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媒:天安门应是重新思考的起点

2015-08-31

环球时报 2015-08-31
关键词:天安门城楼天安门阅兵式

韩国《中央日报》29日文章,原题:天安门,应是朴槿惠总统重新思考的起点下月3日,朴槿惠总统将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阅兵式。她也将成为首位登上天安门城楼的大韩民国总统。韩中有共同的抗日经历及与此相关的历史价值观。不仅如此,在政治、经济、安保等领域,韩中也有保持沟通交流的必要性。朴总统决定参加中国阅兵式正是基于上述原因。

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的天安门,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至清代顺治八年(1651年)改称天安门,即“皇帝替天行使权力、理应万世至尊、长治久安”的意思。此意翻译成白话文,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执政理念一脉相承。换言之,中国统治世界是天授之意。

天安门是历代中国皇帝检阅出征或凯旋回归的军队之地。如今在这里,中国即将公开最尖端武器,让世界看到整齐划一的仪仗队表演,展示军事崛起。希望届时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朴总统,也能思考韩国的国防路线,思考如何开展“六韬三略”型国防外交路线以实现国防自卫,如果能进一步考虑不再依赖美国的自主型国防路线,就再好不过了。

天安门城楼下共有5扇门。其中,最大的门是皇帝专用。明清时的官员及来自周边邻邦的外交使节们只能走其余的旁门。作为朝贡国家,我们的祖先也不例外。为见中国皇帝一面,等上几个月是常有的事。站在天安门城楼的朴槿惠,应能依稀听到当年祖先们进出这些“小门”时的沉重的脚步声。因此,她应思考该给后人留下一个怎样的韩国。也希望这样的思考能成为促使国家政治制度进一步改革的动力。

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和金日成两次并肩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部队。如今,要站在这里的人变成朴槿惠。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友邦,唯一不变的是国家力量和国家利益的至上原则,而天安门城楼上发生的历史变迁正好验证了这一国际变迁中的不变原则。

因此,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朴总统还应思考半岛统一。届时崔龙海或许就站在她身后,建议朴总统能主动向他伸出手。这一握手或许成为开启半岛统一之路的序曲,谁知道呢。▲

(作者崔炯奎,金惠真译)

猜你喜欢

天安门城楼天安门阅兵式
一封信推动天安门城楼开放
我爱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前看升旗
天安门城楼开放30年
雄伟的天安门城楼
天安门城楼正式开放
一场关于Couple们的时髦阅兵式
伊拉克举行阅兵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