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EO变更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
——基于CEO接班人的视角

2015-08-25

财贸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接班人业绩模型

刘 鑫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英语学院,北京100029)

CEO变更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
——基于CEO接班人的视角

刘鑫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英语学院,北京100029)

基于前景理论的“损失厌恶”和“参照系依赖”观点,从CEO接班人的视角分析CEO变更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并以2006—2012年沪深两市年报披露R&D投入的188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CEO变更与企业R&D投入显著负相关;CEO变更时业绩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后续R&D投入更低,并且CEO变更时业绩与行业平均业绩水平的差距对企业后续R&D投入具有显著的负效应。

CEO变更;CEO接班人;企业R&D投入;损失厌恶;参照系依赖

一、引言

随着国际竞争日益加剧、产品生命周期持续缩短以及先进技术的频繁涌现,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提升核心能力的重要手段(Elenkov,et al,2005;冉茂盛 等,2010)。因此,加强R&D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对于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CEO在企业战略决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Westphal and Fredrickson,2001)。以往大量研究从CEO的个体特征(包括年龄,教育层次,任期)和 CEO的薪酬(是否有股权激励)两个层面探讨CEO与企业R&D投入之间的关系。如:从CEO年龄(陈守明 等,2011)、任期(饶育蕾 等,2012)、教育程度(柯东昌,2012)角度考察CEO特征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Barker and Mueller,2002);从CEO的薪酬指标(Balkin,et al,2000)、薪酬方式(期权或股权)(Ryan and Wiggins,2002)以及薪酬业绩敏感性(Coles,et al,2006)分析CEO薪酬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从研究问题来看,已有研究更多关注在任CEO的有关要素(人口统计学特征或激励方式)与企业R&D投入的关系,而未考虑领导权变更这一重大事件,也没有基于CEO接班人的视角来分析CEO变更会给企业的R&D投入带来何种影响。从理论基础来看,已有研究主要依赖高阶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分别解释CEO个体特征及薪酬激励对企业R&D投入决策的影响,而当考虑CEO变更这一特定情境时,高阶理论或是委托代理理论还能否有效解释CEO接班人这一特定研究对象的R&D投入决策问题则有待研究。

基于此,本文将CEO变更与企业R&D投入联系起来,通过梳理已有研究的分析范式和理论框架,明确研究机会,进而基于前景理论中的“损失厌恶”和“参照系依赖”观点,从CEO接班人视角分析CEO变更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同时以2006—2012年的1884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CEO与企业R&D投入:理论框架与研究空白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由于现代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内部的经理人可能会利用对公司的控制权以及对公司经营信息的了解,追求个人收益最大化,从而牺牲所有者的利益(Fama and Jensen,1983;Jensen and Meckling,1976)。因此,在委托代理理论的框架下,由于R&D投入具有的长期性及其回报的不确定性,CEO可能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而降低R&D投入,导致公司长远价值受损,产生代理成本。为达到“激励相容”的目的,公司应对包括CEO在内的高管人员进行有效的薪酬激励,使他们以更长远的眼光来进行公司战略决策,加大R&D的投入。已有研究证实,CEO薪酬计划中包含的所有权或是期权的激励方式会促进企业R&D投入(Barker and Mueller,2002;Shen and Zhang,2013)。当CEO发生变更时,CEO接班人成为行使经营权的新任代理人,依据委托代理理论,他(她)具有追求私利最大化的动机。同时,在公司领导权发生变更时,CEO接班人不仅面临来自股东和董事会的监督,还可能面对高管团队其他成员以及前任CEO的制约,这就导致CEO接班人在上任后要面对复杂的战略决策情景。此时,CEO接班人的自利性动机在企业R&D投入决策方面是如何体现的?这需要在委托代理理论关于CEO接班人作为代理人“自利性动机”假设的基础上,着眼于CEO变更过程和情境,基于CEO接班人的视角分析影响其决策行为的要素及作用机制。此外,中国的上市公司CEO持股现象非常少见(姜涛和王怀明,2012;汪金爱 等,2012)。因此,在中国市场情境下,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前提下的“激励相容”视角研究CEO接班人的R&D投入决策缺乏现实基础。

