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小镜头
2015-09-02王海蓉
王海蓉
在“责任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那些小小的镜头印刻在记忆中,让我久久咀嚼、回味,更深地体悟到“责任”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一、解放孩子,就是一种责任
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语言艺术为主题,选编了历史故事《晏子使楚》、剧本《半截蜡烛》、相声《打电话》等四篇文章。备课时,我想到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在《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中提出的观点:儿童到4岁以后,对本民族口头语言的各种句型的掌握已逐渐趋于完善与成熟,“以语言应用为中心”是儿童快速学习语言的根本途径与方法;作为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清醒地知道什么不要教。
《晏子使楚》这篇课文内容浅显,三年级学生完全能自己读懂,其后的《半截蜡烛》正好是剧本。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学这两篇课文,通过演课本剧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呢?听到这个消息,全班沸腾了。八个小组经两两联合,组成四支竞演队。研读课文,体会剧本特点,创作脚本,挑选演员,准备道具和服装,排演修改,再排演再修改……在教师的提示和帮助下,每一支队伍都在摸索中跌跌撞撞却快乐地前行着。“老师,你一定想不到,我们创编的剧本还是穿越剧!”“老师,别看李锦鹏平时像个闷葫芦,可是这个连名字也没有的配角,光芒却盖过了主角。”
竞演如期举行,虽然四个团队的表演都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状况,但闪烁在学生眼里的兴奋,荡漾在他们脸上的笑容,却深深地感染了我。竞演结束了,学生仍意犹未尽:“老师,《打电话》这个相声跟我们现在的生活隔得好远,太老啦!我们想自编自演相声!”
有了上次的经验,四支竞演队的排练更井然有序了。其中的过程,不想赘述,我且引用徐奚蕾同学的日记片段:
成为张艺谋那样的世界级大导演,是黄怡璟的梦想。为追梦,她可真拼!这不,她一个人就挑起了编剧、导演、演员、道具师、造型师的职责。当我们拿到她以自己的妈妈为原型创作的剧本《厉害的妈妈》时,肚皮都快笑破了,剧中那位厉害的妈妈比电视剧《虎妈猫爸》中那个“虎妈”更有“虎”势!曲折的情节、幽默的对白,让我们对比赛充满了信心。再瞅瞅她的道具包:有婴儿的小鞋子,有满汉全席的菜单,还有扭秧歌用的那方红手帕……简直就是哆啦A梦的百宝袋嘛!难以想象,她娇小的身体里为何能蕴藏如此惊人的能量?
是啊,谁能知道这些小小的孩子身上究竟蕴藏着多少惊人的能量呢?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原来,我们在课堂上不辞辛劳地讲解,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手脚,禁锢了他们的创造力,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解放孩子,让他们自由自在地生长,泼泼洒洒地怒放,这就是一种责任!
二、欣赏孩子,就是一种责任
我很喜欢批改孩子们的作文。准确地说,不是批改,是赏读。
胖胖的钟鹏写自己吃肉串:“真鲜呀,我差点把自己的舌头也吞了进去;真辣呀,我又是掉眼泪,又是伸长舌头直哈气。胖大妈看见我这副狼狈样,乐得露出了充满人情味的大龅牙,说:‘烤肉串就得吃这个辣味。怎么样,够味吧!我辣得说不出话,只顾得上点头。”原汁原味的场景,童真童趣的表达,令人忍俊不禁。我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你吃得开心,老师看得更开心哦!尤其是胖大妈那‘充满人情味的大龅牙真传神,一笔就把人物写活了,佩服!”
平时很不起眼的小姑娘陈思写了这样一篇周记《想给老师推荐一篇文章》。“读着这个‘老鼠吓猫的天方夜谭,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猫是如此,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我身边不少同学就越来越像这只懒猫。他们遇到困难,即使只是一丁点的困难,也不愿自己去思考,去理解,去探索,去发现,只等着老师来讲解标准答案。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我觉得老师应该有一定的责任。不少老师不是把学习知识的种种方法教给学生,而是拼命地把一个个标准答案硬‘灌进学生的大脑。时间长了,学生的脑子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死知识,却根本不会灵活运用。到最后,他们的大脑就会生锈。”深刻、独到的见解,让我不禁头涔涔、汗潸潸了。我提笔写下了自己的心声:“老师要拜你为一文之师!你的文章如警钟敲响在老师的心里。谢谢你,我的好‘老师!”
从“批改”习作到“赏读”习作,是一种教学思想的嬗变。原来,在孩子们作文本上大刀阔斧地修改,反而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你会“修”剪了他们表达的愿望,“改”跑了他们创造的乐趣。换个角度再试试。欣赏,让我拥有了点石成金的手指,平凡被点化得璨然生辉;欣赏,让学生把写作当成了内心需要的、富有挑战的事情;欣赏,让学生迸发出巨大的潜能,一篇篇习作陆续在全国三十余家报刊杂志上发表。
世界本就是多元的,人也如此。不同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接纳、尊重这种差异性,保护、欣赏每一名孩子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才能把写作变成这样一片原野:容得下跳的、跑的、采花的、在小溪边戏水的,也容得下什么都不干就躺在草地上晒太阳的……每个人寻到自己的长处,自己的快乐,各自安好,各得其乐。这种美好的境界需要老师去创造啊!
学会欣赏,这就是一种责任!
三、向孩子学习,就是一种责任
《老人与海鸥》中有这样一处描写,“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老师,海鸥并不像老人说的那么美好。”龙安妮举起一本课外书为证,“您看上面写着:海鸥之间不存在分享与礼貌的概念,只有嫉妒和凶猛的竞争。如果你在一只海鸥的腿上系上根红丝带,使它显得与众不同,你就等于宣判了它的死刑。其他海鸥会用爪子和嘴猛烈地攻击它,让它皮开肉绽、鲜血直流,直到倒在地上成为血肉模糊的一团。”
为什么两篇文章对海鸥的描述截然不同?我无从回答,但她丰富的阅读积累,勤思善思的习惯,敢于挑战的勇气,让我十分感叹!我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后,又把问题抛给学生,坦诚地向他们求教。经过一番讨论,钟肖山站了起来:“我不相信海鸥有那么坏。不过海鸥是动物,动物一般不会有人类这么丰富的感情。老人死后,海鸥竟能变成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这就是奇迹。这是老人用爱心创造的奇迹!”“我不同意他的观点!”话音刚落,郭晓琳马上反驳,“很多动物的本性的确凶残,这是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所决定的,但这么多年来,老人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海鸥。爱心改变了海鸥残忍的本性,使它们变成了懂得感恩的纯洁天使。这不更能体现爱的伟大力量吗?”精彩的争辩,让我折服、震撼!不得不承认,即使备课能预设到这个话题,我未必能侃侃谈出这一番见解。
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在这个迅猛发展变化的世界里,传统的教学相长应该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吧。信息时代,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之广,数量之丰,都可能超过教师。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学生也掌握着教师不知道的知识,他们也是我们的“老师”啊!我们应该真正把学生当益友和良师,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撞击思想,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当你和学生一起成长时,你会发现,他们成长得比你更快,你必须毫不懈怠,才能跟上他们的脚步。在追赶中,你又会发现——你的教学生命如此丰盈而绚丽!
我们没有权利低估任何一个孩子!向孩子学习,努力谋求自身的发展,这就是一种责任!
(作者单位:沙洋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