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罪犯心理健康水平的循证分析

2015-08-26黄义权陈大国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服刑人员罪犯健康状况

黄义权,陈大国,原 园

(1.福建省宁德监狱,福建 宁德352100;2.南京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210046)

一、引言

随着整个社会民主法治意识的不断提升,我国监狱系统的执法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执法水平不断提高,监狱管理逐渐人性化,监狱功能逐渐多元化。为此,监狱的工作内容、方式方法等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近些年对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的尤为关注是对此的一种回应。在各地对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的研究中应用较多的调查工具是由Derogatis编制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这些调查研究为掌握罪犯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珍贵的数据。但综合来看这些研究结论却存在以下不足:(1)调查结论存在差异。有的调查结果显示罪犯心理健康水平各因子明显低于全国常模,有的调查结果则指出罪犯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只是若干因子明显低于全国常模;(2)有不少研究的实测对象是有偏样本,地域差异、监狱管理水平差异、样本容量等可能会影响结论的可靠性。

同时,考虑到我国监狱系统正在广泛开展的循证矫正实践中缺乏最佳证据的困境,本研究从最佳证据获得性定义着手〔1〕,通过元分析技术对全国性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性评述,为我国罪犯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干预提供数据。并以期回答以下问题:(1)与全国常模相比较,我国在押罪犯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处于什么水平?(2)不同性别、不同区域的在押罪犯其心理健康水平如何?

二、方法

(一)研究文献的搜集

1.文献的选取

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收集文献。选取文献的标准是:(1)文献研究的对象是在押罪犯,不含劳教或戒毒人员;(2)文献调查心理健康的量表是SCL-90;(3)文献中包含所研究群体的躯体化、焦虑、抑郁等9个因子的平均分与标准差;(4)重复发表或者有数据问题的一概排除。按着上述选取标准,共有31篇文献进入分析①这31篇文献是:梅峰、杜文东的《新入监服刑人员心理健康和自尊状况关系研究》,发表在《精神医学杂志》,2012年第25卷第3期第182—184页;陈琳莹、任滨海的《违纪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发表在《卫生软科学》,2011年第25卷第7期第491—492页;张鑫、张磊的《女性重刑犯心理健康状况及矫正策略》,发表在《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第105—109页;殷朝辉、于东升、黄永清的《内蒙古监狱服刑人员心理状况调查》,发表在《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3年第6卷第4期第198—200页;王春杰、乔波的《男性罪犯人格障碍及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发表在《红河学院学报》,2011年第9卷第1期第118—122页;张春菊、王文军、杨会利的《男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发表在《泰山医学院学报》,2007年第28卷第1期第64—65页;齐素芳的《男性服刑人员的心理状况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山东大学2014年论文;张佩,包含金的《男性服刑犯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发表在《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30卷第1期第108—110页;唐先勇、刘贵萍的《贵州省男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发表在《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第108—111页;周靖、白广明的《关于在押女犯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发表在《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第67卷第18期第75—78页;许燕春、邱鸿钟的《服刑罪犯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发表在《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第15卷第1期第92—93页;徐春光的《服刑罪犯SCL—90症状自评量表调查分析》,发表在《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第9卷第5期第395—396页;江琴、张晓婧的《服刑中期男性服刑人员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发表在《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第21卷第12期第1795—1797页;那龙、彭超英等的《服刑人员心理状况调查》,发表在《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8年第18卷第2期第115—116页;李路荣、颜剑雄等的《服刑人员心理问题及其心理矫治》,发表在《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第16卷第4期第446—447页;胡驾云的《服刑人员心理卫生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浙江大学2004年论文;王进义、林泽涯等的《服刑人员个性心理特征调查》,发表在《上海精神医学》,2010年第22卷第2期第102页;钱福永的《当代罪犯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发表在《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第9卷第5期第398—400页;李力的《女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测查》,发表在《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第12卷第1期第16—18页;符少剑、姚乾坤等的《1120例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分析》,发表在《现代预防医学》,2012年第39卷第23期第6193—6194页;邱君、张守臣的《125名男性青年罪犯SCL—90和EPQ的调查分析》,发表在《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6卷第4期第57—58页;应柳华的《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表在《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6期第826—828页;王玉学、张春菊的《成年男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发表在《中国健康教育》,2008年第24卷第7期第521—524页;姚进的《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矫治对策研究》,南昌大学2012年论文;史梁的《女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状况相关性的研究》,山东大学2013年论文;那龙、徐勇的《山西省服刑人员心理状况调查》,发表在《中国健康教育》,2006年第22卷第10期第773—774页;李甲峰的《鲁南监狱男性罪犯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山东大学2008年论文;张斌、江琴等的《131名男性成年罪犯SCL—90的心理健康调查分析》,发表在《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第17卷第1期第79—81页;张春菊的《成年男性服刑罪犯人格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山东大学2007年论文;沙东想、吕成荣等的《罪犯心理卫生状况研究》,发表在《健康心理学》,1996年第4卷第1期第19—20页;栾清明、刘立芬等的《在监罪犯心理状态和个性研究》,发表在《中国现代医生》,2008年第46卷第1期第53页;王大丽、王广新等的《新入狱罪犯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发表在《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第18卷第4期第431—434页。,文献出版时间从1996年到2014年。

