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忽视“导”的作用
2015-09-02付新明
付新明
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教师的导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以人教版课标教材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向导
向导,即领路人,导游。教师的向导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前精心预设要探究的问题和探究方法;二是课中学生思维受阻或者出现其他意料之外的情况时,适时引导,避免学生“迷路”。
为了引导学生认识胡屠户的性格,教师课前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格:
[时间\&描写方法\&对范进的态度\&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中举前\&\&\&\&中举后\&\&\&\&]
教学时,由于文中涉及胡屠户的语言和动作很多,大部分学生照本宣科,抓不住重点。教师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及时优化了要求。比如,语言描写:要求学生找出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称呼、对亲家母的称呼、对女儿嫁给范进的看法等,体会他的性格特征。
这样要求后,学生马上活跃起来,在短时间内找到很多前后对比之处。比如,范进中举前穷困潦倒,胡屠户骂他是“现世宝”“穷鬼”,说他“尖嘴猴腮”,想中相公是“癞虾蟆想吃天鹅肉”;提到“万贯家私”的张老爷等,便说是“文曲星”下凡,“一个个方面大耳”。由此可见,他嫌贫爱富。学生还抓住其他词句,体会出胡屠户凶暴粗鄙、尖酸刻薄、自高自大、迷信无知等性格特征。
这个环节,由于教师引对了“路”,学生很快明确了方向,从而立体地感知了胡屠户的性格。
二、引导
向导的作用在于指明方向,但方向明确不必然能达成教学目标,因为学生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些困难,学生有的通过努力能够解决,有的超出了其能力范围,暂时无法解决。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显得至关重要。
教学时,有位学生找到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两次拜访:第一次“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第二次“后面跟着一个烧汤的二汉,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学生都只注意到了胡屠户所拿财物的多少,并没有注意到“烧汤的二汉”。于是,教师一连提出了几个问题:“七八斤肉,四五千钱,重不重?你提得动吗?胡屠户是一个胖子,常年杀猪,力大无比,为何要带一个烧汤的二汉?”学生恍然大悟:“显摆!”
这段引导看似蜻蜓点水,实则捅破了一层窗户纸,使学生对胡屠户性格的认识更深了一层。
三、指导
会学比学会更重要。指导的作用在于举一反三,让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有比较深刻、全面的认识,并能在实践中运用。
教学《范进中举》,深刻理解小说的讽刺艺术是难点。夸张和对比两种手法的运用是本文讽刺效果强烈的重要原因;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学生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因此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以篇末胡屠户接受范进赠银的描写为例。胡屠户一边“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一边假意推辞道:“你且收着”。不等范进说完,他“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千恩万谢”之后,“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这段文字通过真实生动的细节和简洁准确的语言,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极大地增强了讽刺艺术的魅力。
分析了这处细节描写后,教师要求学生举一反三,找出其他例子进行赏析。学生顺利地找到“屠户见女婿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讨了个膏药贴着”“什么都不记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等细节,更深刻地领悟了讽刺艺术的特征和魅力。
(作者单位:通城县隽水寄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