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集合分析框架的金融制度边界与中小企业融资难研究*

2015-08-27解传喜邢乐成

江淮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金融市场边界金融机构

解传喜 邢乐成

基于集合分析框架的金融制度边界与中小企业融资难研究*

解传喜邢乐成

(济南大学经济学院,济南250012)

把全体融资需求人看作一个集合X,金融制度只能覆盖一部分称为集合A,它为集合X 的一个子集。集合A 称为制度集,其边界称为金融制度边界,处于边界之外的融资需求人构成集合X-A,将得不到融资,大量的中小企业就处于X-A 集合当中。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就是缩小集合X-A,其路径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改革和完善现有的金融体系以扩大金融制度的边界,二是在X-A中创建普惠金融体系。

金融制度边界;中小企业;融资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根据理论与实务研究与实践成果,其主要原因有几个。一是信息不对称,认为中小企业历史短、缺少可抵押资产及经营风险大,银行等机构与投资者对他了解有限,难以提供贷款。二是交易成本高,认为对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着信息收集、合约签订、监督及履约成本高等困难,利息难以覆盖成本。三是机构不匹配,认为大金融机构更适合给大企业融资,中小金融机构更适合为中小企业融资,中小金融机构设置不足阻碍了中小企业融资。四是制度原因,制度设置不合理伤害了中小企业,如政府发展资本密集型大型企业,忽视了中小企业;政府重视国有企业发展,而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被排斥在正规金融服务之外;政府为支持中小企业的优惠贷款流向了政治强势集团而没有流向中小企业等。[1]

上述研究虽然都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支持,不过由于都是基于某一个视角,其分析和建议欠缺全面和系统。本文通过引入金融制度集和边界的概念综合了部分已有研究成果,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既有的金融制度没有根据中小企业特点设置,从而把中小企业排斥在金融制度边界之外。解决之道在于扩大金融制度边界纳入更多中小企业。文章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引入集合概念构建金融制度集及金融制度边界,归纳了边界变动三种形态;第二部分构建了多层次金融体系及分多层次金融机构与市场边界;第三部分用制度边界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第四部分提出建议。

一、金融制度边界

金融制度是为提供包括融资在内的一系列金融服务而设立的规则,我们可以把得到融资的需求人视为被金融制度接纳,而得不到融资的需求人视为被金融制度排斥在外,由此在融资需求人之间就有一条界线,可以称其为金融制度边界。

(一)金融制度边界基本模型

1.金融制度集与金融制度边界

假设存在一个经济体,有若干融资需求人,构成一个集合称为X(图1所示方框中的所有点集),集合中的每个点看作一个融资需求人。经济体中有一个金融制度,包含有诸多的金融市场及金融机构等金融组织向需求人提供融资,这些金融组织根据自己设定的条件决定融资与否。我们把所有能够从这个金融制度获得资金的需求人视为一个集,标记为集合A,称为金融制度集,集合的边界构成金融制度边界(图1中不规则圆),有A⊂X。集合A外边的点(即集合X-A)为制度无法提供资金的需求人。中小企业融资难指的就是中小企业作为融资需求人被排除在集合A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是要求集合X-A尽可能小。

关于金融制度边界的研究并不多见,就我们提出的模型内容,有两位国内学者的研究与此相关。张杰(2012)讨论了金融制度边界的决定因素,他从企业边界理论出发主张用交易成本确定金融制度边界。昝廷全(2002)提出了与我们相一致的制度边界模型,不过他并没有把制度边界与产权、制度、成本等经济因素相结合,其研究更多停留在数学层面。[2]

2.融资需求人在集合X中的排列

当在X划出A及其边界时,则X中的融资需求人是非均质的,需要按一定的规则排列,这种排列规则让居于集合中心融资需求人最容易得到制度支持,而居于外围的则最容易被制度排除在外。金融组织的核心工作是收集与处理与融资需求人相关的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来评估风险以作出融资决策。每一个融资需求人的信息是多维的,而基于成本的考量,金融组织只会选择在他们看来最能揭示需求人风险状况的那部分信息。不同的融资需求人,能揭示其真实状况的信息组特点往往并不相同。

