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卷筒纸的节纸率
2015-08-31张映霞
张映霞
卷筒纸是报纸印刷企业使用最多的原材料,其费用在印刷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果纸张浪费得少,就能给报纸印刷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所以现在很多印刷设备制造商都宣称自己的设备对纸张的损耗量最低,并开发了很多能够降低纸张浪费的技术,如自动接纸技术、自动套准技术、自动控制下墨量技术、彩色闭环控制技术等。除此之外,纸张管理也是提高印刷企业节纸率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充分利用纸张、提高纸张的使用率应是机台管理者时时刻刻需要考虑的问题。
造成卷筒纸浪费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笔者曾连续到一些报纸印刷企业进行调研,发现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卷筒纸严重浪费的现象。在此以印刷20万份、每份4张的彩色报纸来说明卷筒纸的浪费现象:开机并调节好墨色、套准、折页等后,在理想情况下,开机纸张浪费约为两千个印张,加上后序的卷筒纸换纸接头产生的浪费以及由换纸引发的纸卷跑偏和套印跑位等产生的浪费等,且在保证其他时间不发生较大印刷故障的情况下,即不断纸、不停机,纸张浪费约为四千个印张。显然,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通过分析走访的报纸印刷企业的生产实践,我们得出,卷筒纸的浪费主要发生在开机过程,且主要由以下几方面造成,机台可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1.版面瑕疵
为避免因版面瑕疵引起的废品产生,机台操作人员在装版前要仔细检查版面有无脏点和划伤,并用修版笔去掉脏点;装版时看好色别,对好定位销后,将印版一律偏向同一侧,这是因为印版上的缺口比定位销的直径大;装好版后,需用洁版液清洁版面,去掉印版表面的细小指纹和细微划伤,以保证开机后不会出现因版面瑕疵造成废品,进而导致纸张浪费的情况。
2.版面起脏
版面起脏主要是由水墨不平衡引起的。根据实际调研情况,我们发现如果把水量控制和印刷曲线修正都集成到印刷机的控制面板上,调节起来相当方便,开始的水量可以设得稍小一些,再根据不同速度下版面起脏的情况逐渐加大水量,最终要达到在一定的速度范围内即使在加减速过程中能一直保持版面干净。
3.墨色不匀
报纸印刷在同一版面上既有彩色图片也有黑白文字,并且彩色图片和黑白文字的位置相对变化较大,使得供墨量的控制稍显复杂,尤其是当第一版满版套红的时候,开机调节墨色均匀就要花费很多时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立了不同的工作模式,以适应不同版面彩色图片和黑白文字位置差异的影响。各个模式下的数据都是在刚开机速度稳定下来,调节完成,待墨色平稳后立即从印刷机获取并保存的。
4.纸张张力不稳定
纸张张力不稳定是引起纸张浪费的第4个原因。要想稳定纸张张力、减少卷筒纸天头位置的变化,只能缩短轮转胶印机的提速过程。且在机器设备性能稳定的前提下,提速需要逐步进行,以保证纸卷张力稳定,从而减少纸张浪费。研究表明,轮转胶印机的速度在2万转/小时左右的时候,水墨平衡状态最佳。
其他应对措施
1.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
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的制定和贯彻执行是纸张能否节约的最基本条件。报纸印刷企业必须十分重视设备的维护保养,无论是机械设备、电气设备,抑或是其他辅助设备,都必须制定非常严密的维护保养计划。
对于主要的印刷设备,要求严格按周期进行大中小修,对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季度保养、年保养的项目要有详细的规定,并责任到人,这样可有效减少因设备状态不良造成的漏墨、糊版等故障,进而减少纸张浪费;对于损坏的机器部件和印刷辅料,如橡皮布、水胶、刀条等,要求及时更换并调整到位;对于易损部件要经常检查,一经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保证设备一直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及节纸意识
提高操作人员的基本操作技术,是使机台废报率减少、有效节约纸张的一种途径。报纸印刷企业每年应安排关于基本操作的培训和考核,如印版装版与调节、墨量调节、水墨平衡调节、套印调节等,尤其应加大对新员工的培训力度,并对基本操作进行规范化。
另外,有些操作人员的节纸意识不强,不注意纸卷的堆放及推送,有时会在端面上留下一道道裂痕,给上机印刷埋下隐患;有些操作人员在剥纸时过于随意,一刀或一针下去,好好的数千克纸便会“命丧黄泉”,一次剥纸任务下来,无形中要浪费许多纸张。这种浪费是较难监控的,须依靠操作人员个人素养的提升。所以,一定要加强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大力培养其节纸意识,从源头严格把关。
3.提高卷筒纸的使用率
印刷企业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减少残破纸的产生,并想办法使一些受损伤的纸卷(如各种扁眼纸、偏心纸、受潮变形纸)能够继续使用,以降低纸张采购成本;通过调整自动接纸时间,使纸芯上的留纸量尽可能少等。
4.建立奖惩制度
制定合理的奖励和处罚制度对于节约纸张十分有意义。合理的奖惩制度可以提高员工的纸张节约意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只有这样,印刷企业才能做好节纸管理工作,也才能从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将纸张消耗降到最低。
总之,报纸印刷企业应注意,节纸工作不是孤立的,它应和车间的各项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并且不能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