恐怖总队副总队长,地铁站和小区里经常能看到他端着自动步枪的宣传海报。
当年的绑架案中,还是侦查员的曹志刚是专案组的一员,在最后的行动中,他冲入屋中亲手解救了吴若甫。
在刑警队3个月的时间里,丁晟和曹志刚同住一个宿舍,一边写《警察故事2013》的剧本,一边为改编吴若甫绑架案留下了大量的笔记。“我现在是电影导演,还没有人拍这个戏,那必须是我拍,我就死磕这个,我早晚得给它磕成了。”
《警察故事2013》拍完,丁晟托曹志刚帮忙约吴若甫吃饭。“要拍,第一件事就是要说服吴若甫老师,因为是他自己的故事,要经过他的授权。”丁晟和吴若甫之间没有任何接触,朋友圈里唯一的交集就是警察。
“我现在是电影导演,还没有人拍这个戏,那必须是我拍,我就死磕这个,我早晚得给它磕成了”
光是约饭就约了好几个月。
绑架案后,吴若甫将生活的重心转移到了家庭,他结了婚,有了女儿,越来越少在影视剧中露面。在丁晟着急见面的那几个月里,吴若甫一直在外地拍戏和旅游,就是不回北京。丁晟“很煎熬”,但也只能先用警察的经历把故事尽可能搭好,“把状态准备好”。
双方真正见面后,丁晟向吴若甫提出了两个建议,一个是演警察,另一个是演自己。“我觉得这是一个创举,没有哪个电影是这样的,当事人演自己的故事。他如果肯演自己简直是太刺激了。”
但吴若甫都拒绝了。“他觉得翻篇了,不想再拍这个故事。”丁晟说,“这个事情发生了以后有很多制片人、导演找他,因为当年他也很红,但他都拒绝了,可能第一他怕别人过于娱乐化,另外一个可能当时他心里面还是压力比较大。另外他没看过我的作品,没有信任感,觉得这个家伙没准是一个大忽悠。”
饭局之后,吴若甫再没主动提过电影的事。为了证明诚意,丁晟把自己的电影《警察故事2013》、《大兵小将》、《硬汉2》放给他看,并且不断地打电话或是上门聊天,“聊,不见得要拍。聊就是互相了解的过程。”
丁晟发现他和吴若甫身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宅、真实、正义感强、坚决的惩恶扬善的态度、对见义勇为的推崇,而且两个人都不买任何日货。
“我们家现在没有任何(日货),吴若甫老师家也没有,我相机都是三星的。这方面我们共同语言比较多。”丁晟说。
“磨”了三四个月后,吴若甫同意将自己的故事交给丁晟,但他不演自己。
70%-80%的真实
吴若甫被关进郊外平房时,院子里有一方挖好的土坑。
这并不是恐吓手段,几个月前,一名王姓男青年就曾经被这伙绑匪残忍勒死。
吴若甫被绑前一天,几个绑匪刚刚绑了一名开奔驰车的年轻男孩杜庆疆。开好车,是他们挑选猎物的标准。
绑匪搜过身后,认定杜庆疆没钱,便要求他将车主“钓”来。为了保护车主、自己的女朋友,杜庆疆谎称自己只是个“替老板干事的”,顶多能拿二三十万,而绑匪一句“二三十万都不值得去取”让他明白,自己变成了一枚弃子。
坑就是为杜庆疆准备的。
吴若甫见到他时,正是杜庆疆最为绝望的时刻。看着男孩的眼睛,吴若甫作出了决定,他告诉绑匪,自己可以把所有的积蓄都给他们,但条件是“必须保证这个男孩也活着,跟我一起走”。这暂时救了杜庆疆。
接下来的22个小时里,吴若甫、杜庆疆和这些手握五四式手枪、五六式冲锋枪、手雷等武器的绑匪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没人知道。
丁晟需要复盘这22个小时。
在吴若甫同意出演后,丁晟又回了一趟刑警队,查阅资料,找当年的办案刑警重新做了深度采访,把案子梳理了一遍。
“警察这条线,我要做的是关键环节90%的真实。”
片中吴若甫扮演的刑警曹刚和刘烨扮演的邢峰的原型分别为曹志刚和徐经峰,前者亲手解救吴若甫,后者当年第一个冲上去对主犯实施抓捕。吴若甫绑架案专案组中,参与的刑警人数众多,分工细致,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负责人员。丁晟尽最大可能将他们浓缩在这两名刑警身上。