高阶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组织行为是处于决策核心的高层管理者的价值观和认知的反映,而高层管理者的决策则是基于以往经历、背景、经验和价值观对其所面临的战略环境的个性化解释(Hambrick,2007;Hambrick and Mason,1984)。已有研究主要基于高阶理论探讨了CEO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如:CEO年龄与企业R&D负相关(Dechow and Sloan,1991);CEO的教育层次反映了CEO对企业R&D投入决策的认同程度(陈守明 等,2011)和对企业创新行为的理解能力(Wally and Baum,1994),CEO的教育水平和企业R&D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Barker and Mueller,2002)。关于CEO任期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的研究并不多见,而且也不一致(陈守明 等,2011;刘运国和刘雯,2007)。基于高阶理论的已有研究主要是将企业R&D投入方面的差异归因于CEO的不同特征,而这其中的重要前提是CEO面临着相似的战略决策环境并具有相似的动机。但当企业领导权更替时,这种假设被打破,CEO接班人面对CEO变更所作出的战略决策更多地是对这一特定情境的权变式回应,而难以反映CEO接班人的经历、背景、经验和价值观。因此,分析CEO接班人的企业R&D投入决策应更加关注CEO变更情境以及在这一情境下CEO接班人决策的影响要素及作用机制。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高阶理论的已有研究的分析范式和结论很难对CEO变更如何影响企业R&D投入加以深入分析。因此,本文通过深入剖析CEO变更过程,基于行为经济学中的前景理论,从CEO接班人的视角分析在CEO变更过程中影响其进行R&D投入决策的要素及作用机制,以得到CEO变更影响企业R&D投入的一般性结论。

(二)CEO变更与企业R&D投入:基于前景理论的分析范式

在CEO变更过程中,董事会必须在CEO接班人上任后通过信息升级和监督考核以消除事前(CEO接班人上任前)的信息不对称。如果CEO接班人在上任后的经营能力和战略决策与董事会的期望不符,那么其会在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之前被解聘(Ertugrul and Krishnan,2011)。因此,CEO接班人在上任后面临着董事会严格的监督与考核所形成的短期离任“威胁”。同时,CEO接班人作为公司的战略领导者有制定企业战略的责任,这意味着其在上任后要有效配置企业的资源。一直以来,加强企业R&D投入都被证实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并最终提高企业的长期价值(Hall,1993;陈修德 等,2011)。从这一角度来说,CEO接班人应将资源更多地投入到R&D项目中,以获取核心能力,提升公司价值,并换取个人在物质和声誉上的回报。

那么,当CEO接班人同时面对着短期离任的“威胁”以及将公司资源投入R&D中以提升企业价值和换取个人回报的选择时,他(她)将如何决策呢?前景理论认为,决策者会权衡自己所面临的选择,并以“收益”和“损失”进行类化,分为“潜在收益”、“固定收益”、“潜在损失”以及“固定损失”(Kahneman and Tversky,1979)。在面对“潜在收益”和“潜在损失”的选择时,即使两者具有相同的量值,决策者也会努力避免“潜在损失”而非争取“潜在收益”,这便是“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Tversky and Kahneman,1981)。如果CEO接班人在上任后短期离任,则会向经理人市场传达一种关于其经营能力极为消极的信号,给CEO接班人造成巨大的声誉损失,并为其职业生涯蒙上巨大阴影(Ertugrul and Krishnan,2011)。因此,短期离任的“威胁”对CEO接班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潜在损失”。而加大R&D投入,通过提升企业长期价值来获取个人物质和声誉回报对CEO接班人来说则可以被视为一种未来的“潜在收益”。两者相较,职位威胁的“潜在损失”在时间上更加紧迫,成本上更显巨大(因为一旦被迫卸任会对其职业生涯造成灾难性影响);而R&D投入作为一项战略选择,其所具有的长期性、不确定性使得企业价值提升给CEO接班人带来的“潜在收益”的净现值降低,无法对CEO接班人构成充足的吸引力以致于忽略短期离任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CEO接班人由于“损失厌恶”会放弃争取“潜在收益”并极力避免“潜在损失”。因此,CEO接班人更有动机选择短期内可以提升绩效的资源投入方向。

