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临床探究
2015-08-29张越
张越
[摘要] 目的 探究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采取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3年8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剖宫产,观察组采取阴道分娩,对比两组产妇最终妊娠结局。结果 对照组50例产妇中皆能成功分娩,观察组50例产妇中,成功实施阴道分娩的有35例,成功率为70%,两组产妇皆无出现子宫破裂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分娩的时间与母婴存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产出血量与住院的时间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疤痕子宫后实施阴道分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必须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理有效的分娩方式,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分娩损伤情况。
[关键词]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可行性探究
[中图分类号] R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3(a)-0038-02
Uterine scar pregnancy vaginal delivery again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clinical
ZHANG Yue
The third hospital 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 of Liaoyang,Liaoyang,Province, 11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uterine scar again take pregnancy vaginal delivery. Methods: Our hospital between August 2013 to May 2014 were treated again uterine scar pregnancy maternal 100 cases, 5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 study group of 5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o take cesarean sec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aking vaginal delivery comparing two groups of mothers final outcome of pregnancy. Results The control group of 50 cases of maternal Jieneng successful delivery, the observation group 50 cases of women,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35 cases of vaginal delivery, the success rate was 70%, the two groups are no maternal uterine rupture (P> 0.05); time two maternity and maternal survival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mparison (P> 0.05); production of bleeding compared with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wo groups of postpartum complication The incidenc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bserv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terine scar vaginal delivery is feasibl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but must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maternal mode of delivery, thereby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birth injuries.
[Key words] Uterine scar; Pregnant again; Vaginal delivery;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随着近年来医学的进步与剖宫产手术的指征逐渐放宽,加上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使得剖宫产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剖宫产的大幅上升,剖宫产后的再次分娩情况也越来越多,所以疤痕子宫的再次妊娠与分娩方式抉择成为妇产科中重要的难题之一,加上再次剖宫产手术所具有的复杂性与困难性也大大增加,剖宫产所带来的切口疼痛、慢性盆腔痛以及子宫的活动受限等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对产妇的健康有严重危害,并降低了产妇的生活质量。因此,采取阴道分娩逐渐引起了妇产科的重视。该研究2013年1月—2014年5月间主要探究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采取阴道分娩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endprint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当中,产妇的年龄为26~38岁,平均年龄为(30.12±1.13)岁,孕周为36~42周,平均孕周为(38.47±1.14)周,前一次剖宫产手术与该分娩的间隔时间约为2~9年,平均间隔时间为(5.38±1.32)年;在观察组当中,产妇的年龄为25~38岁,平均年龄为(29.82±1.21)岁,孕周为37~42周,平均孕周为(37.58±1.32)周,前一次剖宫产手术与该分娩的间隔时间约为2~10年,平均间隔时间为(6.12±1.41)年。所有产妇上一次剖宫产的原因主要有:因胎儿窘迫与胎位异常而选择剖宫产38例,因妊娠高血压与过期妊娠及ICP而选择剖宫产19例,因胎盘前置而选择剖宫产13例,因社会因素而选择剖宫产30例。所有产妇皆为子宫下段的横切口剖宫产,在手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没有发生切口感染与产后出血情况。
1.2 方法
给对照组采取剖宫产,给观察组采取阴道分娩,若阴道分娩过程中无法顺产则改成剖宫产。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与产后并发症情况,并详细的记录好分娩时间与住院时间的指标。
1.3 统计方法
对于该研究的所有数据皆选择SPSS17.0统计软件实施分析处理,运用(x±s)来表达计量资料,选择χ2检验计数资料,选择t检验计量资料。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产妇的各项指标情况
对比两组产妇的各项指标情况,主要包括:分娩时间、住院时间、产时出血量,两组产妇分娩的时间与母婴存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产出血量与住院的时间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产妇的各项指标情况(x±s)
2.2 两组产妇手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对照组50例产妇采取剖宫产,观察组50例产妇采取阴道分娩,在产后调查两组产妇发生并发症的情况,主要有新生儿窒息、尿潴留、产后感染及产后大出血等,调查发现对照组的并发症情况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产妇手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n(%)]