丁晟还小心翼翼地规避警方的一些真实刑侦手段。“不能让犯罪分子看电影学反侦查能力,不让他们了解警察怎么办案。”
丁晟的故事版图中,最为缺乏的是人质的经历以及人质视角下的绑匪。
吴若甫专门安排了一整天的时间回答丁晟的问题。两人在吴若甫的家里,一边泡茶一边从头开始细细回忆10年前的故事。“我关心的每一件事,从绑架发生的那一刻,他能想起的每一句台词,他都跟我讲。”
吴若甫还把杜庆疆请到了家里,难兄难弟一起核实当年的经历,填补相互记忆中的空白。
“他们在里面待了22个小时,没睡觉。要说很多话,要有很多阶段性的状态。他们还要观察对方有什么变化。晚上的事情,白天的事情,包括被解救之前他们的心态,这个是非常宝贵的资料。”丁晟对这次聚会非常感激。
10年过去,两人的讲述都很平和。丁晟第一次知道了吴若甫被绑架时没流一滴眼泪,一直在试图创造机会掌握一定的主动,督促劫匪按规则办事。他甚至觉得自己也置身于当时那种绝望、极度压抑的气氛,感受到了濒死之时人质互相之间的精神支撑。
自那时起,丁晟常往吴若甫家跑,他也常常给吴若甫打电话,想起什么问什么,后者都会耐心回答。
这些细节最终由刘德华扮演的吾先生和一同被绑的小窦来再现。“因为是刘德华来演,我不想让观众感觉到一个香港演员扮演一个内地明星的那种拧巴,所以我要把这些东西比较合理地移植到刘德华身上,让观众觉得是刘德华被绑架了,很快就可以进入这个情境。”
吾先生除了像现实中的吴若甫一样,做出了和绑匪谈判、尝试拿到不远处的枪、为了安抚小窦唱《小丑》、上路前要一个苹果(现实中要的是包烟)等行为之外,丁晟还为他增加了流泪、挨打的情节,并将更多的细节交给了刘德华自己去发挥。
7月23日,影片的第一次内部放映会结束后,丁晟告诉《博客天下》,目前看到的这部片子,70%至80%是真实的。变化最大的部分,在于绑匪。
“不能太真实,我要让他再平凡一点。”这是丁晟处理电影中主犯“华子(全名张华)”形象时的准则。在他看来,真实案件中的绑匪更加残忍、狂妄、看不到人性,反社会的倾向大,“有点病态”。
丁晟不能1比1地再现这种丑恶,“一是怕观众接受不了,二是怕会有人喜欢他。”
“他有很多没实现的计划,是超过观众想象的。这个嫌疑人脑子里有很多很病态的、反社会的东西我也了解。”丁晟刻意回避了这些,“如果真把它写出来的话有可能成为一个标杆,成为犯罪分子模仿的对象,我不能写一个狂人来让人崇拜。”
片中的绑匪华子阴险、狡猾、狂妄、喜怒无常,胆大心细但不遵循任何规则,从被捕到判刑的整个过程他始终面带笑容,“一直是傲慢、深不可测的”,没有掉过一滴眼泪,直到行刑前见母亲。
这是一场真实发生过的会面,绑匪第一次露出了自己的软肋,他一边擦眼睛一边跟妈妈说“好来好走吧,妈妈,再见了”。丁晟带着剧组的人一起看了当时的录像,他几乎完整保留了这场见母亲的戏。
剧本断断续续写了两年,两年过程中丁晟格外“贪婪”地不断搜寻着素材。“素材不收集完了我不甘心,你知道吗?因为可能在家里写一个星期都不如我一次采访,不如别人说一个很生动的小故事,完全可以摧毁我很多想象,真实的力量太大了。”
开机前一个月,剧本终于完成。丁晟手握3名影帝、一位故事原型和两年写就的剧本,对“到底该怎么炒这盘菜”感到既兴奋又担忧。
左图:吴若甫在影片《解救吾先生》中饰演刑警曹刚;右图:绑匪给了刘德华扮演的人质吾先生一碗“上路饺子”
吾先生
刘德华的保镖紧张极了。
几步开外,他的保护对象正被勒得青筋暴起,眼球充血,甚至吐出了舌头。
监视器后的导演丁晟同样捏一把汗,这场戏本不在计划之中。
那天拍摄的是吾先生刚刚被关进小屋,和绑匪起了冲突。真正的绑架案和剧本中,绑匪并没有殴打过人质,他们更多地是在和吴若甫、杜庆疆谈话。但走戏时,几位主创普遍觉得“这场戏情绪不够”。
刘德华认为在和绑匪的正面冲突中,应该给自己更大的压力,人物情绪需要有明显的起伏感,要让观众感觉到吾先生和华子之间这场角力的张力。他提出要绑匪用电线勒自己,真勒。
