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hotoshop与平面设计》通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5-08-29王园园樊海燕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8期
关键词:通识软件教学模式

王园园 樊海燕

【摘要】《Photoshop与平面设计》通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启发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为理论依据,“微课”参与其中,探索性的形成“课堂343与课后1+1”整合并行的教學模式,并从模式的提出、建构、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Photoshop与平面设计 通识课程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35-02

《Photoshop与平面设计》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一门本科通识课程,教学目标旨在:适用于综合类院校,学生乐于学习且行之有效,解决其普遍存在的平面设计知识缺乏、审美不足的问题,将设计理论与Photoshop软件操作实践相结合,培养一技之长和良好就业心态。通过几轮次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初步形成“课堂343与课后1+1”整合并行的教学模式。

一、 课程存在的问题

1.学生多元化。《Photoshop与平面设计》选课学生从大一至大四,文科和理工科皆有。学生多元化导致:第一,低年级学生关注软件整体学习;高年级学生亟待解决实际案例。第二,文科生善于理解审美,软件操作能力不强;理工科学生相反。第三,如何避免通识课流于形式、混修学分。

2.“理论+实践”的课程目标。课程为32课时多媒体教学,教师讲授理论并演示Photoshop软件的操作,学生通过课后学习巩固课堂所学,课程成果及教师的评价与反思,很大程度来自考核内容即设计作业。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安排和对课后实践的掌控,成为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的重点内容。

二、“课堂343与课后1+1”教学模式的提出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和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具体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1]。被誉为美国20世纪最富盛名的教育家之一的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基尔帕屈克教授认为,教学过程重要的不是让你知道什么,而是让你知道如何寻找需要的知识[2]。单一教学方式有其不完整性,“课堂343与课后1+1”教学模式运用多种互补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发掘学生的思维潜力,提高整体素质。“课堂343与课后1+1”,可解释为:一次课堂教学2课时100分钟内,课程组织为“理论讲授30分钟——软件操作40分钟——师生互动30分钟”,时间比为3:4:3,课后以“1节微课”加“1个课程学习群”的形式补充教学。以“启发式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为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整合相关理念,并引入当前流行的“微课”,探索符合“通识”效果的教学模式。

三、“课堂343与课后1+1”教学模式的建构

1.启发式教学贯穿课程始终。“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增强学习目的和动机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2.项目驱动引导“30分钟理论讲授”。教师以项目为中心,围绕解决实际问题组织教学,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与传统教学相比, 有着三个突出的转变: 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4]。项目设置是关键,理论知识与项目关联。

3.案例教学展开“40分钟软件操作”。采用举一反三的案例进阶教学,集合纵向思维、横向思维、逆向思维等方式,将项目由易向难逐步扩展新知识,为不同基础、不同学科的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发挥空间。

4.互动教学30分钟,加强自主学习。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教师课堂讲授完毕,请学生参与互动演示,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起学生重视。

5.微课补充,再现课堂重点难点。课程微课为课堂教学主要内容的提炼,短小精致,重点难点突出,比网络案例更具针对性。要求教师熟练操作软件,目的明确,使学生能清楚的学习演示内容。

6.课程学习群加强交流、提高效率。电脑、手机在线均能第一时间回答课程学习群的提问,教师整合问题进行答疑,提高效率。也可以由学生解答,展开讨论。交流群满足案例和素材即时上传、资源共享、成员交流。

四、“课堂343与课后1+1”教学模式的实施

1.课程第一堂的讲授,在教学组织安排中占有突出地位,可提升学生主动到课率并积极参与学习。教师要充分展示课程特色,引发学生的向往,并提出课后微课教学和网上交流的要求。

2.项目驱动将课程内容模块化,以树状结构延伸,扩展知识面、逐渐提高难度。具体项目有:求职简历设计、活动海报设计、卡片设计、ppt模版设计等。将平面设计三要素的图形、色彩、字体及形式美法则,与软件的各项功能相互融合,植入每个项目当中。

3.案例讲解采用“赏-析-演-练”的步骤。“赏”观看优秀设计甚至问题作品。“析”导入平面设计理论,调动学生讨论。“演”,以案例为基础讲解软件操作,启发引导学生完成设计,教师启发的优势为,教材讲解的“1-2-3-4”,可以演化成“1-3-2-4”“1-4-2-3”,打破常规,培养学生多维思考方式。“练”除了课后训练,增加“师生角色互换”,由学生操作软件、设计讲解,体验汇报与总结。

4.课堂互动调节氛围,是快乐教与学的前提。从中可以观察学生的思路与设计过程,得到第一手的学习有效性信息。互动利于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展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5.建立课程品牌,教师要付出超越32课时的努力,课后互动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增进师生情感交流。一方面教师根据课程进度安排“微课”学习,一方面要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

6.课程中期布置考核内容,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与以往“交作业-得成绩-课程结业”不同,采用“设计-再设计-反复推敲”的训练方式,在末次课堂进行作业点评,学生完整的参与项目。

五、“课堂343与课后1+1”教学模式的效果

1.课程考核是对教学模式研究成果的验收。为避免设计抄袭,控制考核质量,要限定考核内容,既保留创意空间,又有所制约。以往考核完成设计即可,研究中加入撰写“设计说明”,学生通过文字陈述,总结、验证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切实做到“理论+实践”的提升。

2.调查问卷总结课程效果。在最新一次课程末,对学生做了无记名调查问卷,采用五分制了解教学情况。有效问卷统计其中男女比例约为7:3,理工科与文科比例约为6:4,具体情况如下表:

结果显示,除了“学到了平面设计的方法理论”、“ 未来能用photoshop软件完成一些项目设计”对应的优良率总和分别为75%、76%,其余各项均超过80%。开放性问题中学生认为课程最难的部分是设计思维与设计色彩,教师授课特点为严谨、实用、丰富、互动、创新等。

六、结语

“Photoshop与平面设计”通识课程初步形成 “课堂343与课后1+1”教学模式,使本科生加强了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的修养,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在未来的工作中,良好的习惯将令他们具有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李如密.关于教学模式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J]. 课程·教材·教法,1996( 4 )

[2]张西茜.美国高校课堂互动式教学方式评述[J].中国成人教育,2011(5)

[3]齐珊,尤慧艳.启发式教学模式与合作研究学习模式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大学教育,2014(2):

[4]冷淑君.以项目为中心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电化教育,2008(7)

基金项目: 201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 “Photoshop与平面设计通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DJ07045)成果

猜你喜欢

通识软件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禅宗软件
软件对对碰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谈软件的破解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