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地区高职专科毕业生就业偏好分析
——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视角

2015-08-26陈叙龙成都师范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中国科技纵横 2015年8期
关键词:专科劳动力毕业生

陈叙龙(成都师范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

四川地区高职专科毕业生就业偏好分析
——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视角

陈叙龙
(成都师范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

解决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问题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通过对四川地区2013届部分专科毕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从专科学生就业供需以及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就业收入、就业后职业声望几方面分析了大学专科偏好于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原因。提出从政府、学校、学生几方面提出了解决四川地区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的建议,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地支持。

高职高专毕业生 就业 劳动力市场

【Abstract】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fro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work in the period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Based on the 2013 part of Sichuan area college graduate students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statistics,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university specialty preference in the main labor market from th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nd the employment area,nature of the employment unit,employment income,employment after the occupation prestige aspects. Put forward to solve the Sichuan area vocational colleges suggestions from several aspects,school,student government,provide powerful support for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graduates employment labor market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随着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而大学生就业的难题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特别是高职专科学生就业前景不理想导致专科学生入学报到率持续低迷,甚至出现重庆等地上万名高中生因成绩不理想而放弃高考的现象。长此以往将会对我国资本存量的积累造成巨大损失,影响宏观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21世纪初期我国的学者们开始把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大学生就业难相联系进行研究,其间赖德胜从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层面分割对大学生就业进行研究[1];罗云、黎玉柱和杨利从大学生择业中对地区、收入、行业、企业的偏好入手进行调查研究[2];北京大学闵维方教授和丁小浩教授为代表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专门对就业信息获取渠道进行过调查[3]。以上这些研究都没有就高职专科学生就业作探究,而高职专科学生作为我国劳动力资源中一个优秀群体,其合理、及时、充分的就业,对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稳定,经济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对四川地区部分专科学校学生进行实证调研,分析了专科学生对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偏好并提出了促进高职专科学生就业的对策,但愿能对解决企业招工难、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图表1 四川省2010届、2011届、2012届大学毕业生人数统计图

图表2 中国劳动力市场近三年各职业劳动力求人倍率

图表3 四川省近三届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单位%)

图表4 四川专科毕业生就业区域偏好统计图

1 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就业问题的研究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约翰.穆勒和凯恩斯,他们认为劳动力市场具有非竞争性(Mill,1885;Caines,1874)[4]。到20世纪60年代时,美国经济学家Doeringer和Piore提出了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劳动力市场按行业、地理区域,或者按性别、种族之类的人口特点分成了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5]。主要劳动力市场是指大公司和政府部门所提供的工作,具有较高的工资、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培训机会,而且职业有保障,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晋升的机会,该市场主要由文化程度和生产技术较高的成人组成,企业和劳动者契约时间长。而次要劳动力市场主要是由小企业、小公司提供的工作岗位,往往工资报酬较低、没有职业保障、流动性大、管理制度不规范、工作环境差,很少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主要由文化程度较低、体力劳动者和妇女、年轻人组成,职位和工人都不稳定。该理论认为两个劳动力市场自成系统、相互隔绝。一方面,尽管在次要劳动力市场上从业的劳动者对自己工作不满意,频繁地变换工作岗位,但由于长期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已经适应于与次要劳动力市场相关的行为特征,无法直接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在主要劳动力市场上从业的劳动者考虑到在两个劳动力市场中所获得利益的差别,往往不大愿意接受次要劳动力市场的低工资和较差的劳动条件。尽管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愿意进入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会比较容易找到工作,但他们知道一旦进入次要劳动力市场,就面对着很难再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客观事实,所以宁可选择失业,也不愿意到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由此造成了两个劳动力市场存在着较强的分割性,也加剧了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和竞争态势。

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发育还不成熟,正处于转轨时期,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之间构成的劳动力市场是非一体化的,是被分割的,而且这种分割更多的不是体现为功能性分割,而是一种制度性分割。这种制度性分割包括由所有制决定的体制性分割与由政策和区域差异决定的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两个方面。这决定了在主要劳动力市场从业的劳动力,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分割性收益”,但一旦劳动力进入次要劳动力市场,各种分割性收益就会消失。因此,这就导致了劳动者都想方设法进入分割收益区,造成了主要劳动力市场职位竞争态势愈来愈激烈。

2 四川地区专科生就业现状和偏好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原因

据中国教育在线得知,201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而我国GDP增长放缓,大学生就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四川省目前有92所高校,高职高专占52所,专科学生占了整个大学生的一半,为了弄清大学专科生职业选择的行为特点及其就业现状,笔者在四川地区针对2013届专科学生发放问卷共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56份,涵盖了教育学、外语、中文、数学、计算机、经济学、管理学、美术、音乐、历史、旅游等多个专业。