“你知道那场戏的风险是什么?”丁晟说,“勒他的演员不是特别有经验,太使劲了。”
丁晟坐在监视器前,又想喊停又不忍心,“不是每部戏都碰到这种情况”。即使整个脑袋都在充血,刘德华还是一直在和对手对台词,甚至到了有些真假难辨的状态。丁晟有把握自己收获了一场好戏,他等了几秒,确定刘德华台词说完才喊了cut。摆脱了缠绕在脖子上的电线,刘德华止不住地咳嗽,一边咳一边问:怎么样?我还可以再来一条。
“我对他刮目相看,因为之前我看过他不少电影,一直被他的帅、男神的外形给干扰了,没想到他是这么好的一个演员,有这样一个功力和工作态度。”丁晟说。
最初,刘德华并不在吾先生的候选名单中。
在吴若甫拒绝饰演自己后,丁晟一直在思考吾先生的合适人选。那时刘烨、王千源已经确定加盟,一个是警,一个是匪。
当年这起案件最特殊之处在于“当红明星”被绑架,警察和匪徒都有“啊呀,原来是他啊”的感叹。
“刘烨已经是大明星了,王千源也是影帝了,如果找一位内地演员,演对手戏说我是匪,我是警察,你是个大明星,你知道那种感觉吗?”
必须要找一个刘烨和王千源曾经的偶像来演这个角色,否则距离感出不来。
巧的是,2014年《解救吾先生》开拍之前,刘德华的公司找到了丁晟,想让他导一部戏。虽然也是警匪片,但丁晟觉得不太合适,就没有接。刘德华一方告诉他,如果日后有合适的戏也可以找他们。
寻找吾先生的时候,丁晟一下子想起了这次接触,但他有点担心,二人没有合作过,刘德华也没有演过这样的戏—90%的时间被绑着,几乎没有活动空间,做不了动作,完全要依靠演技。
丁晟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香港给刘德华讲了这个故事,“他那个眼神我就觉得有那种创作冲动”。在回北京的路上,他接到了刘德华的电话,“我要拍这个戏。”
“刘德华这个角色是这个片子的灵魂,能让观众首先确信一个大明星和其他人的关系。而且他能让人产生足够的兴趣—他从来没有演过这么接近他自己的一个人。”
丁晟将人质的身份改成了“香港演员”,他告诉刘德华,就像吾既和“吴”同音,又有“我”的意思一样,这一次就当成是自己被绑架,电影中的吾先生,既是吴若甫也是他自己。
在片场,丁晟很少主动去给演员讲戏,也不去控制节奏。他努力营造一种真实的绑架案发生的氛围,让演员置身其中,自己感受,寻找自己的位置。
刘德华超出了他的想象。
“我觉得他是一个创作者、艺术家。好的演员需要在一个镜头不剪接的过程当中自己控制节奏,控制这个戏什么时候该停,什么时候加速。他让我完全刮目相看。”
绑匪
丁晟一再叮嘱不要提及真实案件中绑匪的姓名。
“这个原型虽然被枪毙了,但是他的家属还在,我们也不希望节外生枝。”
《解救吾先生》的拍摄过程中,绑匪这条线最为敏感,丁晟一直在小心翼翼地保持着平衡。
看完粗剪影片后,饰演绑匪华子的王千源有点遗憾,他觉得剪掉了一些非常精彩的表演,比如他给吾先生讲自己故事的片段。
“我不想让他太锋芒毕露,太让观众去理解和同情,”丁晟解释,“如果觉得‘这哥们儿也挺可怜的’,就麻烦了。”
但绑匪华子这个角色复杂、极富个性,他的戏更丰富,起伏更大,冲突非常强烈,很少有创作者能抵御塑造这种角色的诱惑。
王千源之前并没有演过反派,丁晟敲定他演华子是因为两人聊天的过程中他发现“这小子有这个阴邪劲”。
拿到角色时,距离开机只剩十多天,王千源买了一堆关于犯罪心理学、反社会人格的书,并反复看当年留下的视频资料。
2005年9月,执行死刑前,绑匪在看守所里做过一次很长的采访,冷静地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对同伙、人质、家庭的看法。丁晟和王千源特意去看守所调出了这份录像。
有限的时间里重塑华子,仅靠文字和影像资料还不够,王千源开始在自己的表演经验里榨取养分。
