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变的助学案引发多彩的学习氛围

2015-08-25蒋幸

创新时代 2015年7期
关键词:助学同伴课题

蒋幸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构建一个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教学过程自主性、动态性为特征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态课堂。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习方式如何改变、学习效率如何提升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助学案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可以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知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助学案在教师精心设计、指导下,使学生产生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学到新知识的同时能不断发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设计助学案的过程中,紧密结合初一至初三学生不同的课程目标: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第二部分,我与他们和集体;第三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在设计过程中,我们研究本校学生学习能力和生活背景,分析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状态,分别进行了不同类型的助学案设计。这些精心设计的多变的助学案在思品课堂上的有效运用,引发了生动精彩的思品课堂。

一、助学案之“预习案”—引领学生问题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常常会感慨,对待课堂提问,学生不愿说,不敢说。究其原因不外乎这么几种情况:一是对教师的问题把握不住;二是“肚子里没有货”讲不出来;三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教师的传统的提问方式不再感兴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问”的重要性。以问题的引领方式设计学案是“预习案”,是助学案的起点,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积累学习能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的助学“预习”案在问题的设置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助学“预习”案课要“问”得实

问题的设置不宜过多,要精炼,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相应的生活背景,用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预先对知识的构成有一个大概的准备和积累的过程,带着问题去感知、去思考、去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

2.助学“预习”案课要“问”得巧

问的方式要不留强硬的痕迹,自然地将知识结构层次一一展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感知、思考、探究的过程一一得以实现。

3.助学“预习”案要“问”得新,要结合时代的发展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德育与智育相结合的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但与现实相比,教材相对滞后。因此,我们在助学案的设“问”时,要注重与时政的结合,提取丰富的、新鲜的时政素材,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意识。

通过助学“预习”案的引领,教师精心“备助”,学生在“自助”答疑的过程中或又生成新的疑问,这样为新知识的学习积淀各种“量”。在课堂上,学生就“有备而来”,对教师的课堂提问不再惧怕,不再无从着手,甚至能对教师提出新疑问,活跃的课堂氛围就此打开。

二、助学案之“探究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探究,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它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为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提供机会。

助学“探究案”的课题选择,起点很重要,既要植根于学生现有的生活,不脱离鲜活的生活背景,又要能引发学生深层的思考,给予学生进一步的启迪。助学案的探究课题要真正地将探究融入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而不是流于形式。

例如,助学“探究案”:以“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伙伴”为探究课题,做一次本地区的动植物物种及其生存状况的调查,观察物种与个体生命的独特性。通过此助学探究案,让学生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体会生命世界的神奇,进而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要珍惜和保护大自然。

有的放矢地探究课题,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探究活动,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从事探究,为学生提供主动分析和主动思考的平台。

三、助学案之“合作案”—构建学生同伴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个体,也是一个学习的共同群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学习的关系。助学“合作案”可引发学生之间的同伴学习,他们在互动中共同研究,在交往中共同学习。

助学“合作案”将课题进行细分,让学生之间组合成不同的同伴组合。根据课题,同伴组的学生个体互相观察、体会、分析、比较,学习对方所拥有一些能力,包括学习习惯、基本技能、擅长的某方面的知识、对待事物的一些理解和态度等,共同寻找完成课题的方案。例如,在学习“好习惯受用一生”这一内容时,将“习惯对人的影响”这一课题分解为“学习好习惯”、“文明礼仪好习惯”、“劳动好习惯”、“身体健康好习惯”、“自理自立好习惯”等一系列小课题,让学生同伴学习组之间进行自我调查、互相研究,互相比较、互相学习,最后进行汇总。通过学生自己的调查研究,从同伴身上互相找寻,学习、体会到好习惯对人的深远影响,这与言传身教相比,会更生动、更深刻,效果会更好。

四、助学案之“讨论案”—引导学生思辨学习

随着中学生生理、心理的逐步发展,思维能力也不断得到提升。但是,中学生正处在既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又不能明辨是非的年龄,对书中的问题和一些社会现象一知半解而困顿其中。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思辨能力,能够用辩证的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去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助学“讨论案”,选取一个感兴趣的社会现象或话题,在自身认知的基础上思考对问题的看法,同时鼓励学生通过书本、网络、报纸等传播媒介,以及家庭成员的认知帮助,最后在课堂形成浓烈的讨论氛围,各抒己见,发表个人的看法和意见。通过各种思维的交织和碰撞,最后在教师积极、正确、科学的“补助”下,使学生在道德与理智、智慧与灵魂中作出正确的抉择,产生和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助学“讨论案”:“假如没有网络,我们的生活会怎样”—思考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评价能力,学会理性地使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总之,助学案突破了以往一成不变的模式,以多变的形式,实现了各种学习资源的整合,它将教师备课、教学和学生预习、课堂学习、社会实践融为一体。助学案的多变运用使学生的学习体系更加趋于完善,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良好养成,学习的投入度更高,学习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我们的思品课堂教学也更精彩。

猜你喜欢

助学同伴课题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寻找失散的同伴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关爱·帮扶·助学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