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堇年:我的身份是作家

2015-09-02呼东方

新西部 2015年8期
关键词:笔名郭敬明青春

呼东方

她与郭敬明、贾飞一起并称“巴蜀三剑客”。

16岁时,她因“新概念”作文一举成名,成为继韩寒、郭敬明之后的又一个畅销作家。十三年里,她写下了近50本单行本作品,销量都在50万册上下。

北大中文系教授陈晓明评价道:“以前一直觉得青春写作很肤浅,七堇年的文字让我觉得中国的青春写作有了新希望。”

七堇年的身上笼罩了很多光环:80后青春文学作家的代表人物,80后中罕有的严肃文学派作家,“后安妮宝贝时代”的代表作家,等等。

2002年,16岁的七堇年发表第一篇作品《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此后,她几乎每年都有大量作品问世,成为少有的高产作家。

2014年,她的长篇小说《平生欢》获第二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长篇小说奖。

对于自己为什么会走上写作之路,七堇年觉得,在成长中遇到很多的可贵,开始念念不忘要去祭奠那些人和事,于是找到成本最为廉价的表达形式,就是写作。

七堇年这个笔名

我见过你最深情的面孔和最柔软的笑意,在炎凉的世态之中灯火一样给予我苟且的能力,边走边爱。

—《远镇》

七堇年这个笔名的确比她的原名赵勤,更符合80后文艺女青年的腔调。

对于这个笔名的由来,七堇年在她的作品《远镇》中有所交待:“堇年,这是父亲给我取的名字,他说那是因为在他的家乡,每年暮春时节会有漫山遍野的三色堇绽放,那种朴素的花朵有着能够弥漫一生的寂静美感。”至于七,她觉得自己和这个数字非常有缘,“我经常撞见七这个数字,考试的考号、餐厅的桌子号等等都是七。”

七堇年父亲的笔名是七岩,于是,她也被粉丝们亲昵地称做“小七”。

严格地讲,七堇年应当属于85后了。1986年,她出生在四川泸州,由于特别的童年和家庭生活,让她比同龄人多了鲜有的“早熟”。七堇年的妈妈曾经做了八年知青,36岁时才生下她。七堇年说:“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了新疆,后来因为和我妈妈性格不和就离婚了。我知道父亲是很好的人,所以我对新疆特别特别有感情。”

在这样一个单亲家庭里长大,七堇年的妈妈便想将自己缺失的东西,在女儿身上一一实现。“她的很多愿望失落了,就希望我能帮她实现理想。她对我要求特别高,从小让我学弹琴、学画画,学习要好,体育要好,班干部要当,我觉得我自己特别特别累。”

七堇年说,连《新白娘子传奇》这样的电视剧她都没看过,这让同学们觉得不可思议,都说她没有童年。在读高中之前,她是循规蹈矩地在妈妈的教鞭下学钢琴、学画画、当大队长、当班长、上奥数班。“我童年过得很不快乐。我的青春期大概撞上她更年期,我们之间矛盾很多,有段时间觉得挺不过去了。”

幸而在读高中时,七堇年一个人到了成都。

后来,在小说《尘曲》里,七堇年讲述了同一屋檐下的一个家庭,父亲、女儿、儿子各怀心事,从而爆发激烈冲突的故事,算是对她儿时经历的一种体检式的反映。她说,“这种中国式的亲情带着巨大疏离感和拒绝沟通的枷锁,最亲的人往往是最不了解你的人。”

七堇年承认,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她没有机会形成海量阅读的积累。但在小学时代,她就萌生了写本书的想法。

离开母亲的高中时代,七堇年遇到很多益友,她的生活开始与写作、音乐、电影等接轨。她后来说,自己第一次知道文字的力量是在语文课上做《秋天的怀念》阅读题,“竟因不知不觉落泪而茫然无措”,这篇文章曾让她经常在宿舍25瓦的小台灯下反复地读。她自称,“史铁生的作品是引导我开始重新审视文学与写作的滥觞,在我心中永远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2002年,16岁的高中女生七堇年,把所有的笔记本都记满字句,就有了她的第一篇文字《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十多年后,重新审视自己这篇作品,她说,回顾昨日看到了写作带给我的另一种形而上的成长,而今看来已是啰嗦繁冗的羞人之笔,但之所以鄙弃过去,是因为有所进步。

有的孩子天然地早熟早慧

因为是血肉相连的亲人,所以许多话反而成了禁忌。交流是耻辱,亲近是羞耻,惟有通过相互苛求和中伤来表达对彼此的爱,才是理所当然,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实。

—《大地之灯》

七堇年属于那种略施粉黛就能惊艳于人的女子,不戴眼镜,化点淡装,一脸沉静,就与平日里一身学生装扮的她相比,俨然就是两个人了。

2002年,七堇年的《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一文入围第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初赛。按比赛要求,她在第二年的寒假赴上海参加第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并以《在路上》一文获一等奖。而这一年,她在晚自习开始了《远镇》的创作。

2004年,七堇年将她写成的《远镇》一文寄给了她的同乡郭敬明主编的《岛》,顺利发表。据郭敬明团队统计,《远镇》在当时的读者回函表里排名第一。

后来,七堇年回忆起这个阶段的自己。她说,自己在权衡庞大沉重的学习压力和喷薄欲出的写作欲望时,终究选择了后者。那时的七堇年,“酣畅淋漓之处常常与文字交融而不能自已,那种旺盛的表达欲望与表达过程的顺利前所未有。”

七堇年与郭敬明的合作也始于此。《远镇》发表后,七堇年与郭敬明的《最小说》签约五年,郭敬明把七堇年看作是他团队的核心成员。

2005年秋天,七堇年在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中败北后,就读天津外国语学院。从那时起,她开始了自己第一部最具个人特色的长篇小说《大地之灯》的写作。2006年,19岁的七堇年完成了这本逾百万字的作品。

应当说,《大地之灯》这部小说中,隐约有着七堇年父母的痕迹。讲述的是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出生的两个少年非同于常人的成长历程。在藏地长大的孤儿卡桑,父母在一次朝圣途中双双遇难。出生不久被急于返城的知青父母遗弃的简生,十岁时被接回大城市,母亲却因为受贿案件自杀。简生偶遇卡桑,将其带回城市,两位充满了欠缺的少年,艰苦地进行自我扶正与探索。最终,他们用回报或者付出的方式,获得了各自的终极救赎和解脱。

猜你喜欢

笔名郭敬明青春
冰雪凝月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巴金笔名由来
关于郭敬明的一封家书
郭敬明就像是一个便秘患者
安妮宝贝宣布笔名改为庆山
名人读《意林》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