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山矿锚杆支护参数优化效果研究

2015-08-28曹小勋

河南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岩层底板锚杆

曹小勋

(大唐陕西府谷煤电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榆林719000)

引言

由于煤层开采向深部发展,煤层所处原始应力也随之增高[1-2],结果导致巷道围岩松动圈变大。根据围岩松动圈理论[3-6]确定锚杆支护各种参数时,锚杆支护参数(如锚杆直径、长度、间排距)主要受到松动圈大小的影响。长期以来,众多学者针对如何提高、完善锚杆支护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献[7]认为巷道之所以发生变形破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支护结构或者锚杆支护的参数不够合理,此外作者还认为,对巷道的支护应该突出重点,在巷道变形破坏较严重的关键部位可以加强支护,从而更加有效的控制巷道的整体变形;文献[8]认为,回采巷道锚杆支护在工作面回采之前,支护结构已经趋于稳定,但是在工作面回采开始之后,超前采煤工作面一定范围内,回采巷道锚杆支护将会受到超前支承压力的强烈影响;文献[9]认为,根据我国现在锚杆支护领域存在的普遍问题,总结提出了2种主要的锚杆设计方法。

首山矿11061回风巷道埋深达到600m,但是该巷道锚杆支护参数依然与浅埋深巷道一致,其锚杆支护参数(如锚杆直径、长度、间排距)已经不能满足支护要求,因此矿方对原支护方案进行了优化。本文运用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的方案对优化方案支护效果进行了研究,为深部巷道锚杆支护参数的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1 原方案和优化方案对比

首山矿煤层倾角平均11°,煤层厚度为4.1m。11061回风巷道为全煤层巷道,巷道断面形状为直墙半圆拱,净宽4m,墙高1.4m。原支护参数见图1(a),锚杆规格为φ20×1800mm,锚杆间排距为800mm×800mm,锚杆外露长度为50mm,每一根锚杆配2卷树脂锚固剂,喷层厚度为50mm。优化方案支护参数见图1(b),优化方案主要在原方案基础上“加长锚杆+关键部位加密锚杆”,具体为:①锚杆规格由φ20×1800mm变为φ20×2400mm;②在巷道右拱肩加设一排锚杆,锚杆与水平面夹角为60°;③在巷道两帮和底板各加设一排锚杆,底板锚杆与水平面夹角为45°,两帮锚杆与水平面夹角为10°。

2 支护方案模拟分析

2.1 建立模型

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数值模拟,由于煤层倾角较小,煤岩层在建模时均设置为0°。模型长、宽、高分别为30m、25m、5m,模型共计22350个单元,23476个节点。模型上边界设置为自由面,施加上覆岩层自重应力,约为17.5MPa;模型其它边界均设置为固定边界。由于煤层埋深较大,并且没有构造影响,应力状态接近静水压力状态,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接近,因此侧压系数取1。煤岩层的破坏准则为Mohr-Coulomb准则,采用cable命令生成锚杆(索),采用shell命令生成混凝土喷层。各层煤岩层物理力学参数图表1所示。

2.2 模拟结果分析

两方案的围岩位移分布如图2所示。分析图2(a)和图2(d)可知,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两个拱肩的下部,原支护方案为325mm,优化支护方案为118mm,优化方案比原方案减小了63.6%;分析图2(b)和图2(e)可知,最大垂直位移出现在底板,原支护方案为260mm,优化支护方案为120mm,优化方案比原方案减小了63.6%;分析图2(c)和图2(f)可知,巷道采用优化方案后总位移量明显减小。

3 工程应用效果

图2 两方案围岩位移分布比较

优化方案在11061回风巷道进行了应用。分析巷道围岩位移量-时间曲线(图3)可知,巷道掘进开始阶段围岩变形比较剧烈(即图3中剧烈区),随后巷道变形进入缓慢增加阶段(即图3中趋稳区),最后围岩位移进入稳定阶段(即图3中稳定区)。稳定后巷道顶底板移近量64mm,两帮移近量66mm,巷道围岩变形控制较好。

图3 11061 回风巷道围岩位移量变化曲线

4 结论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增加,11061回风巷道锚杆支护参数需要进行优化。FLAC3D模拟结果表明:优化方案最大水平位移减少了63.6%,最大垂直位移减少了54.9%。现场应用表明:采用优化方案后,巷道支护效果较好,巷道顶底板移近量64mm,两帮移近量66mm,本文研究成果为深部巷道锚杆支护参数优化提供了技术参考。

[1]张洪乐,刘志强,王飞.煤矿巷道锚喷支护参数优化[J].煤矿安全,2011,42(4):116-118.

[2]董方庭.巷道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及应用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

[3]董方庭,宋宏伟,郭志宏.巷道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J].煤炭学报,1994(1).

[4]朱永建,马念杰.基于松动圈围岩分类法煤帮锚杆支护设计[J].煤炭科学技术,2006,34(7):30-33.

[5]何满潮,袁和生,靖洪文.中国煤矿锚杆支护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46-50.

[6]靖洪文,付国彬,董方庭.深井巷道围岩松动圈预分类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6,25(2):45-49.

[7]王文龙,靖洪文,杨大林.高水平应力软岩巷道破坏机理分析及对策[J].煤矿安全,2010(9):129-132.

[8]于先富,阎石.回采巷道锚杆支护设计[J].煤 炭技术.2008,27(2):48-50.

[9]孙晓明,张国锋,蔡峰,等.深部倾斜岩层巷道非对称变形机制及控制对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6):1137-1144.

猜你喜欢

岩层底板锚杆
喷淋装置在锚杆钢剪切生产中的应用
高应力岩层巷道钻孔爆破卸压技术
地球故事之复理石岩层
锚杆钢筋质量提升生产实践
板上叠球
地下室底板防水卷材施工质量控制
建筑施工中的锚杆静压桩技术
吊脚桩下部软岩层边坡加固及稳定性分析
复合盾构在纵向锚杆区的掘进分析及实践
适用于高盐度和致密岩层驱油的表面活性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