信息有很多特征,在此我们采用信贷理论中常用的硬信息与软信息的分类方法。硬信息的特点是易于向第三方传递,传递过程中不容易扭曲和丢失,易于为被第三方验证,如财务信息;软信息则难以向第三方传递和验证,传递过程中容易扭曲和丢失,如品德等定性信息。但不论信息的“软”“硬”,它们都可以揭示需求人真实情况。相对于硬信息,软信息的数量多,不确定性更强,收集和处理成本更高。本文根据信息(组)的“硬”“软”特征对融资需求人进行排列。如图2所示,硬信息占优者居于中心位置,由中心趋向集合X的边缘,软信息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居于边缘的需求人其信息中软信息所占的比重最大。中小企业硬信息一般比较差,揭示其真实情况需要更多软信息,因此远离中心。

(二)制度边界变动的几种形式

经济体中的融资需求会有多个制度来满足,因此X中会存在多个制度集和边界。这些边界的变动状态可以分为三种:边界新生、边界替代和边界的收缩和扩张。

1.金融制度边界的新生

制度会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相应制度边界也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体现为制度的创新和制度边界的形成,用制度集来表示,就是在需求集中产生了新的制度集。新制度产生过程往往非常复杂,但制度创新往往会把社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金融作为现代经济最活跃领域,其制度创新比较活跃,金融制度创新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金融理论的创新,二是金融技术的创新。金融理论创新往往会产生一个新金融市场和一组金融机构,如期权定价公式的提出推动了期权市场的发展及期权交易机构的大量出现;团体贷款方式的出现及理论的产生则推动了小额贷款公司这种新形态金融机构的出现。金融技术创新也会推动金融制度创新。近年来电子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极大降低了信息收集的成本,提升了信息处理的技术,从而催生了一些新型金融业态,如互联网金融。

2.金融制度竞争与新边界的形成

当同一融资需求存在多种制度可以满足时,制度之间就会形成竞争,这种竞争让制度相互替代,从而影响制度的边界。两种制度的此消彼长就是制度的变迁,按照林毅夫(1989)观点,这种替代方式可以分为两种,强制性与诱致性。不同性质的制度变迁形式形成的制度边界不相同,强制性制度变迁依靠国家强制力推行,旧制度完全被新制度覆盖,只存在新制度边界;而在诱致性制度变迁下新制度替代旧制度是一个过程,因此新旧制度长期存在且存在边界。金融制度竞争可以用集合来表示,假设存在两种金融制度Ei和Ei+1,Ei∪Ei+1≠Ø,即两种制度存在交集,竞争将在交集内进行。能够赢得客户的制度集会扩大,边界外移。最终交集中会有一条分割线,在线上的需求人对两种制度是无差异的,这就是竞争形成的新边界。[3]

3.金融制度边界的扩张与收缩

制度边界形成后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影响制度边界变动的因素很多,包括成本和非成本因素。

金融制度边界受成本影响最大,一种制度如果能够降低融资成本,其边界就会扩大。构成融资成本的首先是资金成本,即利率。影响利率变动因素非常多,多属于外生变量,除资金供求外,宏观经济、市场风险、政府干预等,都会引起利率波动,从而引起制度边界的扩张与收缩。融资成本的第二类来源是制度成本,包括搜寻、信息、缔约、决策、监督及违约成本等,这属于制度的内生变量,制度的竞争主要在这部分成本的竞争。其他一些因素会通过影响成本来对制度边界产生影响,如互联网技术会降低信息成本扩大金融制度边界,一些中小企业为此受益。制度边界的变动也受非成本因素的影响。首先是管制,金融是受管制最严厉的行业,管制通过规定金融企业经营模式、原则,设定准入群体等对服务的对象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从而为金融制度划定了边界。其次是社会文化等因素,社会文化会影响到人们的行为选择,从而对金融制度边界产生影响,如伊斯兰文化反对利息,一些金融产品就无法在伊斯兰世界中推广。

二、金融制度体系及其边界

金融制度之内包含有多种次级金融制度,如银行制度、证券制度等,构成金融制度体系,以不同的标准可以设定不同的金融制度体系。利用第一部分建立的制度集和边界,本部分构建一个以信息软硬为实质、以经营地域大小为形式划分的金融制度体系。

(一)多层次金融机构制度体系及其边界

按渠道融资可以分为通过金融机构中介的间接融资渠道和通过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渠道,他们各自收集处理的信息“软”“硬”程度决定了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规模和服务对象的不同。