他有一件“很朋克”的皮夹克,背后有一头狼的图案。王千源无意间看到这件衣服,他觉得自己找到了华子的眼神。“狼的眼睛永远是往上翻的,白眼仁要多一点。”王千源告诉《博客天下》,“你突然间感觉到这就是我要演的那种人—充满仇恨,永远都要往上翻,要往上够,成为上等人,成为有钱的人,成为不一样的人。”
他还在想象中揣摩和华子相似的气质。
“脑子里想象一个画面:冬天,一条豺狗皮包骨头,一有风,他脖子上的毛就像花一样(被吹起来),露出里面的皮,战战瑟瑟的,在垃圾箱里寻找着自己的食物,突然一辆车经过,它抬起头惊恐地看着周围。我形容华子这种人就是豺狼、豺狗、丧家之犬。他不相信别人,不会坦诚地和人交流,永远用自己的视角解释世界。”
开机之后,丁晟感觉到了王千源的入戏,无论戏里戏外,他似乎都是华子。
35天的拍摄时间里,王千源在体验式的表演中折磨着自己。他一次家都没回,不敢回也不能回。家里有妻子、有孩子,温暖的气息会让他身上的华子彻底消失。
他尽量不跟人说话,相熟的师弟刘烨也好,从小的偶像刘德华也好,当群众演员时就认识的大哥吴若甫也好,都几乎不说。如果必须开口,一定用的是“华子”的身份。他以此来保护辛苦请上身的“华子”。
丁晟对王千源的表演非常满意。“他(华子)在警察面前实际上是综合的情绪,他恐惧,觉得末日要来了,他又要找最后的机会,他又要有那种警察长期逮不到的罪犯的傲慢,这非常复杂,没法明说。但是他(王千源)用自己的方式捕捉出来后,我在监视器里一看就对了,不用再多要求。”
片子接近尾声时,华子在狱中和母亲的相会是全片的重头戏。
拍摄前一天晚上,为了达到真实的疲惫、眼睛充满血丝的状态,王千源约朋友喝了一整夜的酒。
喝完酒去监狱的路上,王千源又听起了拍戏过程中听了无数遍的音乐。这段音乐是他为自己选的,听的时候总有种“一只孤独的流浪狗在寻找着夜晚的猎物”的感觉,他觉得这“只属于华子”。那天他一边听一边哭,迷迷糊糊地觉得这好像真的是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段历程。他的助理走在旁边,看他这样有些害怕,一边递纸巾一边不敢回头看他。
导演丁晟觉得王千源身上有股“阴邪劲儿”。图/卓伦Jollon
但酒喝多了,上完妆才发现脸肿了,在剧组过安检、进监狱、布光的过程中,王千源一个人到院子里一圈一圈地跑了两个小时,肿消了,也更加疲惫。
从案发、被捕到最后获刑,现实中的主犯混不吝的个性没有改变,也始终没有忏悔,即使在行刑前见母亲最后一面时流了泪,他还是保持着一贯的骄傲。
这场戏,王千源已经准备好了。为了真实,丁晟给他戴上了脚镣。在和演母亲的演员对戏时,他感觉自己的情绪已经像“洪水即将冲破堤坝一样要喷出来了”,哭着、压抑着,难受得不得了。
正式开拍一条过,喊停后,导演、场记、助理哭成一片。王千源觉得刚才爆发的不仅是表演,还是这些天作为华子生活的痛苦。
“就算这种情况下,我也不能放弃我这35天,拼了,不成功便成仁。”王千源说。
几场提前点映过后,王千源的表现得到了几乎一致的好评,丁晟预料到了作为演员的他的精彩,但对于华子,他的态度依然强硬,“我不太想去理解他。我对这样的人没有好感,我就没有好奇心。我只把这个东西展现出来,让观众自己判断,自己选择。”
从监视器中,丁晟看见吴若甫最终冲进了当时关押自己的小屋,直接面对了当年的自己
刑警
2004年2月3日傍晚,案发17小时后,主犯被抓捕归案。3个小时后,他突然提出要见自己的女朋友。为了让他说出人质、地点,警察答应了这个要求,押着他走出派出所时,《法治进行时》拍下了当时刑警对主犯的一段话。
“别看我这老腰,禁得起这个(摔)。我戴着护板呢,你炸不透你知道吗。”
绑匪背着手,左右两名刑警。3个人哈哈大笑,看着就像多年好友。“真的,真炸不透。”一旁的刑警又补了一句。
这段给丁晟留下深刻印象的对话,被直接放进了《解救吾先生》的台词中。
