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认自知身有多创么造局力的限
——读《好奇者的经济学》

2015-08-30夏学杰

运输经理世界 2015年11期
关键词:经济学家经济学经济

文/夏学杰

对认自知身有多创么造局力的限
——读《好奇者的经济学》

文/夏学杰

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曾说过,经济学是对人们维持生计的日常事务的研究,任何有好奇心的人都应该乐于了解。《好奇者的经济学》便是12位经济学家写给好奇者的经济学普及读物。这部由一群杰出的经济学家合著的书,旨在吸引大家学习经济学,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12位顶级经济学大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用各自成型的经济学理论,以精到的语言分析了经济的萧条和衰退、可持续发展、就业、养老保障等一系列热点问题,直面了当今全球面临的一些重大挑战。此书在每个人文章的开头,都有一个小文章来介绍作者,但是我觉得这些更是有助于了解其经济观点的,读懂这些人的研究方式和研究成果才是关键。虽说此书被称为普及读物,虽说每篇文章都不长,有点浅尝辄止的味道,但是想要读懂此书并不容易。

梁漱溟说:“在人格上不轻于怀疑人家,在见识上不过于相信自己。”越是在知识上处于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越是多不谦虚。他们可能不知道书读得越多,越知道自己没有读过的书有哪些,很少不读书的人自然不大清楚还有多少书是自己没有读过的以及应该读的。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我知道我无知。”读这本顶尖经济学家写的书,是否就能透彻地了解经济了呢?毕竟这本书包罗了十二位经济学家的见解。抱着这样的想法的人,他的希望恐怕要落空了。读一本书,就能多快好省地全面获取知识,并终身受用,是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中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说,我估计,那是不读书之人的一厢情愿,或是为迎合不愿意多读书之人而作。在本书中,即便是很短的一篇文章,你会发现,很难找到明确的结论。也许,这一方面说明他们始终保持着谦逊谨慎的态度,另一方面则说明:人类对于经济依然知之甚少,依然没有找到用之四海皆为准的有用方法或定律。

书名:好奇者的经济学 作者:罗伯特·索洛(Robert M.Solow) 詹尼斯·默里(Janice Murray)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原作名∶ Economics for the curious

译者∶叶心可 出版年∶2015-6 定价∶ 37.80元 装帧∶ 平装 ISBN∶9787540774738

弗农•史密斯写道:“20世纪后半叶我们一直在强化一个观念,即我们对货币和财政政策已经了如指掌,我们不会再次被大萧条那般的经济危机所折磨。然而这个观念被粗暴地推翻了。我们曾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己实际掌握的知识比看起来更多;然而我们的观念是错的,伪装也已被撕破。我们要做的是找寻出路而非追究责任,因为责任是永远追究不完的。”保罗•克鲁格曼则指出:“当经济处于萧条期时,资源稀缺不再占据支配地位。生产资料遭到闲置,以至于人们可以在不损失其他资源的情况下获得某种资源;免费的午餐比比皆是。这样一来,原先适用的所有经济学规则此时都被颠覆;我们宛若进入了一个镜像世界,在这里美德变成了罪行,谨慎代表着愚昧;省吃俭用让我们前途黯淡,健全货币使我们愈发贫穷。”人们自以为摸透了经济,可是经济萧条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以前总结出来的规律和原则统统不适用。在经济政策上以直言不讳而闻名的保罗•克鲁格曼还指出:“一个更具争议的提议是使央行相信未来的通膨率将比过去更高。这样的做法比较狡猾,因为这一政策不是依据当前行动来制定的,而是对于未来行为的承诺。它可能奏效也可能不奏效。然而要强调的是,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央行在维护物价稳定性上的信誉越低反而越有益。”这段话有点绕口,更带些黑色幽默的味道。

随着科技的变革、经济形式的改变,人们对经济的管理方式方法都不得不随之改变。如果不知变通,注定会误会重重。任何研究成果,都不能让人们一劳永逸。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人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去研究探索。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反常不过是发生于经济萧条时期,其余时期就可不必担心了,其实不然。如今,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时代。在这次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过去的很多观念和原则都将被打破。马云说:“这次技术革命,诞生一个什么样的经济,什么样的经济组织方式……我认为是平台型企业。而平台型企业,今天担当的不仅仅是原来从工厂,只负责生产,到了能源时代,需要有公司是贸易为主,而这一次是加强了,所以整个的商业结构,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如果我们的政府体系,社会环境,依旧以当年的整个管理传统的工厂和公司的思考面对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我相信双方会矛盾越多,痛苦越多。”随着科技的变革、经济形式的改变,人们对经济的管理方式方法都不得不随之改变。如果不知变通,注定会误会重重。任何研究成果,都不能让人们一劳永逸。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人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去研究探索。弗农•史密斯说:“如果你的观点和理解没有与时俱进,你肯定没有坚持学习,所以才应了那句话:‘经济学一个奇妙的使命,那就是让人们知道他们对自身创造力的认知有多么局限。’”

在本书中,大部分作者的探讨涉及了经济衰退,这一当今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彼得•戴蒙德提出的对策是:“面对普通的经济衰退,政府运用货币政策来增加岗位空缺。中央银行通过降低利率来降低借贷成本,从而刺激消费和投资支出。有效需求的增加能促进企业加大生产,因为它们期望增加产品销量。这种良性循环被称作乘数效应,它有利于减轻经济衰退,将经济拉回正轨。”戴尔•莫滕森论述了“大衰退及后危机时期的失业问题”,在左右为难的分析中试图找到“适应市场需求的最佳经济政策”,可惜我没有在文中看到明确的结论。只是在文末,他乐观地写道:“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复苏总会到来,而且某种我们目前还不得而知的、令人振奋的新技术正在未来等着我们,为我们带来新一轮的经济繁荣。”“除了全面投资教育和创新事业”这些稍显空洞的建议以外,这位经济学家的思想亦有点守株待兔的嫌疑。芬恩•基德兰德则认为各国应该保持经济政策的连贯性,最优政策时间不一致将会导致经济跌宕。如果一个国家的政策深受“时间不一致性顽疾”之害,想要重建信用是非常难的。正如当代全球经济史学家、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罗伯特•C.艾伦在《全球经济史》一书中表示:“关于发展经济的最佳政策,尚未达成共识”。

经济学与文学亦有着相通性,弗农•斯密斯在《从古典视角反思经济学》一文的论述当中,竟然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中的一段话。欧美的学者常常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对文学作品的熟稔和信手拈来让人叹服。虽说如今专业更加细化,但是未来,各个学科的联系有可能更广泛而加强。经济学,现在就不断地在延伸扩展。奥利弗•威廉姆斯就在本书中探讨了跨学科的社会科学:交易成本经济学课题。对于那些既着迷于经济学又对跨学科研究感兴趣的高中生和大学生,奥利弗•威廉姆斯建议通过选修课来学习感兴趣的相关领域。并且分两步走学习,首先,让每个学科领域“用自己的语言说话”。然后让每个学科之间的信息相互渗透。经济学越来越渗透到生活的每个方面。埃里克•马斯金还用经济学的方法探讨了选举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选出领袖?”

猜你喜欢

经济学家经济学经济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简明经济学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经济学家还需汲取的教训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从经济学家到摄影师
蔡昉:富足的“穷人经济学家”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