2.3 对比两组患者分娩结局
对照组50例产妇中皆能成功分娩,成功率为100%,观察组50例产妇中,成功实施阴道分娩的有35例,成功率为70%,两组产妇皆无出现子宫破裂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72,P>0.05)。
3 讨论
目前,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剖宫产手术的指征逐渐放宽,加上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使得临床上剖宫产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使得剖宫产率也大幅上升,剖宫产后的再次分娩情况也越来越多,因此,疤痕子宫的再次妊娠与分娩方式抉择成为妇产科中最重要的难题之一。同时,由于产妇的前一次分娩中不良的分娩史给产妇的心理留下的严重的影响,产妇通常都会有紧张与恐惧的心理,或者是前次分娩的不良因素在产妇心中已经抹去,但是产程时间过长或者产时过于疼痛等使得产妇产生惧怕的心理而丧失了分娩信心[1]。加上近些年来社会对于分娩的完美结局有着过高的期望值,以及医患之间的关系紧张与医疗纠纷越来越多的情况,医务工作人员为了避免医患纠纷的风险,并不愿意向患者做更多更全面的的解释,对于产妇与其家属所有要求都有求必应,一些产妇与其家属认为采取剖宫产更加的快速与轻松,因此,大多数都宁愿选择第二次剖宫产来结束产妇妊娠。但是,随着剖宫产的概率上升,使得母婴的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并且其远期病率也逐渐上升,使得医疗费用进一步增加[2]。除此之外,再次剖宫产手术所具有的复杂性与困难性也大大增加,剖宫产所带来的切口疼痛、慢性盆腔痛以及子宫的活动受限等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对产妇的健康有严重危害,并降低了产妇的生活质量。因此,选择阴道分娩的方式受到了临床妇产科的广泛关注。
第二次剖宫产的孕妇进行手术的危险性比较高,这是因为剖产的孕妇在第一次手术后可能存在着盆腔粘连等状况,并且手术后腹膜化的要求改变了膀胱的位置与血管曲张等症状,这些都不利于孕妇进行二次手术[3]。二次剖宫产手术的出血量比阴道分娩、第一次剖宫产的都要高,另外,二次剖宫产孕妇的病死率比自然生产高出了2~4倍,二次剖宫产的新生儿与首次分娩相比,前者的病死率更显著。
近些年来,剖宫产的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存在着安全性与可行性已是大量实践证明的结果,相关研究显示,疤痕子宫进行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为84.8~88.4%的成功率[4]。疤痕子宫的再次妊娠阴道分娩虽然存在着较高的安全性,但也有其相应的危险性,因为其主要是在病理的情况下实行的,其安全性还是不及自然子宫分娩。对于疤痕子宫的恢复情况,由于没有明确的方法进行判断,因而在手术前向产妇及其家属说清楚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危险[5]。对于疤痕子宫的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所采取的方式,医护人员要以积极、谨慎的态度进行,在孕妇生产之前严格按照B超给胎儿、胎盘位置与子宫疤痕处等情况进行检查,提前发现孕妇可能在分娩中所发生的情况,根据其情况提出解决方案[6]。
在该组研究当中,选取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剖宫产,观察组采取阴道分娩,对比两组产妇最终妊娠结局发现:对照组50例产妇中皆能成功分娩,分娩成功率为100%,观察组50例产妇中,成功实施阴道分娩的有35例,成功率为70%,两组产妇皆无出现子宫破裂情况,两组产妇分娩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分娩的时间与母婴存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产出血量与住院的时间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金敏丽等[6]通过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一致,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的选择,在严格掌握经阴道分娩指征且密切监测产程的前提下,经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endprint
除此之外,对于疤痕子宫在进行再次阴道分娩过程当中必须注意以下事项:①必须严密的观察产妇的各项指标情况,注意产妇的子宫切口处是否有压痛情况,时刻注意观察有无先兆性子宫破裂征象;②选择合适的条件对产妇使用缩宫素,从而改善产妇的分娩产力,促进生产的顺利开展;③如果产妇的盆骨发生狭窄畸形,必须终止手术,必要时在产后实施宫腔探查术[7];④和产妇与其家属有良好的交流沟通,对于所要采取的分娩手段要及时向产妇与其家属阐明,并在经得产妇与其家属同意之后,签字确认[8];⑤严格掌握产妇的适应症,包括:在前一次剖宫产术中,采取的是子宫的下段横切口,在手术当中没有发生切口撕裂情况,并且手术之后切口的愈合程度良好,没有发生感染,在超声提示中,子宫的下段前壁完好无缺,而瘢痕的厚度达到0.20~0.40 m以上;在前一次剖宫产所产生的指征已消失,并且没有发生新的与剖宫产相关的指征;没有产科并发生与合并症的情况;产妇的宫颈成熟度良好,没有出现头盆不称现象;有比较好的医疗监护仪器设备,并具有有随时实施手术与抢救、输血的医疗条件;产妇的胎盘没有附着在子宫的切口处者皆能实施阴道分娩[9]。
综上,对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要根据产妇身体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理的手术,在疤痕子宫后实施阴道分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必须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理有效的分娩方式,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分娩损伤情况。
[参考文献]
[1] 唐蔚,何力,罗晓柳.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6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23(18):1025-1026.
[2] 蒋俐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1,12(7中旬刊):125-126.
[3] 方光光,刘瑾,丁慧娟,等.剖宫产瘢痕妊娠65例临床诊疗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17(21):4101-4103.
[4] 周丽萍.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及注意事项探讨[J].当代医学,2010,31(33):440-442.
[5] 徐惠,王东梅.疤痕子宫对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影响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4):6147-6149.
[6] 金敏丽.140例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0,8(5):2544-2545.
[7] 何慧新.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及注意事项[J].中国卫生产业,2011,13(28):417-409.
[8] 华海红,余卢妹.疤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的探讨和体会[J].河北医学,2011,12(1):524-526.
[9] 邵燕疤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56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0,36(22):52-53.
(收稿日期:2014-12-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