另外,根据CEO变更的社会政治模型(Fredrickson,et al,1988),CEO接班人上任后还要面对原有高管团队成员的压力和权力争夺,特别是对于来自公司外部的CEO接班人(Karaevli,2007)。因此,CEO接班人必须用最快速、最有力的方式证明自己的能力并树立威信,以消除这种公司内部的政治冲突和权力斗争所产生的压力,显然,在资源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提高R&D投入是次优决策。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

假设1:CEO接班人上任后会减少企业R&D投入,即CEO变更与企业R&D投入负相关。

前景理论的另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决策者的“参照系依赖”,依据此,决策者在权衡“损失”或“收益”的量值时会设定一个参照点,实际情况与参照系的相对差异要比实际情况的绝对水平更加重要(Kahneman,et al,1991)。不同的CEO接班人所面对的离任威胁程度是有差异的,离职威胁通过作用于CEO接班人的认知来对其战略决策发挥作用。如前所述,对CEO接班人来说,离职威胁是一种“潜在损失”,而且这种损失的确定性和量值取决于他(她)所设定的“参照系”。

企业的业绩水平被认为是评价CEO经营能力的主要指标(Graffin,et al,2013),因而CEO接班人所面临的离职威胁主要来自董事会基于公司业绩的评价压力。由此,业绩指标是CEO接班人设定其“参照系”的一个主要考虑层面。首先,CEO接班人需要面对其上任时的公司业绩现状,这是CEO接班人在进行战略决策时面临的实际情况。其次,CEO接班人要面对的是董事会以及利益相关者对于公司业绩提升的期望,这是CEO接班人设定参照系的标准。已有研究指出,董事会和高管层在设定包括公司业绩薪酬水平等重要指标的期望目标时往往会考虑行业特征并参照行业内其他公司,以行业平均水平作为期望设定的主要参照(Mishina,et al,2010;李绍龙 等,2012)。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CEO接班人对业绩指标设定的“参照系”一般为行业平均水平。

基于前景理论对“参照系依赖”观点的诠释,决策者“收益”与“损失”的量值来自于实际情况与“参照系”的相对差异。由此可知,在CEO接班人认知中,公司业绩指标层面的离职威胁程度来自于行业平均业绩水平(CEO接班人的参照系)与公司现有业绩水平(公司实际的业绩水平)的差异。即,CEO接班人面临的短期被解聘威胁的程度可以由CEO变更时的企业业绩与当期行业平均业绩水平之间的差距来衡量。当CEO变更时公司的业绩越低于行业平均水平,CEO接班人的离任威胁程度就越高,他(她)上任后越倾向于减少R&D投入;当业绩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CEO接班人的离任威胁程度就越低,他(她)上任后越倾向于保持或提高R&D投入。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

假设2a:在CEO发生变更的公司中,CEO变更时业绩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后续R&D投入更低。

假设2b:在CEO发生变更的公司中,CEO变更时与行业平均业绩水平的差距对企业后续R&D投入具有负效应。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2006—2012年披露R&D支出的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并进行了如下筛选和调整:第一,剔除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第二,对行业的分类遵循了中国证监会对行业的最新分类方法(将行业分为13类)。同时,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172 号),进一步将样本分为高科技组和非高科技组,见表1。第三,剔除研究变量存在数据缺失的样本以及上市时间不足3年的公司样本。最后,为避免奇异值对实证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本文对数据在1%上进行了去尾处理。

表1 样本公司行业分布情况

经过以上处理后,共获得1884家公司的6011组观察值。其中,R&D投入数据来自于Wind数据库披露、年报查阅、手工搜集;年报数据来自于新浪财经以及巨潮资讯网站;CEO变更以及CEO特征相关变量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和“锐思”数据库;公司治理相关数据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以及CCER数据库;财务数据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