2.1四川地区专科毕业生近三年就业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年鉴将职业分为七大类,其中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员和有关人员的收入水平、社会地位、工作环境以及晋升机会优于商业服务业人员、农林牧渔水里生产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因此分别化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

从以上三个统计图表可以看出,我国劳动力因市场分割而导致了次要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小于求而主要劳动力市场又供大于求,大学专科学生宁愿待业在家也不愿意去次要劳动力市场寻求工作,充分体现了大学专科学生偏好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因此出现了企业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

2.2四川地区专科毕业生偏好于主要劳动力市场原因

针对大学专科毕业生就业偏好情况,本人走访了10余所专科学校,调查统计发现专科毕业生绝大多数就业基本偏好主要劳动力市场,因为在同学们主要劳动力市场从职业预期、工作稳定性、工作收入、社会地位明显优于次要劳动力市场。

2.2.1主要劳动力市场工作稳定性较高且流动成本相对较低(图表4)

问卷调查统计有88.8% 的专科毕业生希望在省会城市就业,有5.2%的学生因考虑到省会城市竞争激烈而自身学历低等原因愿意选择地级市发展,还有6%的毕业生因个人社会资本等因素而愿意选择在县城或者自治州就业。从近三年专科毕业生实际就业的地区分布来看,基本上有90%以上的学生在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就业,他们宁可在城里要一张床也不愿到农村有一栋房。相对次要劳动力市场而言,主要劳动力市场城市现代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有较多的就业岗位和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工作专业化特点突出,加之已有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是重要的社会资本,从个人职业生涯方面考虑,主要劳动力市场升迁机会较多。而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农村和偏远山区虽需要大学专科生担任公务员和教师,但如果他们去工作,他的户口和档案将一同被派遣到工作地,再想流动就会碰到制度性障碍,流动成本增加。不少大学生还担心,后代在落后地区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到时送子女到大中城市上学,则要交纳数量可观的“借读费”,导致同学们就业偏好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

2.2.2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单位福利待遇以及社会保障好,专业化程度高(图表5)

从调查统计图表可以看出,党政机关、外资企业、事业单位排名前三位。据人事部公布,2012年公务员报考比例为53比1,最热职位达到4407比1。很显然,由于党政机关工作稳定,掌握着国家公共资源,加之公务员社会地位高,大学生考公务员的热情自然也就越来越高。外资企业位居第二,同学们认为外企有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宽松的运行机制,人际关系相对单纯且收入可观,而事业单位位居第三因其社会保障相对完善,工作环境稳定且福利待遇较好,加之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科技教育部门的工作。而乡镇企业或者民营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分工不明确,工作流动困难,信息化程度不高,同学们宁愿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做兼职、打零工也不愿意到次要劳动力市场去工作。

2.2.3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收入高且工作稳定性强(图表6)

就业收入我们可以从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等几方面来衡量。被调查者愿意在我国电力、通信、石油等垄断性行业中就业,其劳动者的收入因所在单位拥有超额利润而普遍较高,相反不愿意从事餐饮服务、批发零售等行业从事低技术含量或体力工作。在此分割中,主要市场由工资高、稳定性强的垄断性行业、行政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等组成;次要市场则是由工资较低、稳定性差、竞争激烈的商业、服务业和制造业等构成。一般而言,毕业生更倾向于进入主要市场就业。而一旦被淘汰他们可以选择进入次要市场;但由于所获取的工资低于预期,于是他们要么“自愿性失业”、要么降低期望值。加之,次要市场从业者易于被用人单位视为低能。因此,同学们宁愿留在主要市场中等待甚至暂时失业,也不愿进入次要市场。

2.2.4主要劳动力市场社会地位高、职业声望好(图表7)

图表7:个职业在声望分层中的排序

职业地位实质就是不同职业占据着不同的客观社会地位,决定着不同职业社会功能的社会地位资源。如权力、财富、声誉、晋升机会以及发展前景等,社会地位要用职业声望来衡量,它是对不同职业地位的主观反映,是人们对不同职业的社会价值评价,研究表明不同社会群体对职业声望评价基本趋于一致,绝大多是事业声望处于上层和中上层职业被主要劳动力市场占据,高校专科毕业生在就业时偏好这些职业声望高的职业有利于积累社会资源[6]。

教育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它能给受教育者个人及家庭带来较高的经济回报,促社会经济发展,但同学们毕业后宁愿失业也要选择待业在大中城市,也不会选择到广大农村、基层和西部地区去就业无疑就增加了社会的负担,劳动力市场分割影响了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待业人员过多也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阻碍着社会的进步。