对于间接融资渠道,以硬信息为主的金融机构可以构建多层次的科层组织,其经营区域和规模可以很大,形成全国性大金融机构;以软信息为主的金融机构科层组织要少,其经营区域和规模就小,形成区域或者地方性机构。因此覆盖同样数量的融资需求人,信息越硬需要的金融机构越少,信息越软需要的金融机构就越多。这样在融资需求人集X中,按规模划分的各层次金融机构排列为:大金融机构居中,主要服务于信誉良好、资产规模大的客户,以硬信息为主,采用交易贷款技术;中型金融机构处于大型金融机构外围,为区域性金融机构,其决策同时依赖部分硬信息和部分软信息,针对中等规模的企业,采用关系贷款技术,其数量要多于大金融机构;数量众多的地方性持金融牌照的小型金融机构处于中型金融机构外围,主要服务于中小客户,以软信息为主;此外还有众多的民间融资机构,面向小微企业,依靠软信息决策,处于最外围。这样构成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如图3所示。

(二)多层次金融市场制度体系及其边界

同样的道理可以用于直接融资渠道体系的划分。居于X集中心的是全国性的金融市场,他们主要处理硬信息,这些硬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为金融市场参与者接受,公开透明则不会扭曲,为那些规模大、经营稳定、财务数据良好的大公司提供服务。全国性金融市场数量少,一般一类金融市场全国只有一两个。往外一层则是区域性金融市场,服务于区域内的中型公司,这些公司经营相对稳定,财务数据较好,融资决策依据硬信息同时参考部分软信息,由于软信息传播距离受限,这些公司的金融产品只能在能够接收到其软信息的区域市场上交易。再往外则是地方金融市场,服务地方中小企业,同时依据软硬信息进行决策,这样的金融市场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一个才能满足要求。最外围则是民间融资市场,服务于中小微企业,主要是熟人间的融资,以软信息为主。由此构成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如图3所示。

(三)机构与市场的相互替代

企业与市场作为两种资源配置渠道可以相互替代,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也可以相互替代。在按经营地域大小划分的全国、区域和地方三个层次的金融体系中,同一地域层次金融体系内会发生金融市场对金融机构的替代,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金融机构运营需要成本,通过中介融资的成本要高于市场融资;二是那些与金融机构有过长期融资关系的融资需求人建立起了良好信誉,可以在金融市场上低成本融资。而相邻地域层次则会发生高一级金融机构对低一级金融市场的替代,原因在于当企业规模扩大,经营状况变好,硬信息开始占优时,更高一级的金融机构首先会捕捉到这一信息,用提供规模更大的资金、更好的金融服务以及更低的融资成本来吸引这些客户。各制度之间既有发挥专长的领域,又有竞争关系,既保持了金融制度层次的稳定性,又促进了金融制度的效率。

(四)多层次金融制度体系及其边界

把上述各层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放在X集中就构成了一个多层次金融制度体系,其总体构成金融制度体系集,并划出了层层边界。在这个金融制度体系中,最外层是民间融资,既提供债权融资又提供股权融资;由外而内先是地方小型金融机构代替民间融资,然后地方金融市场替代地方小型金融机构;接着区域性中型金融机构替代地方市场,随后区域金融市场替代区域性金融机构;再往里区域性金融市场被全国性大型金融机构替代,最后全国性金融市场替代了大型金融机构。这就形成了一个渐次递进的金融体系,其中地方性小型金融机构边界形成正规金融制度边界,没有得到融资支持的中小企业被排斥在正规金融制度边界之外,落在民间融资集中,正规金融制度边界外面的区域越大,中小企业融资越难。[4]

三、从制度边界角度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

从制度边界角度看,金融制度边界的扩张不足和收缩过度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金融制度体系不健全收缩了金融制度边界

不同层次的金融制度服务的对象不同,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地方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缺乏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作为间接融资主渠道的商业银行,服务于大中型企业的全国性和区域性商业银行建立的比较多,而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地方小型银行除很少量的村镇银行外几乎处于空白。即使已经有的大中型银行,在统一的巴塞尔资本监管协议下,也都把降低资产风险作为经营核心,舍弃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向大企业靠拢。在资产组合理论的指导下,银行努力实现资产行业分配、地域分配以及业务品种上的多元化,由此,即使是中型银行,也向全功能、大型化发展。银行业发展模式越来越趋同化,都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除资本监管标准统一外,银行业还有诸多方面需要遵守统一的监管标准,如公司治理、内部机构设置、管理规则、产品组成等。而且每次金融危机发生后,新的统一规则就会出台。银行的经营自主性越来越小,银行的趋同性越来越强。中小企业数量多,特点多样化,需要多样化的金融产品,需要银行经营差异化,银行的差异化有助于扩大整个银行业的边界。而差异化弱化和趋同化加强则收缩了边界,把更多的中小企业排斥在外。

