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春 在时间银行中储蓄幸福
2015-09-02耿国彪
耿国彪
他曾经是一位处级干部,在正当“前途无量”的时候却选择了只身赴京,干起了“保姆”行当,开起了家政公司;他是全国最大的家政连锁服务公司华夏中青的董事长,在20多个省市拥有超过400家连锁店,安置就业累计超过70万人次;他是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副理事长、西部高级职业培训学院院长,在这个职位上他创立了“工学扶贫行动”和“军地工学行动”,为西部人才建设和军地两用人才建设努力探索市场化新路;他创造性地提出“时间银行”概念,让爱心行动变成了个人未来的保障。他就是来自广西的家政界传奇人物——庞大春。
在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民工进城成为经济搞活的两大标志,这两个时期都释放了人的活力,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中国改革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以创新和发展服务业为特色的经济转型正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的展开。此时,众多企业也开始了以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为特点的转型,而能够大量吸纳劳动力就业的家政服务业更是首当其冲,成为重新洗牌的对象。一些作坊式的小公司难以为继大面积消失,而那些经营管理良好的大中型企业则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龙头。北京华夏中青家政服务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成立于1998年的北京华夏中青家政服务公司,是团中央探索国企职工下岗再就业的试点企业。经过17年的发展,公司从举步维艰的开创期到如今已在全国拥有连锁经营门店403家,累计安置就业达70多万人次,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家政服务连锁企业之一。而北京华夏中青家政服务公司的创始人庞大春,也完成了从政府官员到企业董事长、从单一的家政服务到家政连锁、军地人才培训和建立时间银行的转变。
是什么原因使这位曾经当过教师、团委干部和国企老总的庞大春风华正茂之时丢下“铁饭碗”,接受了一个被认为“离权力和财富越来越远”的“任务”——干起了“保姆”行当,开起了家政公司?又是什么原因促使庞大春就任西部高级职业培训学院院长,并创造了“工学扶贫行动”和“军地工学行动”两大品牌,为西部人才建设和军地两用人才建设努力探索出一条市场化运营新路?而他创造性提出的“时间银行”式的独特养老概念又是基于怎样的认识?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副理事长、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监事长、北京家政服务协会会长、华夏中青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西部高级职业培训学院院长庞大春。
由公务员到家政行业的转变
初夏的早晨,阳光明媚,凉风习习,记者来到位于北京龙潭湖公园旁的北京华夏中青家政服务公司总部。在位于三楼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华夏中青家政服务公司董事长庞大春。由于事物繁忙,没有寒暄,我们的采访直奔主题。有着浓重广西口音的庞大春是一个坦诚的人,他平静地向记者叙述着自己的经历和理想,仿佛在讲一个别人的故事。
庞大春的家乡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是位于北部湾的珍珠之乡,著名的珠还合浦的典故就出自这里。广西北海市在古代就是通商口岸,有着几百年的经商传统。庞大春就出生在广西合浦党江镇更楼村。1980年,16岁的庞大春考上了广西师范大学化学系。20岁,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合浦县西场中学,教了3年高中化学。之后庞大春被调到团县委工作,并担任当时的广西第一家县级政府宾馆合浦还珠宾馆的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上世纪90年代初,庞大春从合浦调到了北海团市委、一年后又调至广西自治区团委,转岗后担任几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要职。30出头,庞大春就已经在企业、社团、政府部门等多个岗位上施展才干。
“这大概和我的律师背景有关”庞大春说,当时学习化学的他就对法律产生了兴趣,并于1988年通过律师资格考试,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开考录的律师。当年,政府机关内有法律背景的人并不多,而很多企业都涉及到法律问题,庞大春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派驻企业的首要人选。
经过不同岗位不同企业历练的庞大春,比同龄人成熟了许多,视野也开阔许多。1997年夏天,庞大春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经济研究生班毕业,就被国家民委原常务副主任赵延年看中并举荐到国家民委主管的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人才培训交流中心工作。
之前一直在共青团系统工作的庞大春,在完成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工作的同时还在为团中央进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调研。在他长达一万多字的调研报告中将家政行业作为重中之重写得颇为透彻,以致团中央领导决定具体实施时一眼就选中了他。
华夏中青家政公司的前身称为中青家政,是团中央牵头由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创办的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企业。庞大春因为有教育培训、企业管理、政府工作的经历,被委以重任,成为了具体落实者。但刚接下这个任务,庞大春就被老领导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很多人劝他不要“入错行”。
但是庞大春还是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毅然丢掉铁饭碗,脱离体制去创业。由广西到北京,他没有给自己留下退路,将家里的房子、车子都卖了个干干净净,大有壮士出征的悲壮之势。
然而,这条创业之路,起步很艰难。开业之初的半年时间里,庞大春领导的公司,退单率高达50%,各种投诉接连不断。当时,北京的一个家庭服务员,一个月工资就是160元到180元,公司根本无法盈利。最困难的时候,公司连续7个月发不出工资。
为了让公司在北京“活下来”,庞大春和同事一起,开始实事求是地把公司存在的问题逐一摆出来研究,找解决方法。第一步,他们严抓质量管理。用自己编写的教材,对每一位招来的家庭服务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要求持“六证”上岗,并坚持对客户每周、每月回访。一年后,公司退单率从50%降到了15%,投诉大大减少。紧接着,他们推家庭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打造连锁品牌。经过不懈努力,整整用了四年,公司才在北京的家政市场上站稳脚跟。
在企业发展中,庞大春告诉记者自己始终恪守诚信经营的理念,形成了以“创新、服务、奉献、责任”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将“放心、称心、省心”作为企业服务家庭的承诺,并制定严格的客户回访制度,开通“400”电话及时回复各种问题和投诉,重大服务问题保证48小时之内有回复处理或赔偿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