(二)变量设计

1.被解释变量

企业R&D投入(rd)。本文参照已有研究(Shen and Zhang,2013;姜涛和王怀明,2012;李春涛和宋敏,2010;饶育蕾 等,2012),选用公司的R&D投入与主营业务之比作为企业R&D投入的替代变量,原因在于,CEO尤其是新上任的CEO接班人主要基于公司的经营收入来确定当期的R&D投入。本文对rd按照行业/年度进行“中心化”处理,同时对CEO发生变更的企业,进一步细化R&D投入。考虑新任CEO对R&D投入影响的时滞作用,具体来说:如果CEO接班人继任公告发生在前半年,则取当年的R&D投入数据;如果CEO接班人继任公告发生在后半年,则取下一年度的R&D投入数据。

2.解释变量

表2 CEO变更统计表

(1)CEO是否变更(CEO_new)。基于国内研究的基本做法(刘星和蒋荣,2006;权小锋和吴世农,2010;饶育蕾和王建新,2010),本文将CEO界定为上市公司年报中的总经理、总裁、首席执行官(CEO)或是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并认为CEO在企业R&D投入决策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本文统计了2006—2012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CEO发生变更的情况,如表2。对于CEO变更,本文取0、1虚拟变量,当发生变更时,CEO_new=1,未发生变更时,CEO_new=0。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一家公司在一年内连续出现多次CEO变更,本文只保留最后一次发生CEO变更的数据。

表3 CEO离职原因统计

(2)前任CEO是否强制离职(CEO_force)。以往有关CEO任期与R&D投入的研究(陈守明 等,2011;刘运国 等,2007)指出,CEO在离任前一年会减少R&D投入。如果的确如此,那么当公司CEO发生变更后R&D投入会降低,此时无法确定这种降低是来自前任CEO的行为,还是源自CEO接班人的决策。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CEO变更样本进行筛选,去除CEO任期届满或是自愿离职的样本,保留前任CEO强制离职的样本。依据国泰安高管变更数据库披露的CEO离任原因,本文参考Chang和Wong(2009),将前任CEO的离任原因分为正常变更和强制离职,具体列于表3。这样处理的原因是,在强制离职的情况下,CEO无法在任期突然结束前预先减少R&D投入,从而分离了前任CEO离任前减少R&D投入的影响。也就是说,保留下来的CEO变更样本中,R&D投入变化主要受CEO接班人决策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取发生CEO强制离任时的CEO_force=1,未发生CEO变更时的CEO_force=0。

表4 样本公司地域分布情况统计 (单位:家)

(3)CEO接班人的离职威胁程度(threat和extent)。为验证假设2,本文运用threat和extent两个指标来衡量CEO变更时公司业绩与当期行业平均业绩水平的差距,从而体现CEO接班人的离职威胁程度。其中,threat是虚拟变量,当CEO接班人上任时公司业绩低于当年行业平均业绩水平时取1,否则取0。extent是连续变量,衡量CEO变更时公司业绩与当年行业的平均业绩的具体差值,用年度/行业平均业绩减去CEO变更时的公司业绩,若指标为正则表示CEO变更时业绩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指标越大表明公司业绩与当年平均业绩的差距越大;指标为负表示CEO变更时业绩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指标越小表明公司业绩高于平均业绩水平的程度越大。

3.控制变量

根据以往研究(Cohen and Klepper,1996;欧阳瑞,2010),本文基于公司和公司治理两个层面来设定控制变量。公司层的控制变量包括:公司规模(size),公司业绩(roa),公司经营现金流(cash),公司成长性(growth),公司资本结构(lev),公司所在地域*按照《科学技术会议索引》以及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七五”计划,东、西、中部的划分标准为:(1)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2)西部地区:重庆(1997年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为直辖市),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3)中部地区: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按照经济发达程度和创新活跃程度设置定序变量,将西部地区设定为0,中部地区设为1,东部地区设为2,具体分布情况列于表4。(site),公司所属行业*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172 号)将行业按照二级代码划分为高科技行业和非高科技行业,前者取1;后者取0。(hitec)。公司治理层的控制变量(Haynes and Hillman,2010)主要包括:公司实际控制人性质(state),董事会规模(boardsize),董事会独立性(independ)。

