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劝:乘风破浪正当时
2015-08-25李冬松
文/李冬松
禄劝:乘风破浪正当时
文/李冬松
光阴荏苒,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从1985年11月25日成立至今已走过30年岁月。30年风雨兼程,30年沧桑巨变,民族自治县成立以来的30年,禄劝全县各族群众团结奋进,先后战胜冻害、1995年“10·24”和2007年“8·30”地震、连续五年严重干旱等重大自然灾害;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云南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云南省平安先进县等荣誉称号;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森林县城。这是禄劝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30年,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的30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30年。
全面发力促发展
30年来,禄劝全县生产总值从1985年的10193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684163万元,增长66.12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1985年的832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60589万元,增长71.8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5年的142元增长到2014年的5920元,增长40.7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1985年的(全民所有制国民经济各部门职工年人均收入)1008元增长到2014年的23725.6元,增长22.54倍;固定资产投资从1985年的1135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1013844万元,增长892.2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85年的6671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237243.5万元,增长34.36
县城新貌倍;三次产业结构比从1985年的71.1∶5.9∶23调整为2014年的28.9∶29.4∶41.7。
作为一个集革命老区县、山区农业县、国家级扶贫攻坚重点县、自然人文资源大县于一身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加快发展一直是禄劝历届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通过深入研究分析禄劝县情,结合国际国内发展大势,提出了“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文旅活县、科教兴县、生态美县、民生安县”的思路,谱写了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农业结构深入优化 农业稳则天下安。禄劝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位置抓实抓好。粮食产量始终保持稳步增长,2014年粮食生产更是实现七连增,曾连续10年被昆明市评为烤烟生产收购先进县。在稳定粮烟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菜、花、果、桑、药、薯”六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近4年来种植核桃80.8万亩,核桃种植面积达110万亩;2009年被确定为云南省首批20个“云药之乡”之一,重楼、三七等中草药种植面积达6万多亩。“禄劝撒坝猪”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现代农业园区大花蕙兰生产项目年销售成品花达25万盆,规模全球最大。
工业体系逐步形成 禄劝依托丰富的水能、矿产资源,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借力发展。水能开发从原来的装机容量1.4万千瓦到2010年增加到88万千瓦,开发率达98.88%。工业园区从无到有、初具规模,成功升格为省级工业园区。世界500强华润集团、国电集团等一批亿元以上知名企业项目相继落户园区,逐步形成以水电、钛产业、石材加工、水泥建材、农特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
文化旅游业全面推进 禄劝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观、多彩的民族文化、丰富的红色文化,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重点推进第三产业发展。轿子雪山获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皎平渡为龙头的红色文化旅游格局初步形成。目前,投资30亿元的凤家古镇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启动主体工程建设,兴隆温泉、草海子溶洞等续建项目稳步推进。
彝山苗岭展新颜
30年来,在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昔日的罗婺故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城乡品质显著提升 县委、政府按照“三高、三化、三精”的要求,着力推进城乡建设。县城规划面积由10平方公里扩大到39.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94平方公里扩展到2014年的6.94平方公里,人口由2.82万人增至5.74万人,城镇化率由5.2%提高到22.5%,绿地率达39.03%。民族文化广场、民族体育场、滨河公园、掌鸠河绿色长廊等一批亮点工程全面投入使用,县城城市配套功能日趋完善。随着城乡统筹不断推进,特别是宜居农房、幸福乡村建设和抗震安居工程让农村面貌彻底改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完善。
道路交通日新月异
美丽乡村建设
交通建设长足发展 交通是制约禄劝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瓶颈。县委、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禄劝的交通状况,改善群众出行条件。经过多年的努力,禄劝交通建设得到长足发展,昆武高速通车让禄劝跻身“昆明一小时经济圈”行列,禄大公路通车、中乌联网公路全线贯通,更是极大改善了禄劝群众的出行条件,也带活了沿线乡镇、村寨的经济。1985年全县通车里程不足1000公里,截至目前,全县可通行机动车辆道路总里程3730.318公里,通乡油路建设全面完成。村(居)委会基本实现“村村通”,建制村公路硬化率达73.8%、公交车通达率达95%。
绿槐英茂大花蕙兰基地
云龙水库
云龙清泉润泽昆明 禄劝认真贯彻“兴水强滇”战略,实施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骨干水源、“五小”水利、人饮安全等项目。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是解决21世纪前20年昆明城市供水难题的国家重点工程,2004年云龙水库下闸蓄水,并于2005年3月正式向昆明主城区供水。现如今,云龙水库日供水量为70万立方米,占全市供水量的70%以上,尤其在百年不遇的五年连旱面前,云龙水库为解决昆明主城的饮水问题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全县水资源总量16.16亿立方米,1985年已开发利用率达2.8%,目前已开发利用率达到28.5%。
“绿色禄劝”生态立县 禄劝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环境优先,全面落实“生态美县”战略。始终把云龙水库水源区保护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强化水环境治理,水源区森林覆盖率达76%,水质长期保持在II类以上。坚持森林禄劝建设,通过长年坚持不懈的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生态环境保护,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6%。
电力通信照亮万家 禄劝快速推进电力建设,2008年农村通电率达100%,目前农村电网“一户一表”改造率达100%,基本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所有行政村实现通信网络全覆盖,宽带互联网逐步进村入户。
民生大计最关情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改善是县委、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禄劝历来高度关注民生,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普惠民生,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扶贫攻坚。30年来,全县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改善。
百年大计教为先 始终坚持“教育优先”战略,深入实施全省教育扶贫示范县九大工程,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15年高考上线率达94.80%,本科上线人数首次过半达到51%。2007年开始实施“两免一补”,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累计共下达资金19147.075万元,享受学生人数达239110人次。2012年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餐),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户口学生全覆盖,至今共下达资金9365.831万元,累计享受学生人数达157109人次。
病有所医不是梦 30年来,禄劝医疗卫生机构日趋完善,医疗队伍不断壮大,医技水平不断提高。完成县医院、中医院住院部、忠爱医院迁建及11个乡镇卫生院、163个村委会卫生室业务用房建设。全县共拥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7个,民营医院9家,全县千人拥有病床数5.7张。民营医院接诊量占全县的45%。新农合参合率95.73%,累计报销补偿金额达1.36亿元。
社会保障惠民生 大力实施“两后双百”工程,积极扶持就业再就业,大力实施农村劳务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74560人实现转移就业,新增收入27940万元。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农村低保全面实施,农村养老保险有序推进。2013年起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14年参保率达96.95%,至2014年医保支付费用达2.32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发放17422.25万元。
扶贫济困不间断 1986年,禄劝被列为全国592个贫困县之一,从此拉开了扶贫攻坚的序幕。在上级党委政府、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帮助支持下,在禄劝全体干部群众30年的艰苦卓越的持续努力下,农村贫困人口由1985年底的38.6万人下降到2013年底的32865人,比重从1985年的97.19%下降到2013年底的7.95%。现如今,农民群众拿着补贴在种粮,60岁以上老人免费领取养老金,病有医保,老有所养,全县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30年来,禄劝各族儿女用勤劳和智慧,成就了彝山苗岭辉煌巨变的奇迹,谱写了加快发展的宏伟诗篇。展望即将到来的“十三五”,禄劝将继续紧扣争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金沙江流域绿色经济强县、乌蒙山片区扶贫开发先进县”目标,树牢“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文旅活县、科教兴县、生态美县、民生安县”的发展思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依法治县为保障,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攻方向,以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为根本目的,打好资源能源牌、民族文化牌、生态环境牌、扶贫攻坚牌,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推进禄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县民族小学
马过河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