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见证城市测量发展轨迹
2015-09-01黄朋显
□ 黄朋显
规范见证城市测量发展轨迹
□黄朋显
时下,遍布于各个领域的各种类型的《规范》《规程》《标准》等已经司空见惯,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华大地百废待兴,各项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建设需要快马加鞭。
为了加快城市建设,1955年我国专门成立了城市建设部,随后又成立了城市建设总局勘察测量管理局,我国有了专门的城市测量管理机构。此后,又从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武汉等城市抽调城市测量方面的技术人员,组建了城市测量总公司。
1955年之前,为了医治战争创伤,各地的城市建设也在全面推进,但开展的城市测量存在质量标准、规格不统一问题,给后续建设带来不便。为此,在组建了城市测量总公司的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多方收集资料,启动了我国第一部城市测量规范的起草工作。
1955年10月,制定完成了《城市测量规范草案》,我国有了第一部城市测量规范。本《规范草案》共分三集,第一集控制测量,第二集地形测量,第三集道路放样管网测量。
这部《规范草案》的内容是以苏联的经验为主要依据,参考国内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标准和大学教材等数十种资料编制的。这部《规范草案》的发布实施,统一了全国城市测量技术标准,具有里程碑意义。《规范草案》发布后全国各城市测量单位立即组织学习培训,作业中严格执行此标准。
1956年,全国各地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测量队伍明显不足。为此,国家城市测量总公司在各地组建了分公司。以武汉市测量队为主体组建了西北分公司,分公司机关设在甘肃省兰州市;以上海市测量队为主体组建了西南分公司,分公司机关设在四川省成都市。山西省成立了省城市建设勘测公司,承担本省中小城市的规划测量任务。
1959年国家撤销城市建设部,在建筑工程部下设城市建设局,主要承担全国城市测量任务的城市测量总公司和旗下的西北,西南分公司也同时撤销,测量队伍划归当地城市规划设计院。是年,建筑工程部组织下属单位综合勘察院和城市规划设计院联合主编了第二版本的《城市测量规范》。
1959年版本的《城市测量规范》,针对《规范草案》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全国开展“大跃进”的形势,对《规范草案》做了修订,在内容上强调最后指标多一些,如点位中误差等,而作业方法则参考《国家三角水准测量细则》。
1976年我国成立国家建设委员会,委托原冶金部西安有色冶金设计院编辑出版了《工程测量规范》。这本规范在内容上增加了新技术电磁波测距的章节,适用范围涵盖城建、交通、水力、电力多个行业部门,不足之处是原则性指标多一些,具体操作少一些。
当年我所在的单位—山西省勘察院水文工程地质大队的工程师刘忠阳参与了这本规范的资料收集和编写工作,他在云南省昆明市调研时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医院向单位和家属发了病危通知书。当时测量队的党支部书记丁树录带着测量人员吉兴旺、李国忠和刘忠阳的家属立即乘飞机前往昆明。经过医院的全力抢救,最终刘忠阳转危为安,继续参与规范编写工作。
1985年北京市测绘处主持编写了1985版《城市测量规范》(CJJ8-85)。这本规范共分八章,增加了航空摄影测量,进一步统一了城市测量标准,是一本比较全面、针对性强的规范。
1999年国家建设部指定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为主编单位,组织同济大学、沈阳测绘院和成都、昆明、南昌市测绘院参加,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测量规范》编制工作。新规范增加了地籍测量、数字化成图以及GPS定位测量的内容,同时规范正文后面,还增加了“本规范用词说明”。
2011年11月22日我国发布CJJ/T8-2011版本的最新《城市测量规范》,自2012年6月1日起实施。这本最新的城市测量规范,充分考虑了测绘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增加了GPS卫星定位和RTK测量、规划与监督测量、变形测量等内容,内容涵盖了城市地区测量的所有项目,还增加了附录和条文说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更强。
自1955年编制出台《城市测量规范草案》起,到2011版《城市测量规范》问世,国家先后出台过5个版本的城市测量规范,而每一次新版本的问世,都标志着测绘科技的进步,既能看到时代发展的印记,也印证着测绘科技发展进步的轨迹,蕴含着一代代测绘人的智慧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