(三)模型设定

依据以上变量设计,构建以下回归模型。

为检验CEO接班人对R&D投入决策的影响,设定OLS回归模型:

rd=ξ0+ξ1CEO_new+ξ2size+ξ3roa+ξ4cash+ξ5growth+ξ6lev+ξ7site+

ξ8hitec+ξ9state+ξ10boardsize+ξ11independ+ε

模型1

rd=ζ0+ζ1CEO_force+ζ2size+ζ3roa+ζ4cash+ζ5growth+ζ6lev+ζ7site+

ζ8hitec+ζ9state+ζ10boardsize+ζ11independ+ε

模型2

为检验CEO变更时公司业绩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差距与CEO变更后企业的R&D投入,设定OLS回归模型:

rd=φ0+φ1threat+φ2size+φ3roa+φ4cash+φ5growth+φ6lev+φ7site+

φ8hitec+φ9state+φ10boardsize+φ11independ+ε

模型3

rd=φ0+φ1extent+φ2size+φ3roa+φ4cash+φ5growth+φ6lev+φ7site+

φ8hitec+φ9state+φ10boardsize+φ11independ+ε

模型4

四、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5为样本公司中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上市公司R&D投入的均值为营业总收入的2.98%,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而且离散度较高。从threat的均值可见,60%以上的CEO接班人在上任时公司业绩水平与行业/年度平均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即从企业业绩的角度来说,大部分CEO接班人要面对离职的威胁。

表5 描述性统计结果

(二)回归分析结果

表6是样本公司CEO是否(强制)变更对企业R&D投入影响的回归结果。在表6左半部分的模型1中,解释变量为CEO是否变更,从模型1a至模型1c的回归结果可见,CEO变更与变更后企业的R&D投入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而在表6右半部分的模型2中,为了剔除前任CEO在离任前一年降低企业R&D投入的影响,以前任CEO是否强制离任作为解释变量,结果表明,前任CEO强制离职与R&D投入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剔除前任CEO离任对当年R&D投入降低影响的可能性后,CEO变更与变更后的企业R&D投入依然显著负相关。由此证明,企业R&D投入降低来自于CEO接班人的决策,而不只是前任CEO的影响。综上,本文的经验数据表明,CEO接班人会减少变更后的企业R&D投入,原因主要在于,CEO接班人在上任初期受短期离任的威胁,其会选择能够在短期内提升公司业绩的手段以消除这种威胁,而不是着眼于企业长期价值的提升加大R&D投入。

表6 CEO接班人的R&D投入决策回归分析:假设1的检验

表7是以CEO发生变更的公司作为样本,分析CEO变更时业绩与行业平均业绩水平的差异作为解释变量对CEO变更后企业R&D投入的回归结果。在表7左半部分的模型3中,解释变量为表示CEO接班人上任当年公司业绩是否低于公司所在行业当年业绩平均水平的虚拟变量threat。在模型3a至模型3c中,threat和rd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在CEO发生变更的公司中,变更时业绩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公司(threat=1)相比于那些业绩高于当年行业平均水平的(threat=0)有更低的R&D投入。由此,假设2a得到验证。在表7右半部分的模型4中,解释变量为行业平均业绩水平与CEO变更时业绩的差值extent。在模型4a至模型4c的回归结果中,extent和rd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这说明,CEO变更当年的业绩与行业平均水平差距越大,则企业在变更后R&D投入就越低。由此,假设2b得到验证。

