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坏消息坐火箭

2015-08-24

当代工人 2015年12期
关键词:坏消息负面消息

常言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单位里也是如此。比如谁谁跟婆婆不和,最近闹得都不说话了;谁谁老公不争气,可能快下岗了;谁谁搞了个小圈子,被领导发现一顿臭骂……其实,消息里的这些人身上都发生过好事,但偏偏是他们的坏消息更有市场,大家都津津乐道。这是为啥呢?

晓菲

心理咨询师  韦学亮:

有研究表明,对于一个人的好消息,另一个人知道后,平均会告诉身边6个人;而对于一个人的坏消息,另一个人知道后,平均来说会告诉身边23个人。坏消息的传播速度是好消息的近4倍!有人戏谑地说,好消息还在穿鞋时,坏消息已经跑出去两百米了。

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都有追求“做出准确决策”的成就感欲望,它会驱使人们更倾向于接受和消费负面消息,享受那种置身事外、趁机吐槽的快感。成就感欲望可产生于自体,也可在与别人的比较中显现。换句话说,别人的不幸、失误、受挫,可变相提高自身的优越感与成就感。因此,总有人不失时机地去探听、宣扬别人的错误、不足,在奚落、嘲讽中实现精神满足。再有同事扩散坏消息,请一定不要错过观察同事的表情、神态和动作,相信那里一定有无法掩饰的幸灾乐祸和一种先知先觉的优越感。

心理学家卡乔波认为,人的大脑有个“负面偏好”机制,使得大脑对令人不快的消息更为敏感,并认为坏消息比好消息重要。于是,负面信息就会吸引更多的注意、更彻底的分析以及更广泛的联想。晓菲,你在来信中说,很多同事身上都发生过美好的事情,但大家对此视而不见,却不惜添油加醋放大他们坏消息,就是这种心理在起作用。别人说你一箩筐的好话,你记住的不多,但是别人说你一句坏话,你或许久久难忘。就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对坏刺激的反应比对好刺激更强烈,而且留下的痕迹更深。

国人十分爱面子,在“家丑不可外扬”的理念指导下,坏消息总是受到严格保密,因此一旦某个人能打探到某个坏消息,就会显得这个人有能量、有路子。对坏消息的优先占有和传播,极易让个人在群体里获得焦点关注,这种被需要和高看一眼的体验,也激发了人们传播坏消息的兴致。

坦白地讲,消费他人不幸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个人的好奇心和窥私心理,可以起到缓解情绪、释放压力等些许积极的作用。但如果任其发展,会加剧群体不良情绪的堆积,形成恶性循环,让个体丧失安全感,导致出现过度防御或攻击性行为。

个体也许一时无法彻底摆脱坏消息市场,但我们至少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不探听、不参与、不扩散他人的坏消息。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内心积极、阳光,那么坏消息自然就没有市场,传播坏消息的行为也会随着萎缩枯亡。

对坏消息敏感人群,我的建议是多多参加户外锻炼。现在城市中很流行夜走一族,在安静、低噪的夜晚疾行,可降低情绪焦虑,而且运动过程中人体分泌的内啡肽也可使人产生满满的愉悦感。

猜你喜欢

坏消息负面消息
一张图看5G消息
晚步见道旁花开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坏消息,好消息
坏消息,好消息
坏消息,好消息
好消息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