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者的话

2015-09-01

博客天下 2015年22期
关键词:新枝韶山塑像

编者的话

The Conversation

宫新纪

故宫作为博物院90岁了。对一个人来说,90岁已是人生一切已看透的暮年,但对一个博物院来说,90岁还只是懵懂的幼年

为何要在一棵老树上找新枝

王波 副主编

本期封面专题策划与编辑

如果把我们这个国家的文物和历史视作一片森林,那么故宫无疑是其中最粗最高最大的一棵老树。

经历过风雨洗礼,见罢政权更迭,变换了生长姿势后,这棵由“紫禁城”变身“博物院”的老树,将在2015年10月10日画完第90个年轮。

在它重要的生命节点,我们不打算低头沉思土地的博大,也没有环顾森林的兴衰荣枯,只是想举头望一下树上的新枝。

“新”,意味着生机和活力,意味着故事可以继续,意味着不可预知的惊喜,当然也可能有横生枝节的意外和失落。

不管怎样,对于这片土地上最大的被人为封闭的建筑空间来说,老树发新枝,是一种可贵的努力。

求“新”就是求“变”,需要打开一道道城门,迎来送往,跟门外的人互动。更何况,那沉睡于库房中的珍贵文物和历史,是属于门里门外所有人的。

就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有好友更新了微信朋友圈。他们5点起床,冒雨前往故宫就为了看一看“石渠宝笈”展,等他们赶到午门广场,眼前已是一道雨伞的长龙,除了感慨“大北京的文化氛围”,他们有的人“简直忒兴奋”。

在这个深藏着大量世间天物的前朝旧宫面前,我们就像一个好奇的孩子,它是一个胡子花白的老人,你不知道它会从兜里掏出什么新鲜玩意儿,看得人眼花缭乱,逗得人心花怒放。

然而,老人难免有成见,老树难免会陈腐。我们需要做的,是不让他们成为一个封闭的世界或角落,不让他们孤芳自赏或顾影自怜。

毕竟,这座最具历史隐喻的建筑所置身的古老国度,曾深受闭关锁国之苦,有过惨痛的教训。

在一个互通有无彼此交融的世界里,封闭的状态和心态都没有出路。过去如此,现在更是如此。

我们端详这棵老树,它所珍藏的文物见证了我们曾经跻身世界优秀者之林,但我们不是为了在这些价值连城的旧物身上追寻和确认历史的自豪感,而是为了领悟前人的智识、技艺、视野甚或是境界、情怀,然后获取并保持吐故纳新的能力。

我们刻意在一棵老树上找新枝,既是为了看他们曾经怎样精彩地活过,怎样寂然消失,只留下身后的万般风物,也是为后来者的各种创新创意点赞。老树只有发了新枝,才让人知道它还“活”着,才让人心里踏实。

我们和它,没有理由活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隔着死气沉沉的时光,与一段封闭的历史对视,甚至对峙。

这也许是他们在那条街上最后的日子

杨林 记者

本期写作《创业大街、老涂和他的族谱店》

我在海淀区中关村创业大街上泡了将近一个星期。

从位于南边的“海淀图书城”几个大字下面一路走过去,会路过四五家咖啡馆、五六个创业孵化器,以及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创业公司。

有一天,我遇到了一场open mic。那是一家公司在大街上组织起来的活动,他们搭建了一个一平米左右的舞台,现场邀请街上的创业者们上台向周围的人介绍自己的项目。

这场活动引来了数十个围观者。奋力挤过人群的时候,我不经意看到了一个侧脸长得很像马云的天津男孩走上舞台,宣传他正在做的一个网络分类信息平台。

“我做了3个月已经拿到了种子轮,我将继续实现自己的梦想。”男孩热烈而洋溢的声音还没来得及传到远处,即被周围的掌声淹没。

就在我快要走到街的尽头时,一个穿着棕色夹克和牛仔裤的男子拦了上来:“你认识投资人吗,我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项目……”

这些都是这条街上最稀松平常的场景。

他们看起来和我想通过采访而尽力描述的对象格格不入。他们原本是这条街上的主人,多年以来在这里做着各种各样的传统生意,见证了这条大街从文化繁荣到科技繁荣的兴衰历史,并随之命运浮沉。

他们中有做族谱生意的,有卖牛肉面的,还有卖文房四宝的,也许放在另一条街上并不显眼,但是处于这样一个热钱流动又野心勃勃的创业大街,他们的身份是被驱逐者。

无数的投资人和创业者每天都虎视眈眈地盯紧了这些传统店铺寸土寸金的地盘,期望在这里成为下一个马云。

族谱店老板涂金灿感觉自己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夹缝中无法喘息。他试图在这里继续站稳脚跟,努力在创业狂潮中摆出正确的姿势,维系一直以来的财富命运。但是他也知道,现在可能是自己在这条街上最后的时光了。

然后该搬去哪里,没有人关心,涂金灿自己也还没有找到答案。

在韶山感受旧时光

赵良美 记者

本期写作《韶山出了好多“毛爷爷”》

工厂一角,整齐排列着刚刚完工的毛泽东塑像,阵势和规模有如正在列队的军队。

在韶山一家毛泽东塑像工厂待了10分钟后,我才适应了那里嗅觉和视觉都被刺激到的环境。

韶山的毛泽东塑像被认为最有灵气,远销全国各地。工厂老板们也由此完成了从农民工到董事长的变身,用他们的话说就是“靠主席发家”。

从更宏观的意义上来看,以塑像为代表的旅游业极大促进了韶山经济的发展。2014年,韶山市GDP为64.7亿元,其中旅游总收入达到35亿元,占比超过50%。平均每天,有3.6万游客涌进这个小县城,相当于韶山市人口的30%。

韶山的红色旅游产业中,毛泽东是最大的招牌。逝世近40年后,毛泽东以另一种方式为家乡带来财富。韶山人也对他予以热情的回应。

韶山市几乎所有的公共场所都有毛泽东的印记。火车站挂着毛泽东的大幅画像,对面的公园立着毛泽东青年时期的雕像,烈士陵园塑立着为革命献身的6位毛泽东亲属,还有最著名的毛泽东铜像广场,每天成千上万人来这里献花鞠躬。

不论老少,韶山人统一称呼毛泽东为“毛爷爷”。那里几乎每家每户都供奉着毛泽东塑像。不止一个韶山人告诉我,毛泽东是他们的神。按照当地的传统,每月初一、十五要祭拜,每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时,家家户户放鞭炮、吃长寿面,为其做寿。

得知我是从北京赶过来时,工人们抛给了我第一个问题:9月3月的阅兵是不是在现场看的?

我很遗憾地告诉他们,我没有去现场,是在家里看的。其实,没有邀请函的我根本没有机会进入现场。

他们很失望,脸上的笑容立刻消失了。我接着问他们有没有去过北京。

“没去过,北京太远了。”

问他们到北京想去哪里,答案一定有毛泽东纪念堂。

他们不知道韶山已经新建了高铁,从韶山南站出发,8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北京。

猜你喜欢

新枝韶山塑像
满江红·七月半到韶山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名垂千古的“韶山五杰”是哪五人
曲苑新枝
曲苑新枝
曲苑新枝
曲苑新枝
沁园春·韶山
礁堡·塑像
让韶山红领巾永远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