表7 CEO接班人离任威胁对R&D投入影响的回归分析:假设2的检验

从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来看,在模型1至模型4中,公司规模(size)和变更后企业的R&D投入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这表明规模较小的公司有加大R&D投入的动机以积极获取竞争优势;相反,大公司由于具有资源优势而易疏于对技术创新的关注。另外,在模型1和模型2中,董事会的独立性与企业的R&D投入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但是在以CEO变更公司为样本的模型3和4中却不显著。这说明,董事会独立性通过发挥咨询和服务的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R&D投入,但R&D的投入决策主要还是受CEO动机的影响。从模型3和模型4的结果来看,在CEO接班人上任后消除离职威胁的强烈动机下,董事会独立性对R&D投入的积极影响基本被掩盖。

五、结论

本文结合CEO变更事件和企业R&D投入,基于前景理论的主要观点“损失厌恶”和“参照系依赖”,对CEO接班人的企业R&D投入决策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并以2006—2012年年报披露R&D投入的沪深两市全样本公司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结论有:CEO变更与企业R&D投入显著负相关;在CEO发生变更的企业中,CEO变更时业绩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后续R&D投入更低,并且CEO变更时业绩与行业平均业绩水平的差距对企业后续R&D投入具有显著的负效应。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在研究问题上,首次将CEO变更与企业R&D结合起来研究,从CEO接班人的视角来分析CEO变更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一方面,本文通过将R&D投入视作企业重要的战略导向,拓展了CEO变更对企业战略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本文将CEO接班人作为单独的研究对象,深化了CEO视角下的企业R&D投入研究。(2)在分析范式上,本文通过回顾和梳理已有的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高阶理论的相关研究,明确了研究空白。综上,本文基于行为经济学理论对CEO接班人的企业R&D投入决策提出了更为合理的分析范式,对未来进一步研究CEO决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陈守明,简涛,王朝霞. 2011. CEO任期与R&D强度:年龄和教育层次的影响[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6):159-165.

陈修德,彭玉莲,卢春源. 2011. 中国上市公司技术创新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1):138-146.

姜涛,王怀明. 2012. 高管激励对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的影响:基于实际控制人类型视角[J]. 研究与发展管理(4):53-60.

柯东昌. 2012. CEO的教育层级与R&D的效率:基于成本法度量的经验证据[J]. 现代管理科学(10):106-108.

李春涛,宋敏. 2010.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活动:所有制和CEO激励的作用[J]. 经济研究(5):55-67.

李绍龙,龙立荣,贺伟. 2012. 高管团队薪酬差异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行业特征的跨层调节作用[J]. 南开管理评论(4):55-65.

刘星,蒋荣. 2006. 中国上市公司CEO继任特征与公司业绩变化关系的实证研究[J]. 管理科学(6):2-11.

刘运国,刘雯. 2007. 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管任期与R&D支出[J]. 管理世界(1):128-136.

欧阳瑞. 2010. 多元化、公司业绩与总经理变更[J]. 管理科学(1):44-51.

权小锋,吴世农. 2010. CEO权力强度、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业绩的波动性:基于深交所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4):142-153.

冉茂盛,彭文伟,黄凌云. 2010. 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下的企业R&D投资[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133-136.

饶育蕾,王建新. 2010. CEO过度自信、董事会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J]. 管理科学(5):2-13.

饶育蕾,王颖,王建新. 2012. CEO职业生涯关注与短视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J]. 管理科学(5):30-40.

汪金爱,章凯,赵三英. 2012. 为什么CEO解职如此罕见? 一种基于前景理论的解释[J]. 南开管理评论(1):54-66.

BALKIN D B, GIDEON D M, GOMEZ-MEJIA L R. 2000. Is CEO pay in high-technology firms related to innovation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3(6):1118-1129.

BARKER V L, MUELLER G C. 2002. CEO characteristics and firm R&D spending [J]. Management Science, 48(6): 782-801.

CHANG E C, WONG S M L. 2009. Governance with multiple objectives: evidence from top executive turnover in China [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15(2):230-244.

CHILD J. 1974. Managerial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ompany performance part I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1(3):13-27.

COHEN W, KLEPPER S. 1996. Firm size and the nature of innovation within industries:the case of process and product R&D [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78(2):232-243.

COLES J L, DANIEL N D, NAVEEN L. 2006. Managerial incentives and risk-taking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79(2):431-468.

