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访非:“大谋略”和“小算盘”
2015-08-26董春岭王磊
董春岭+王磊
7月24~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以及非盟总部,三地均为美国在任总统首次访问。鉴于美国“大选时间”已经到来,此次访问很可能是奥巴马任内最后一次访问非洲。从2012年6月奥巴马政府发布《美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战略》,到2013年奥巴马正式访问非洲三国(塞内加尔、南非和坦桑尼亚),再到2014年8月举办首届美非峰会,奥巴马政府对非政策不断充实和完善,至此已基本定型。此次访非,将是这位黑人总统留给非洲的一笔重要政治遗产。
美非合作上抓“大”放“小”
此次访非,奥巴马到访他父亲的家乡肯尼亚,被媒体普遍称为“省亲之旅”,他也的确受到肯尼亚和埃塞的高度重视。因近期频遭索马里“青年党”恐怖袭击,肯尼亚将全国四分之一的警力调至首都内罗毕安保,并在奥巴马到访前突击绿化,开支不菲只为总统路过的一瞥。埃塞更是将镇国之宝——有着人类祖母之称的古人类化石“露西”运至宴请奥巴马的国家宫,并极为罕见地去除防护玻璃,供奥巴马抚摸。肯尼亚、埃塞两国投之以桃,奥巴马也报之以李,在访问中“抓大放小”聚焦经济和安全议题,淡化两国备受批评的“民主人权”议题。
在经济合作上,突出经贸议题,承诺支持非洲创业。7月25日,奥巴马在内罗毕出席第六届全球创业峰会时表示,美国看好非洲经济发展前景,将在马里设立第三个妇女创业中心,以支持非洲妇女创业。此前,美国已在肯尼亚和赞比亚设立类似中心。奥巴马对近年非洲的经济表现和潜力大加赞赏,卖力地为美国投资者做广告,他称非洲作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大陆之一,应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枢纽”。奥巴马宣布,美国政府将联合银行、基金会及慈善组织筹集10亿美元,以支持全球创业发展,尤其是非洲妇女和青年创业。
在安全合作上,突出反恐议题,着力化解地区冲突。奥巴马承诺加强对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的反恐支持,包括提供人力、情报和资金等。他在同埃塞总理海尔马里亚姆会见后,宣布将提供至少4000万美元,协助打击非洲东部的暴力恐怖主义,主要打击对象就是索马里“青年党”。在反恐之外,化解南苏丹冲突也是奥巴马此行的重点安全议题。7月27日晚,奥巴马在亚的斯亚贝巴召集地区国家领导人讨论解决南苏丹问题。因为美国主导了南苏丹2011年从苏丹分离,国际社会认为美国对南苏丹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奥巴马此举旨在平息南苏丹内乱后国际上对美国放手不管的舆论批评。在和地区领导人协商后,奥巴马督促南苏丹在8月17日之前达成权力分享与和解协议,否则将考虑对南苏丹施加新的经济制裁和武器禁运。
值得玩味的是,虽然奥巴马并未忘记提醒非洲国家改善民主、推进善治,但为了照顾东道国面子和改善美国与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的双边关系,奥巴马批评的调门大大降低。此前,美国政府指责埃塞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肆意拘捕记者、人权活动人士,并对今年5月埃塞议会选举中现执政党“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赢得议会全部546个席位不满。有人权组织警告称,奥巴马的访问可能会增加埃塞政府的合法性。而奥巴马在访问中则选择将这个问题轻描淡写地带过去。在肯尼亚,奥巴马督促其保护同性恋者的权利,但遭到了肯尼亚总统肯雅塔的当场反驳,他以“不符合肯尼亚文化”为由拒不接受同性恋合法化。总体来看,美非双方在民主、人权问题上还是各说各话,彼此分歧短期内都不会消除,奥巴马抓大放小,将访问聚焦于安全和经济,不失为明智之举。
搬弄是非,剑指中国