比起金融机构,我国的金融市场体系更加不健全。全国性股票市场对中小企业融资作用有限,区域性的股票市场很少且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地方性的资本市场基本没有。中小企业股权融资主要靠民间资本。与股权市场相比,债权市场发育更不完全,全国性的企业债券市场尚未成形,区域性和地方性债券市场更处于发展雏型期。中小企业的借贷主要从熟人那里获得。金融市场体系的不健全使得本应由这些市场服务的中小企业得不到服务,被排斥在金融制度边界之外。

(二)利率管制与金融机构及市场牌照受控收缩了金融制度边界

对利率进行管制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普遍做法,称为金融压抑。市场条件下,资金供求双方会根据成本与收益确定融资利率,中小企业由于经营历史短、信用纪录少以及经营风险高等固有因素以及资金供给方决策成本高等原因,愿意付出较高成本而得到资金。利率管制意味着利率供给方无法通过收取高利率来弥补成本,从而把大量中小企业排除在正规金融制度之外,即意味着利率管制压缩了金融制度边界。

利率管制会让单个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边界收缩,然则一项金融制度下可能有多个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当他们存在差异时,各自的制度集也会不相同。当一些融资需求人因利率管制被某个金融机构或市场排除在外时,会被另一个机构或市场所接纳,因此利率管制造成的负面影响不是单个银行负面影响相加,有一部分抵消掉了。然而当下我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银行的设立设置了严格的审批程序,机构和市场的类型少,数量不足,两方面的情况加剧了利率管制对制度边界的收缩程度。[5]

(三)政府对资金投向的干预扭曲了金融制度边界

基于经济与政策导向,政府经常干预资金投向,如发展中国家经常发生的为了实现产业赶超战略要求银行向着力发展的部门投入,或者资本市场倾向于为某些行业或者某种性质的企业提供更便捷的融资服务。我国的正规金融业受这种干预就非常明显,如我国银行业和资本市场把支持国有企业的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在这种干预中,中小企业往往是牺牲者,同时这种基于所有制或者政治需要而对资金投向的干预往往会扭曲正常的金融资源的配置渠道,形成金融资源的错配,导致金融业投入产业的效率下降,也会降低金融业的效益。用制度集来表示,则每个金融制度都会有基于成本收益而形成最优制度边界,而受到干预后的制度边界会偏离这最优制度边界。

政府干预与利率管制影响不一样。当银行贷款投向因干预排斥中小企业时,所有的中小企业都难以得到贷款。而利率管制则在一家中小企业被某家银行排斥时可能会被另一家银行接纳,因为不同银行服务成本可能会有差异。这是当下我国中小企业从银行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金融垄断与金融制度边界收缩和固化

政府干预金融实现其目标离不开垄断。对金融的干预会降低金融配置效率,相关的金融机构与市场收益下降,同时大量优质客户也被抛了出来。如果金融业允许自由进入,则会产生两种进入者,一是同一类别的机构和市场,二是具有替代作用的其他类别的机构和市场,无论是哪种进入者都会分流既有机构和市场资金,且新进入者往往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效益让其在竞争中胜出,政府干预政策很快会归于失败,在位者严重受损;为维护政策有效性和在位者利益,政府就会限制竞争者进入,控制同类金融金融机构和市场数量,禁止其他类别的金融机构与市场出现。金融垄断后果就是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数量不足、类别缺乏且创新不足,金融体系迟迟无法完善,金融制度边界被迫收缩并固化。

四、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解决路径

金融制度对中小企业的排斥,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解决,一是完善金融体系,扩大既有金融制度的边界;二是建立普惠金融体系,通过制度创新扩展制度边界。具体措施有:

(一)发挥既有金融制度的作用

针对我国既有的金融制度,通过修订完善发挥他们的潜力,容纳更多中小企业。首先要让既有金融制度归位,按照市场规律发挥其功能,如让全国性大型银行服务于大中型企业,不要强迫它们去开拓小额贷款,让中小型银行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全国性股票市场主要服务于大型企业,而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应让区域、地方或者场外交易市场承担。其次要鼓励金融机构和市场敢于使用新型金融技术,敢于进行金融创新,通过提供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来满足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政府支持政策应当借助市场规律,在促进中小企业融资中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让金融机构与市场向中小企业开放是基于自身需要而非行政命令。此外要放松管制,包括放松利率管制,放松出资人管制以及数量管制等,让市场来确定利率高低、机构及市场的数量和规模。

(二)完善传统正规金融体系

更好地发挥金融体系的作用还要建全金融体系,把空缺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建立起来。在金融机构体系方面,加快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降低金融机构设置门槛,鼓励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如在城市发展社区银行,在农村则加快村镇银行的发展;发展适合中小企业的证券、保险、期权、期货等多样性的金融机构,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进一步发展中型银行和金融机构,减少小微金融机构向中型金融机构转型的冲动。在金融市场方面,加快区域性和地方性的金融市场,包括债券市场和股权市场,构建完整的金融市场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直接融资渠道。

(三)构建普惠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服务中小企业

普惠金融体系是联合国于2005年提出的概念,主要向中小企业和低收入人群这些被正规金融排斥在外的群体提供服务。普惠金融体系的基础是机构体系的建设,包括:构建小微金融机构体系,创建全国性小额贷款银行,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建立互助性金融组织;建立批发性金融机构,向小微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推动民间金融发展,包括规范和保护民间借贷和投资,给予民间放款人合法地位;采用新技术,积极发展网络金融,降低向中小企业及低收入人群提供服务的成本。在金融市场方面,要构建面向中小微企业的股票、企业债、票据市场,发展债权类及股权类直接投资机构。

(四)构建普惠金融的支持体系

普惠金融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支持系统。建设顺畅方便的支付系统,除延伸传统的支付网络外,更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这一成本低而覆盖面广的技术。构建信息系统提升信息透明度,完善我国征信系统,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部门信息互联互通,推动各种交易平台数据的整合和开放,积极推动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推动审计、评级及征信机构的发展。增强对普惠金融的技术支持,包括加大研究力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供专业化咨询等。创建协会组织,其主要职责为向政府反映自身需求,沟通内部信息,进行自律管理。

(五)构建普惠金融的法律法规体系

保证普惠金融持续发展需要从法律法规体系着手。制定合适的监管原则,针对普惠金融适当放松监管标准,更多发挥机构的自律作用,减少干预,发挥市场作用,利用税收、补贴等措施引导多方参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建立制度保障普惠金融的资金需求,政策性银行和财政资金向小微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或者与社会资本组建产业基金扶持中小企业,建立具有政府背景的担保体系,提升中小企业的信誉等级,允许部分普惠金融机构吸收公众存款等。适当的干预政策有时也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如要求银行将贷款的一定比例投入到当地社区或者中小企业。

参考资料:

[1]解传喜,邢乐成.普惠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国际实践与政府扶持经验[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74-78.

[2]邢乐成,解传喜.关系贷款、群贷技术与金融制度边界[J].理论学刊,2014,(10):70-77.

[3]昝廷全.制度的数学模型与制度设计的两个基本准则[J].中国工业经济,2002,(02):66-69.

[4]张杰.交易成本、法律传统与金融制度边界的决定[J].财贸经济,2012,(02):52-57.

[5]Brigit Helms.Acess for all,building 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 [R].http://www.cgap.org/publications/access-all-building-inclusive-financial-systems,2006.

(责任编辑明笃)

F276.3

A

1001-862X(2015)06-0076-006

本刊网址·在线杂志:www.jhlt.net.c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金融错配分析框架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13BGL037);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小额贷款公司系统性风险与监管框架研究”(12CJRJ01);济南大学博士基金资助项目“小额贷款机制设置研究”(X1109)

解传喜(1971—),山东诸城人,博士,济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投融资理论与实务;邢乐成(1962—),山东昌乐人,博士,济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投融资理论与实务。

猜你喜欢

金融市场边界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拓展阅读的边界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论中立的帮助行为之可罚边界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Copula模型选择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让金融市场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