DECHOW P M, SLOAN R G. 1991. Executive incentives and the horizon problem: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4(1):51-89.

ELENKOV D S, JUDGE W, WRIGHT P. 2005. Strategic leadership and executive innovation influence:an international multi-cluster comparative study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6(7):665-682.

ERTUGRUL M, KRISHNAN K. 2011. Can CEO dismissals be proactive [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17(1):134-151.

FAMA E F, JENSEN M C. 1983.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26(2):301-325.

FREDRICKSON J W, HAMBRICK D C, BAUMRIN S. 1988. A model of CEO dismissal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3(2):255-270.

GRAFFIN S D, BOIVIE S, CARPENTER M A. 2013. Examining CEO succession and the role of heuristics in early-stage CEO evaluation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34(4):383-403.

HALL B. 1993. The stock market valuation of R&D investment during the 1980s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3(2):259-264.

HAMBRICK D C. 2007. Upper echelons theory:an update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32(2):334-343.

HAMBRICK D C, MASON P A. 1984. Upper echelons: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9(2):193-206.

HAYNES K T, HILLMAN A. 2010. The effect of board capital and CEO power on strategic change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31(11):1145-1163.

JENSEN M C, MECKLING W H. 1976. 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4):305-360.

KAHNEMAN D, KNETSCH J L, THALER R H. 1991. Anomalies: the endowment effect, loss aversion, and status quo bias [J].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5(1):193-206.

KAHNEMAN D, TVERSKY A. 1979.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 [J]. Econometrica, 47(2):263-292.

KARAEVLI A. 2007. Performance consequences of new CEO “Outsiderness”:moderating effects of pre-and post-succession contexts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8(7):681-706.

MISHINA Y, DYKES B J, BLOCK E S, et al. 2010. Why “good” firms do bad things:the effects of high aspirations, high expectations, and prominence on the incidence of corporate illegality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53(4):701-722.

RYAN H E, WIGGINS III R A. 2002.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R&D investment decisions and compensation policy [J]. Financial Management, 31(1):5-29.

SHEN C H, ZHANG H. 2013. CEO risk incentives and firm performance following R&D increases [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37(4):1176-1194.

TVERSKY A, KAHNEMAN D. 1981. The framing of decisions and the psychology of choice [J]. Science, 211(4481):453-458.

WALLY S, BAUM J R. 1994. Personal and structural determinants of the pace of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4):932-956.

WESTPHAL J D, FREDRICKSON J W. 2001. Who directs strategic change? Director experience,the selection of new CEOs, and change in corporate strategy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2(12):1113-1137.

(责任编辑张建军)

The Effect of CEO Succession on R&D Investment: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EO Successor

LIU Xi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29)

Based on thesis of “loss aversion” and “reference dependence” included in prospect theory, the paper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CEO successor′s decision on R&D investment. With 1884 Chinese list companies from 2006 to 2012 in Shenzhen and Shanghai stock markets, by exploring multiple regress model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echanism hidden behind the CEO successor′s decision on R&D invest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EO succession present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to the firm′s R&D investment.Besides, in those firms experiencing CEO succession, ones with the performance lower than the industry average level have lower R&D investment after CEO succession;and the gap betwee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irm CEO successor faces when he or she assumes office and the industry average performance level exerts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effect on the R&D investment afterwards.

CEO succession; CEO successor; R&D investment; loss aversion; reference dependence

2014-05-21

刘鑫(1981--),男,辽宁大连人,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讲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企业战略转型路径及其选择研究:以公司治理环境的约束性为视角”(7137209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网络化成长分析框架的子公司主导行为机理研究”(7140201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企业基于顾客的品牌战略转型研究”(14QD22)。

F270

A

1001-6260(2015)02-0118-10

财贸研究2015.2

猜你喜欢

接班人业绩模型
一图读懂业绩说明会
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未来的接班人,准备好了吗?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朗盛第二季度业绩平稳 保持正轨
主要业绩
三生业绩跨越的背后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
FLUKA几何模型到CAD几何模型转换方法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