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不是好军师
2015-08-24胡觉照
胡觉照
刘备夺取荆州后,廖立先被任命为从事,后出任长沙太守。长沙被吕蒙夺取后,廖立逃回成都,刘备不仅未追究失地责任,还升他为侍中。侍中地位虽然不高,但与皇帝十分亲近,由此可见刘备对他的器重。孙权曾派使者询问荆州人才中谁最出类拔萃,诸葛亮推荐了庞统、廖立。能和庞统相提并论,可见廖立的才能的确不一般。
诸葛亮率兵“北伐”前,身为长水校尉的廖立曾劝道,一不要轻启战端,徒然造成无谓的牺牲;二要任用确实有才能的官吏;三要体恤民众,不能任由官员搜刮百姓。结果被诸葛亮当成不协调声音上奏给了刘禅,还列举了廖立的三大罪状:其一,信口开河贬低群臣;其二,诽谤先帝;其三,将军队兵众简练、部伍分明的训练成绩斥为不足一提。
平心而论,诸葛亮所列举的三条罪状有点夸大其词。廖立批评诸葛亮的任人标准,是以事实为依据的,而且没有对群臣一概否定,诸葛亮却拿国家和群臣做了挡箭牌。廖立只是针对东三郡争夺战、汉中争夺战和襄阳争夺战三次失败总结教训,不能说是对刘备的诽谤。夷陵之战失败后,诸葛亮曾感叹:“法正要是没死,就能制止皇上,不让他带兵攻打吴国,就算去了,也不至于陷入危境。”其中也包含了对刘备决策失误和指挥无能的指责。如果廖立有诽谤刘备的嫌疑,那诸葛亮又是什么?军队训练有素与否,需放在战争中检验,然而诸葛亮却自我感觉良好,其“北伐”五战五败的历史正验证了这一点。
那么,诸葛亮究竟为何要弹劾廖立呢?廖立是荆州人士,才能堪比庞统,更拥有年龄优势,应该成为诸葛亮重用的非常人物。只是廖立不仅不肯加入荆州籍帮派体系,还对诸葛亮提出了尖锐批评,一是批评他蓄意提拔重用荆州籍官员,二是批评他贸然进行不可能胜利的“北伐”。这两点击中了诸葛亮的要害,自然引起他的恼恨。
在《诸葛亮集》中,还有诸葛亮弹劾廖立的另一份奏章,其中都是“历史旧账”:其一,奉先帝无忠孝之心,守长沙开门就敌;其二,任巴郡太守期间,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众人有意见,瞧不起;其三,任侍中时,曾在皇宫持刀杀人;其四,跟随大将军却诽谤讥笑大将军;其五,嫌将军职位低下,要求列入五校尉,如愿后仍快怏怀恨。
然而,这些理由还是难以立足。丢失长沙和在宫中持刀杀人都发生在刘备时期,如果诸葛亮当时主张处分廖立,从结果看,是刘备将他否定了,故不予处理。如果当初诸葛亮曾为廖立说情辩护,那么,这时更不能出尔反尔。而“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同“莫须有”三字如出一辙,只能说明诸葛亮在无中生有,排斥异己。
大将军指的应是关羽,以关羽的狭隘心胸,如果廖立敢于讥笑他,断不会轻饶,更不会留给诸葛亮清算。关羽死后,在诸葛亮的主持下,追赐其为壮缪侯,这是对关羽最为严重的批评讽刺,要比讥笑严重多了。如果讥笑能成为罪名,诸葛亮的所为又作何解释?而廖立要官之事原本就难判断是非曲直。况且,既然已经承认廖立是个人才,就应该重用,没理由论资排辈加以压制。
尽管如此,诸葛亮却一再上奏,表明必除廖立的决心,因为他担心廖立在朝堂继续批评他组织荆州籍帮派体系和“北伐”决策。对诸葛亮造成的不处理不行的局面,刘禅只好做出批复:将廖立流放到汶山郡不毛之地。
(司志政摘自《百家讲坛-蓝版》2014年11月图/徐有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