2.文献资料的分析

进入分析的31篇文献资料情况如下:按样本来源地划分,福建3篇、广东2篇、贵州1篇、海南1篇、河南1篇、山西1篇、湖南1篇、陕西1篇、新疆1篇、云南1篇、内蒙古1篇、江西1篇、黑龙江2篇、浙江2篇、江苏3篇、山东9篇;按样本性别划分,男女混合样本5篇、女性样本4篇、男性样本22篇。31篇文献中最大样本容量是2622,最小样本容量是89,样本总量是15969。

(二)变量编码

有研究暗示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得分可能越高。〔2〕那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罪犯是否也存在该现象呢?因此,本研究按经济发展水平将样本来源地分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类,以便探索地域差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有研究显示男女罪犯之间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不少差异,因此按样本性别分成男、女两类,了解性别效应。

(三)计算过程

首先,由于SCL-90的得分是连续性数据,故选用加权均值之差作为结局变量。其次,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如果研究间异质性较小,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反之则选择随机效应模型。然后,计算合并效应及95%可信区间。最后,进行敏感性分析来判断结果的稳定性,通过漏斗图来估量发表偏倚。所有的元分析计算通过ReviewMan5.0完成。

三、结果与分析

(一)罪犯群体SCL-90元分析的平均效果量

与金华等人的全国成人常模比较,罪犯群体的平均效果量均为正值,波动范围是0.34—0.67,95%置信区间均不含0,各因子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这些研究的效果量高于全国常模。〔3〕按照Cohen的标准,罪犯群体的SCL-90的各因子的效果量值均落在中等效应范围内,且数值普遍较高。〔4〕这说明罪犯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差,情况严重,尤其是躯体化和抑郁。

表1:罪犯心理健康的元分析平均效果量

(二)不同性别罪犯SCL-90元分析的平均效果量

为了研究男女罪犯心理健康状况,分别与全国常模进行对比分析,具体结果见表2、表3。男性罪犯与全国常模相比,平均效果量均为正值,波动范围在0.33—0.67,95%置信区间均不含0,各因子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各因子效果量值均在中等效应范围内。可见,男性罪犯SCL-90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其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其中躯体化、抑郁、精神病性问题突出。女性罪犯平均效果量均为正值,波动范围在0.21—0.57,95%置信区间均不含0,各因子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各因子效果量值均在中等效应范围内,但人际敏感、敌对、恐怖、偏执4个因子的效果量值在0.2附近。这说明女性罪犯心理健康水平比全国常模较差,但是没有男性罪犯严重。

表2:男性罪犯心理健康的元分析平均效果量

表3:女性罪犯心理健康的元分析平均效果量

(三)不同地域罪犯SCL-90元分析的平均效果量

为了了解我国东、中、西部的罪犯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分别按照与全国常模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数据见表4、表5、表6。东部罪犯与全国常模比较,平均效果量均为正,波动范围是0.26—0.60,95%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各因子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东部罪犯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其中躯体化、抑郁等明显。中部罪犯SCL-90的平均效果量波动范围是0.52—0.83,95%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躯体化效果量值达到0.83的大效应值,其他因子效果量值均较大。西部罪犯SCL-90的平均效果量波动范围0.37—0.88,除了人际敏感因子外,其他因子的95%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这说明西部罪犯除了人际敏感因子外,其他因子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躯体化因子的量值达到0.88的大效应值。总体来看,我国东、中、西部罪犯SCL-90的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问题尤为明显,西部罪犯人际敏感因子和全国常模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

表4:东部罪犯心理健康的元分析平均效果量

表5:中部罪犯心理健康的元分析平均效果量

表6:西部罪犯心理健康的元分析效果量

(四)敏感性分析

为了考查元分析结论的稳定性,需要对元分析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本研究采用剔除部分文献观察前后结论的差异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剔除部分文献后,发现前后各因子平均效果量基本一致,表明本次研究所得分析结论稳定性较好。

(五)发表偏倚分析

在ReviewMan5.0软件中,进行发表偏倚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观察漏斗图。如果研究没有发表偏倚,则漏斗图呈一个倒置的漏斗形。本研究中对罪犯SCL-90的各因子进行作图分析,发现各因子均分的漏斗图基本呈对称样,表明研究不存在发表偏倚。

四、结论

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罪犯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常模,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问题突出。女性罪犯心理健康水平比全国常模较差,但是没有男性罪犯严重。我国东、中、西部罪犯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问题尤为明显,西部罪犯人际敏感因子和全国常模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可见我国罪犯受经济地域因素影响不大。本研究为非实验性研究,所选取文献均为已经发表的,未能掌握所有的文献。同时,也没有考虑所参照的全国常模建模时间对心理评价带来的影响。

〔1〕黄义权,陈大国,原园.循证矫正视域下的认知行为疗法〔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4(5):40-43.

〔2〕王明,余存.海岛中学生心理卫生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3):317-318.

〔3〕金华,吴文源.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1986(5):260-263.

〔4〕周林.元分析方法简介〔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2(2):27-31.

猜你喜欢

服刑人员罪犯健康状况
监狱管理局厅官充当服刑人员“保护伞”
服刑人员生育权论要
大选登记
论罪犯“确有悔改表现”的认定
我国服刑人员抑郁水平研究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
聪明的罪犯
抓罪犯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狡猾的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