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0万元建立一所“常青藤”
2015-09-01浮琪琪
浮琪琪
“我先生说给你5年,100万,一年20万,如果5年还没做成,你就撤。” 常青藤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林岳说。
第一年,她花了20万;第二年,10万;第三年,她已做到自负盈亏,常青藤团队的成员达20余个。今年是第四年,势头正好。
一袭棕褐花纹长裙,烫发及肩,略显蓬乱,没有化妆,林岳笑得眼睛弯弯,好像邻家妈妈。
美国迈阿密大学生态环境专业背景,在美从事癌症研究,成果丰硕。2002年,林岳放弃在美事业,回到北京。“在那儿干得再怎么好也是打工的,再怎么好那个地方感觉也不属于你。”
回国后,林岳在国家科研单位继续老本行,同时,为多家环境NGO做志愿者。“生物学,小到基因,大到生态系统,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所以关注环保公益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3年后,她辞职正式进入公益行业。“就我个性来讲,我更愿意和人打交道。另外,国内的科研环境也不尽人意。”
但是现实并没有想象中如意,困惑接踵而来。“当前一些环保NGO更多是暴露问题、传播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做研究出身的林岳感到失望。
做个问题解决者,平台与机会,她遍觅而不得,“那就自己做一个NGO吧。”
2012年,常青藤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正式成立,林岳想要“探寻人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做了多年科研,她已习惯发现问题,追根究底。
早期环境教育还停留在“地球日”、“节水日”等行为仪式层面,“这些行为约束是生硬的,效果不大。”对比日本,“他们扔垃圾没分类,就会感到难受”,林岳发现,关键在于情感和价值观差异。她相信,“如果所有人幼时建立起人与自然的情感,你让他破坏自然,他都做不出来。”
故此,常青藤锁定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用情感链接人与自然,做生态道德教育,还儿童以绿色童年,培养可持续公民。”
3年来,林岳团队自主研发儿童生态教材和教师指导手册,在校园推广综合实践课,在社区开办魔豆课堂,设立“小木屋”系列生态体验营。“不能让孩子们以为吃的东西是超市来的,要知道是地里长出来的,让他们明白万物关联。”
她编过一个童话故事:骄傲的老鹰觉得泥土太脏了,说凡是泥土长出来的东西我都不吃,它飞啊飞,但每次想吃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就说自己和泥土是什么关系。“很多孩子之前被告知泥土是脏的,从这个故事里他明白了一些东西,转变很大,从脚不沾土,到可以草地打滚,更加释怀和开放。”
改变情感和价值观是缓慢的,教育更是持续性的。“不能说参加课程就一定会怎样,但一定是会有影响。孩子从5岁到大学不间断生态体验,才能稳定产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林岳说。
在此之外,她视野外延,把生态教育的理念扩及流动儿童教育。
综观当前流动儿童公益现状,林岳并不满意。“送书包,他就想上学了吗?送鞋,鞋烂了呢?”她追问,“这种公益可以说简单粗暴,以为东西送到,爱心就完成了,实际上你没有去follow,不知道你爱心的后期结果。”
一年实地调研,她发起流动儿童助力项目,针对现实7大问题,提供具体解决方案。
孩子没有地方学习,在大街、小篷车写作业,林岳首创社区生活馆,吸纳课后流散儿童;家长是wanderer(流动人员,记者注),家庭教育缺失,她招募大学生志愿者课外辅导;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和信心,她组织活动启发培养;不让孩子感觉自己是被施予者,她引导孩子服务社区,回馈社会。
在社区生活馆,“可能没人给孩子捐东西,但孩子从这儿走出去是个更健全的人,”林岳说。
继流动儿童社区生活馆之后,她又创立新生活馆,满足城市儿童需要。新生活馆每周设置读书日、环保日、社区服务日、游戏日,放手让孩子自我治理,提高孩子综合素质。“家长应重新认识素质教育,它不是钢琴弹得好,也不是球踢得好就可以了。”林岳双眼放光,“社区儿童馆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地方,所以公益组织要做。”
生活馆做了半年,其他社区就找过来,也想做。她更认同系统化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形成社会方案。“一件件做事情,做不过来,行动研究形成模式,可以复制,政府社区,其他NGO,也可以做。”
四年时间,她花了30万。“本身做公益就没打算赚钱,这30万我可以世界旅行,吃点好的,化化妆,但是so what?”林岳挑眉,“去年一年一万多孩子受益,这价值,你拿钱能买得来么?只有金钱有力量么?善良也是有力量的。”
她也有痛苦的时候。
最初成立常青藤,质疑不绝于耳。“别人说,哎,你又换了一个赚钱的方法,挺新鲜的 。”林岳模仿得活灵活现。在第一年免费服务后,常青藤转向收费,“对方就不高兴了,说做公益为什么会收费?”她又不得不反复解释。
而最近林岳很是郁闷,“NGO之间合作比企业合作还难。”
有感于自然教育力量分散,她在一个会议上倡导行业大联盟。“每一个组织可能很小,但是联盟之后,活动种类频次会多,活动范围也会广,影响也会更大。”林岳满怀期待,积极联系沟通,却不断碰壁。“这事儿不了了之了,好像就我当真了。”她很无奈。
“做公益就不要再想知识产权的问题了,但很多公益机构还把这个当成宝贝要收着守着。”林岳苦笑。“另外,可能人家觉得我们名气也不够,怎么能挑头儿做这个事,要挑也是大佬来挑,还是有一些门第观念。”她耸肩,“原来公益也挺江湖的。”
相比周边人,她跑得太快,看得更远。“你的路径,没人会告诉你,我们都是在摸索着往前走,包括现在下一步要往哪里走,也不是很清晰。”林岳语气平静,“弯路很多的,现在也是弯路,从来没有直路。”
一直在“走弯路”的林岳却从不后悔做常青藤,“我觉得人生有意思啊。”想起儿子对她说的一句话,“妈妈,以后我有钱了一半先捐给常青藤”,靠着椅背,林岳眼睛笑成了月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