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更要有操守
2015-08-27文雨
文雨
最近,北大、清华两所学校在四川的招生组为抢夺生源,在官方微博上相互攻击指责,被曝光后引起广泛关注,而两校在广东的招生人员同样为了争取当地前10名学生报考自己的学校,把一名女生堵在楼道内无法脱身,更让舆论一片哗然。两校在招生中的“不雅视频”甚至使得教育部不得不再次重申高校招生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虽说这样的情形并非今年才有,但还是不能不让人思考和感叹。北大、清华在各地招生的这种做法,会让人想起经常在车站、码头看到的情景:一些私人小旅馆的老板顾人四处拉客,遇到有住宿意向的客人,往往会一拥而上,纠缠不休,其间为争夺客源,还会相互贬损、辱骂,甚至大打出手,他们都把客人当作了自己的猎物,不想让别人染指。一些旅游景点的景象也大致如此,那些小商小贩们为了推销自己手中的商品,往往会拉拉扯扯,使游客无法前行,难以脱身。
把北大和清华两所学校争抢生源的所为与私人旅馆和小商小贩们的强行拉客、强行兜售相提并论,可能有些不妥,有损于中国顶尖名校的形象,但观其运作手段和方式,却又很难将两者清晰地区分开来,由此产生相应的类比联想,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
纵观北大清华的办学历史,之所以能有以往的成就和声誉,不是因为它招录了多少高考状元和高分考生,而是因为它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思想引领、学术创新等方面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的突出贡献。最近看到一本书,名叫《北大清华10堂价值课》,该书从两所学校百年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气质中提炼出了10个方面的核心理念,并将其作为成就两校百年声誉的根本原因,它们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使命;“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非凡气度;“自强不息、天道酬勤”的进取性格;“心存远志、追求卓越”的远大抱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坚强意志;“求真务实、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忠诚守信、敢于担当”的处世原则;“尊重欣赏、乐观友善”的团队精神;“以寸草心,报三春晖”的孝顺义务;“关爱自然、热心公益”的慈善理念。且不论这样的总结提炼是否全面准确,但它所彰显的,都是两所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不是追名逐利的浮躁和日益世俗的喧嚣。如果说这10条是北大、清华百年以来形成的核心价值的话,那么现在它们似乎正在与曾经的自己渐行渐远。
以北大、清华为首的高校群体已经进行了多年的自主招生,各种各样的改革措施也在不断推出,但不管何种招生形式,何种改革举措,都难以实现设计者的初衷,最终仍然摆脱不了围绕分数的激烈角逐,从北大、清华到高职院校,无一幸免,只是竞争的层次不同罢了。
即便如此,北大、清华的所作所为,还是让人难以理解,无法认可。以世界上最大规模之高考,尚不能满足两校在招生中的“掐尖”之需求,还要上演明里暗里的争夺之战,怎么看都不像央视主持人所谓的“面子之争”,其实质是整个教育急功近利的深层次问题在高校招生中的另类显现。这两所学校都把通过一些非正常渠道和手段尽可能多地招录状元和高分学生,作为体现自身办学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着力点,从而希望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社会美誉度和认可度。这种商人逐利般的浮躁与算计,已经完全背离了名校的核心内涵和应有的价值追求,起到了令人失望的负面示范作用。
所以说,今日北大、清华之失态,就是整个教育完全功利化后的失态;北大、清华之焦虑,就是整个教育自我迷失后的焦虑。如果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热衷于向分数献媚,向权力献媚,向金钱献媚,自然就会失去自身应有的品质,偏离本应坚持的方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比较重视作为个体的人的修养和品德,其实,在一个文明社会里,政府应有政府的操守,企业应有企业的操守,学校也应有学校的操守,并且需要时常反躬自省,纠正偏失,积累社会信誉,涵养内在品质,树立良好形象,获得相应声誉。然而,北大、清华招生“互掐”事件发生之后,从两个学校相关部门的表态来看,显然没有任何自我检视的意思,而是简单地将其归因为个别招生人员的不文明行为所致,如此一来,除了提醒招生人员在抢夺生源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外,一切仍会如常进行,只是尽量避免公开“掐架”而已。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两所名校的核心理念,仅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一条为例,不知道在唯分是抢、唯利是图的种种行为面前该作何解?用非常手段抢夺生源已失颜面,公开“掐架”更是不堪,所谓“非凡气度”,估计只有从两校在事件曝光后表现出的从容淡定中才能看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