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
2015-08-29李秉随
李秉随
在讲《三角形的内角》一课时,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是这样的:一、创设情境,问题呈现;二、推理论证,合作探究;三、巩固新知,小试牛刀;四、知识梳理,总结重点;五、创新板书,便于理解.
成功之处:我认为这节课导入环节和探究环节实施得较为成功,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学生较易进入状态,消除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引起学习的兴趣,而且问题也设置得较好,层层推进,从而引导学生从拼合的方法方面来证明这个定理.环节四设置了两个内容,一个是定理的直接应用,基本所有学生都能正确地完成,另一个是一道例题,由于事先考虑到学生对方位角的知识可能遗忘较多,所以在分析例题的时候顺带指出了题目中所讲的方位角在图中是具体是哪些角,从而降低了这道题的难度,因为做这道例题的目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所以只须把重点放在这里就行了.本节课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比较好的,作用体现在让学生的主体得到充分的展示.例如:证明方法的发现和小结等.
失败之处:整节课最失败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是操作和证明过程.要求学生把三角形的两个角撕下来,在纸上拼合第三个角的顶点处时,很多学生不明白老师的要求,所以在这里浪费了几分钟的时间,最后还是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一遍,学生才清楚,但演示又局限了学生的思维,绝大部分学生都模仿老师的做法,将两个内角拼在第三个内角的同一侧,经过再三提醒之后才有极个别的学生找到了第二种拼合方法.在引导学生做辅助线的时候很多学生不太明白平行线可以平移角的功能.在几何证明题方面不论是逻辑思维还是几何语言方面的表达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很多证明过程他们都是模仿老师的做法.由于高估了小组讨论的效果,所以我并没有将完整的证明过程呈现出来,只是让几个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思路、证法,这样做使得大部分中下水平学生到了最后还是不明白具体应该怎样证明.另外在证明环节中,我没有强调平角和同旁内角互补,导致大部分学生思路迟钝.
在备课时,教师不能只备教材而不备学生,只考虑自己如何“教”而忽视学生如何“学”.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预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我已懂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问题?不能只考虑教师教得舒畅、教得精彩,而应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什么”和“怎样教”,做到以“学”定“教”.
对本节课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还有如下几个方面须要深入改进:
1.课前认真细致地复习平角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点.因为复习会为证明定理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不断提高的保证.
2.引入辅助线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数学方法教育的重要课题.
3.还要做到动手操作和动笔画图相结合,逐渐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并将其放在今后教学中的突出位置,且学法指导要进一步加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