“这些事是真实发生的,但是你要让我写我肯定不敢这么写,开玩笑,和警察跟哥们儿似的从里面笑着出来……这东西就是真实的力量,它没有为什么,当时就是这么发生的。”
拍警匪片,丁晟最害怕的就是不真实。从《警察故事2013》时起,他的片场天天都有警察监督。和好莱坞警匪片的警事顾问一样,他们负责对片中涉及的警察事务、警察该说的话、该做的动作,警察抓人时的手势、站位等进行专业指导。
《解救吾先生》是刘烨和丁晟的第四次合作,筹拍时,丁晟一个电话过去,刘烨连剧本都没看就把合同签了。确定出演刑警后,丁晟带着刘烨一起回到刑警队“接受培训”。
在北京市公安局的安排下,他们见了多位专门负责审讯的警察,听到了大量精彩的审讯段落。“有命案队的、有预审的,专门干审讯的人,面临的都是非常难审的案子,但是他们把对手给审‘撂’(交代)了,”丁晟回忆,“当年对手什么样,是什么案子,多难审,说了什么话怎么突破的,怎么看人眼神,什么时候我该做什么控制节奏的事,对手是什么状态,我观察到了什么东西,做了什么决定,都讲到了。”
他们发现警察的审问和传统影视剧中呈现的相差甚远。现实中,警察会在审问的某一阶段突然“变身”,变成和对方一样的社会人,说一样的脏话,两个警察之间互相打配合,有时候使诈,有时候又“熬着”,技巧非常多。好的审问者都是无师自通的好演员。
刘烨听得非常兴奋,而这些也直接转化成了《解救吾先生》中邢峰所使用的态度和招数。
在拍摄邢峰对华子实施抓捕这场戏时,坐在监视器旁的警察正是当年亲手按倒绑匪的徐经峰。
当时绑匪身上有一把上了膛的手枪,一只手还攥着拔了保险的松发式手雷,这个时候如果松开手柄,7至10秒内手雷就会爆炸,抓捕过程十分危险。
拍摄前,徐经峰亲自上阵教刘烨怎么不被察觉地走过去,怎么在经常和警察打交道的犯人面前收敛自己的“警察气场”,怎么过去后控制对方的手才可以让手雷掏不出来。
开拍前,在现场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徐经峰突然把王千源摔在了地上,王千源吓了一跳。
“他说就是往下砸,不是控制住,是把绑匪弄蒙了,反应不过来就给你把家伙下了,然后其他警察往上冲。”丁晟回忆起那一幕还是有些兴奋。
这些在片场负责监督的警察不仅保证了影片中的真实性,还为《解救吾先生》的顺利过审奠定了基础。
“我跟他们都是哥们儿,很愿意让他们来提提意见。我也是为了让更多的观众看到这部电影。”丁晟说。
因为拍摄的是公安题材,影片要过公安和广电两个系统审查。《解救吾先生》一条修改意见都没收到,顺利通关。
拿到审查函那天回到家,丁晟这个身高1米85的山东大汉像小姑娘一样尖叫不停。
吴若甫最终决定扮演片中刘烨的搭档、以当年亲手解救自己的曹志刚为原型的刑警曹刚。
丁晟非常理解吴若甫的选择。“他如果自己再演一遍(人质)的话,不管怎么样观众都觉得是美化自己,他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不希望别人用另外的眼光看这个事。而且如果这里面所有的人都是假的,只有他是真的,其实很别扭。”
在拍最关键的解救人质那场戏时,当年第一个冲进屋的曹志刚在现场担任监督。他告诉现场的特警应该怎样站位,怎样像当年一样往墙里翻,他叮嘱吴若甫和刘烨进去之后要如何控制对手,对方拿枪的话应该怎样把枪口压下来再制服。
从监视器中,丁晟看见吴若甫最终冲进了当时关押自己的小屋,直接面对了当年的自己。
吴若甫救出了和当时的自己一样被绑匪锁住的吾先生。在回派出所的路上,吴若甫和刘德华面对面坐着。看着刘德华和当时的自己一样眼神放空,吴若甫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抽搐。
没人知道那一刻,他到底想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