3 改善劳动力市场长期分割,促进专科毕业生就业的建议

就业偏好的形成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受到个人因素如偏好、理想、能力等的影响,也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更受到劳动力市场状况、经济景气程度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如果大学毕业生就业偏好分析表现出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则可能是因为个体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如果择业偏好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那就说明是社会因素影响大[7]。从前面的调查统计可知大学专科学生就业偏好是因为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笔者拟从国家宏观政策、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希望能为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图表6 就业收入偏好于主要劳动力市场(单位:元)

3.1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加大劳动力市场开放力度,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劳动力市场分割有所好转,但大学专科学生作为普通劳动者对于主要劳动力的偏好和宁愿待业在家也不愿到此要劳动力市场就业的现状急需改变,笔者建议应增加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岗位并吸引同学们到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一是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要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将产业结构升级与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相结合。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IT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海洋产业、生物产业等,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增加就业岗位。并通过税收、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吸收专科毕业生实习就业。二是利用现代科技和政策优势,提高创业能力。随着科技进步,电子商务和物流的普及,创业的机会提升,政府可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给予专科学生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强化地方政府对专科毕业生创业指导服务,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贷款、跟踪辅导的“一条龙”服务。三是开辟劳动力就业的国外市场。积极鼓励大学专科学生出国实习,简化审批手续,加强就业指导,降低国内劳动参与率,扩大国外劳动参与率通过参与国际劳动力市场竞争促进我国大学专科毕业生在国际市场上的合理流动,以充分利用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从而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第四是吸引大学专科生到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采取工作后安置和退费政策,吸引他们到农村、基层和特殊行业等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加速打破二元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分割状态。比如,减免大学生助学贷款,到基层和农村就业的毕业生报考研究生实行加分和免去培养费等鼓励政策,对愿意扎根西部的大学生户籍可以保留在原籍,放宽户籍制度,改革僵化的企事业用人制度,社会福利待遇不受地区限制等,以降低人才从次要劳动力市场向主要劳动力市场流动的成本,促进人才自由流动。

3.2高校人才培养以市场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市场既存在着机遇,又潜伏着威胁,高职高专院校要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确保高校在就业市场的主导地位,务必主动培育和运作就业市场。一是应按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添置本校的教学资源,从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和办学评估标准上体现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的教育理念。其次是高校应以市场营销理念培育大学生就业市场,保证市场健康、全面发展。大学生就业市场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的重要场所,也是引导毕业生调整择业期望值,合理优化社会人才配置,实行公开、公正竞争及优胜劣汰的场所。大学生就业市场精心策划,主动出击,还要精心培育、常抓不懈。学校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紧密合作、增进了解,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提高学校的美誉度。还要发掘潜在的就业市场,帮助他们开拓市场,从而成为高校的“客户”。另外就是学校要切实开展学生职业规划实践,加强职业指导,建立健全人才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机制,多种渠道收集人才供求信息。要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素质,造就一批专门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3.3专科生要做好职业规划,不断提升就业能力

与其说专科生就业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很多同学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定位不准,其择业心态导致就业难。高职高专大学生生涯的规划关系大学的学习方向与学习重点,以及大学里社会实践的方向与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与发展方向。职业生涯并不是简单的等于找工作,实际上,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有意识的计划自己全部生活的过程,包括重要的生活领域,学习、工作、闲暇及各种关系,要积极采取行动步骤,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实施这些计划。其次是要加强个人实践,正视自己,从基层做起。有学者认为,求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学生们要通过不同的实践活动才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同学要多参加各项活动,发现、展示并提升综合能力,多与用人单位合作,提前了解市场进入岗位,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高职高专大学生自己必须还要了解现在整个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总体供求数量信息和结构信息,要了解职位具体的职责要求,要了解自己个人就业能力的水平,把自身的各种资本、能力的信息传递给市场,让市场明白自己的价值。

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积极的政策扶持,政府、高校和专科毕业生各个层次的共同努力和转变,弱化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局面,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1]赖德胜.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大学毕业生失业.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70~76.

[2]刘帆.分割劳动力市场与高校毕业生失业.青年研究,2006(2):l~7.

[3]北京大学课题组.200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统计.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简报,2005(21).

[4]David Samps Ford,Zefris Sannatos frontier problems in labor economics.Beijing:Chinese Tax affairs Publishing house.

[5]Doeringer,P.B.and M.J.Piore.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 in Boston.Industrial Relations,1970(9),324-339.

[6]张春玲.当代中国社会的声望分层——职业声望与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测量.社会学研.

[7]范开菊.劳动力市场分割下大学生就业偏好分析.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10(5)74-77.

四川省教育厅2013年度科研项目:大学生人力资本对初次就业质量的影响——以四川部分高校为例(编号为13SB0342)作者简介:陈叙龙(1979—),男,重庆巫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

猜你喜欢

专科劳动力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最“叛逆”的毕业生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