此次奥巴马访非选择肯尼亚和埃塞也是很有深意的,平衡中国影响的痕迹明显。肯尼亚、埃塞等东部非洲国家是中国对非外交的重要支柱,两国素来与中国关系密切。埃塞前总理梅莱斯当政时期就将中国视为其发展的模仿对象,梅莱斯去世后,海尔马里亚姆继承了其治国方略,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均非常密切,在重大国际议题上——如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全球气候变化、2015年后国际发展议程等方面,均是中国的亲密合作伙伴。再看肯尼亚,肯雅塔在2013年就任肯尼亚总统时曾表示,现在是肯尼亚“向东看”的时候了,并选择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其首次出访目的地。只是后来肯尼亚安全环境恶化,打击索马里“青年党”的需要迫使其与美国再次走近。因此,奥巴马到访这两个国家,一方面是因为二者在东非的大国地位,另一方面就是想平衡中国的影响。一些西方媒体评论称,正是因为考虑到与中国的竞争,才使奥巴马在处理非洲人权和民主这两个难题时选择了一种不那么咄咄逼人的口吻。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建立后中非经贸关系突飞猛进,2009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至2014年中非双边贸易额已达2220亿美元,约为同期美非贸易额的三倍。《纽约时报》刊文称,非洲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二大陆”,奥巴马此访目的之一就是与中国在非洲展开竞争。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美国对非投入仍然虚多实少,奥巴马在此访过程中频繁贬低中非关系,给非洲国家留下了一个小题大做、搬弄是非的不良形象。奥巴马出访前就对英国广播公司(BBC)称,中国向非洲投入大量资金,“基本上是为了换取非洲正在开采的原材料”。而这番言论和事实差距甚远,事实上,美国等西方国家才是非洲资源、能源的主要进口国。以石油为例,近年来中国每年从非洲进口的石油约占其总出口量的15%,而非洲石油的65%都流向欧洲和美国。
莫要因小失大
美国战略界近来存在一种担心——非洲是美国全球战略布局中最薄弱的一环,美国领导的全球体系有可能从非洲最先瓦解,因此,美国对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增长有一种特殊的焦虑感。当前,中美在非洲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外交重点上高度重合。例如2014年8月的美非峰会,模仿中非合作论坛的痕迹明显;此次奥巴马非洲之行选择的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也是中国对非外交工作中的重地。二是在非“规则之争”。中国经略非洲向来不干涉非洲内政,尊重非洲国家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援助非洲不施加政治、人权等标准。但美国长期以来坚持在非推行自以为是的价值观外交,如善治标准、民主人权观以及发展模式等,并把中国不遵守这些标准视为对美国领导的价值体系的破坏。基于此,美国倾向于引导舆论,将中非之间的个别经济问题政治化,故意抹黑中国。
不过,总体来看,当前中美在非洲的利益分歧可控、风险也较低。一方面是因为非洲并非美国全球战略重点,在其战略收缩的大背景下,美国无力和中国在非洲搞对抗。另一方面是因为中美在维护非洲安全与稳定(如解决南苏丹、中非共和国等地区冲突以及非洲反恐)、培育非洲市场、构建各自的全球领导力等领域具有共同利益。更为重要的是,从非洲国家来看,非洲将会继续在中国和美国等外部力量之间进行平衡,经历了西方大国殖民和美苏争霸之后的非洲国家,非常警惕大国在非洲搞排他性对抗。正如美国兰德公司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所指,奥巴马和美国应当记住,零和博弈和对抗性的言语之争毫无用处。且美国这么做会让非洲国家认为美国是在着眼于大国政治平衡而非真诚伙伴。报告还说,为了美国在非洲的领导地位和巩固国际规则,美国应当集中精力振兴与非洲国家的关系,而非着眼于和中国竞争。
说到底,在非洲,中美直接对抗的领域其实相当少,美国切不可因小失大,破坏了中美政治互信。两国应该以非洲为起点探索新的合作、共同提供安全稳定等公共产品,打造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舞台。
(作者分别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非洲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