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胖瘦天注定?

2015-08-27玉琳

初中生学习·高 2015年7期
关键词:节食热量科学家

玉琳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个课题小组想研究“人体肥胖后激素水平的变化”,特意邀请了一帮志愿者胡吃海喝。研究者希望监测这些人增肥25%之后的激素水平,但在那一次实验中,一些人增长了约20%的体重后,不管再怎么往肚子里塞食物,身体都不再有动静了。实验进行到最后,科学家无奈地得出一个南辕北辙的结果:有些人怎么吃都不胖。

40多年后,一个与此相关的新创意在瑞典林雪平大学教授弗雷德里克·奈斯特龙心中闪现:为了探究肥胖的奥秘,学界总是以胖子为研究对象,为什么不去研究那些身体纤瘦的人,看看他们是如何保持呢?

实验在伦敦市中心的威斯敏斯特大学进行,10位志愿者都是当今欧洲社会里日益少见的纯天然瘦子。这些人的平均体重为63公斤。在为期一个月的实验中,他们每天摄入的热量必须是身体所需的两倍,且不进行任何运动。这些人能把自己吃胖吗?科学家们心里也没底。每一周,课题小组成员都将为这些志愿者称体重、量三围,再检测身体中脂肪含量的变化。

这个新鲜的实验也许能够证实或反驳人们的一些常规观念。一般来说,脂肪被认定是肥胖的罪魁祸首。人们身体中的脂肪组织由亿万个脂肪细胞组成,每一个细胞外面都结结实实地裹着一层油。如果身体需要力量,这些油就会被燃烧,人会更纤瘦苗条;反之,不断摄入热量高的食物,脂肪细胞被撑大乃至分裂出更多,人就会越来越胖。

因此,人们往往会通过节食或运动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体重。但在伦敦的这家咖啡馆里,志愿者们对这一点不以为然。参加实验的许多志愿者自信满满地对着镜头说,平日里从不节食,就是怎么吃都不胖。

不过,实验开始的第一周,还来不及苦恼有没有变胖,多数人就先为每天该如何把5 000卡热量吃下肚而伤透脑筋。为了达标,许多人只好不停地吃高热量的乳酪披萨、冰淇淋、巧克力,还有涂上厚厚的牛油烘烤而成的牛角面包。不止一个人对着摄像机镜头抱怨地说,自己平时从不多吃零食,要撑下这么多食物简直是太难了!

这种保守的饮食习惯,也许就是志愿者们保持纤瘦的原因之一。曾有科学家在幼儿园做过实验:午饭后,将一大碟巧克力曲奇饼放在正做涂色游戏的孩童们面前,有些孩子会一直吃,另一些则显得对食物毫无兴趣。显然,前者更容易在日后长成一个小胖墩。

这未必是坏事。至少在毕生致力于研究脂肪的科学家眼中,脂肪不是什么坏东西。这些被油滴包裹的细胞,是人体储存的应急干粮;在找不到食物的情况下,就靠它们维持机体的运转。在漫长且物质匮乏的人类历史上,大饥荒一再上演,每次可能导致2/3到3/4的人口消失,而真正能从灾难中幸存下来的,都是皮下脂肪饱满、体格健壮的胖子们。

BBC解释道,这些胖子就是现代人的祖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胖子让人类延续至今,他们将肥胖的基因留在了世上大多数人的血脉中。相对而言,也许一些瘦子在继承基因的时候出了点岔子。

4周的实验进行下来,身在伦敦的10位志愿者几乎吞下了日常所需热量的两倍,但其中最辉煌的战绩也不过是增重6.5千克。这意味着,没有人达到临床意义上的“超重”。而最神奇的事情发生在戴眼镜的亚裔男子马丁·黄身上。大吃特吃了4周之后,他看上去一点也没变胖——事实上他的脂肪含量也没有任何增长。根据体检报告,他增加的都是基础代谢率,也就是说,所有吃下去的热量,都在黄先生的体内长成了肌肉!

奈斯特龙这下证实了多年前那组美国团队的发现:每个人的机体对体内多余的卡路里都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些人天生就能消减增长的体重。

事实上,实验结束一个月后,志愿者们全都恢复了从前的体重——没有节食,也没有更多的锻炼,就是不知不觉恢复了。

编辑/姜雯endprint

猜你喜欢

节食热量科学家
对比学习温度、内能和热量
用皮肤热量发电
节食减肥主食有讲究
剧烈运动的热量
假如我是科学家
亲 妈
热量计算知多少
亲 妈
节食减肥,会让女人很不“性”
与科学家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