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平老区巨变
2015-08-24黄有谷刘飞
黄有谷 刘飞
昭平县
昭平,地处广西东部、漓江下游、桂江中游。境内林业、水力、旅游、茶果、矿产等资源丰富。
昭平历史悠久,古往今来就是名人雅士云集之地。唐代著名大诗人李商隐、修文馆学士宋之问、近代孙中山、何香凝等人均先后到这里畅游名川秀水,为这方水土增添了浑厚的文化底蕴。
昭平山川秀丽,风景旖旎,旅游资源丰富。享誉中外的黄姚古镇,人文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桂江,宛如一条玉带,风光迷人;七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古木参天,神秘莫测;还有五叠泉瀑布,马三家瀑布、黄花山温泉、北陀古城等迷人的景点。
近年来,昭平县先后荣获了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低碳生态十强县、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长寿之乡等十多项国家级荣誉。
〔今日昭平〕
近年来,昭平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毫不动摇坚持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围绕“生态昭平、长寿茶乡、养生之都”的发展定位,营造清明政治生态。不断优化生态环境,积极构建生态社会,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形成政治生态、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生态经济“四位一体”的生态模式,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富裕文明、秀美和谐”的生态昭平,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昭平人民的生活品质。
〔改革开放以前〕
新中国成立后,昭平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各方面得到改善。1970年掀起办工业热潮,相继办起造纸厂、水泥厂、炸药厂、豆豉厂、园钉厂、制药厂、农药厂、广播器材厂、茶厂、副食品加工厂及木格金矿等小型企业。此后,又相继办起氮肥、磷肥等厂。
至改革开放前,昭平仍以农业为主,工业较为薄弱,第三产业不发达。
〔新中国成立初期〕
解放初期,昭平全县手工业只有350家,从业人员1800人。总产值204.1万元。1954年进行手工业普查,全县有手1450户,从业人员3413人,占全县总人口1.83%,资本额共26.22万元。
生态昭平·长寿茶乡·养生之都
近年来,昭平县立足环境优势,构建生态GDP,坚持走“特色农业、特色旅游、特色城镇”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生态昭平、长寿茶乡、养生之都”,打造昭平经济“升级版”,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提升、双促进。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民计民生持续改善。
特色农业
近年来,昭平县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大力发展茶叶、桑蚕、油茶、水果等特色农业产业,培育壮大食用菌、中草药等新兴特色产业,打造生态绿色品牌。2015年全县茶叶面积达19万亩,产值近9亿元;桑园面积达3.5万亩,蚕茧产值6078万元;全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达30万亩,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已达3万亩,培育发展铁皮石斛、金银花、黄杞子等中草药种植2000亩,产值1600万元。此外,食用菌、无公害蔬菜、油茶林等特色农业蓬勃发展,“万元增收工程”持续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得到不断增强。
特色城镇
昭平县大力实施产城一体化,把县城建设与旅游业、茶产业、福寿养生产业等紧密结合,融产业功能、城市功能和生态功能于一体,打造“宜居、生态、休闲、旅游、养生、养老”六位一体的健康产业集群,把县城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目的地,休闲养生(养老)经济高地和华南生态旅游目的地。
特色旅游
昭平县积极争取和对接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创建"特色旅游名县"激励政策的扶持和倾斜,全力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
该县依托自然生态、田园景观、茶园风光、民俗文化、古镇文化、长寿文化和桂江风光等特色优势,确立“生态昭平、长寿茶乡、养生之都”的发展定位,提出了“三区两带”旅游规划布局(大黄姚旅游区、桂江休 闲养生区、富罗温泉度假区和“走马观画”乡村旅游景观带,桂江至漓江水上旅游观光带),突出发展“生态旅游观光、生态休闲度假、生态养生保健、生态健康晚年”四大旅游新业态,做大做强“古镇寻梦、田园观光、民宿体验、温泉休闲、茶海度假、山水养生”六大特色旅游体系。
昭平名优产品
昭平名优特产繁多,主要盛产茶叶、黄姚豆豉、沙田柚、蚕茧、晒烟、八角、蜂蜜、茶油、松香、木衣架、青梅、玉桂、灵芝等,其品质优良,众多产品已远销粤、港、澳和东南亚及欧美等国。
茶叶,是昭平县新兴的绿色支柱产业之一。“将军峰银杉”、“凝香翠茗”、“桂江碧玉春”、“象棋茶”等“昭平茶”系列品牌,曾荣获中国“陆羽杯”名优茶评比特等奖、全国新技术新产品交易会金奖,中国(国际)首届名茶博览会金奖,获得国家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将军峰茶厂被国家农业部定为茶叶生产定点企业。昭平正意气风发地朝着全国“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的目标迈进。
解放昭平
1949年11月,为配合人民解放大军的行动,中共黄公区工委对所属第三、第七游击大队进行部署,成立了迎军支前委员会,做好迎军支前工作。
贺昭钟边游击第七大队和抚河人民游击队,在中共黄公区工委和中共蒙昭县工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从夺取国民党的乡村政权入手,逐步形成乡村包围县城的阵势,为昭平县彻底解放奠定了基础。11月下旬至12月初,在中共黄公区领导下先后解放了西坪、界塘、巩桥、潮江、保善、樟木、黄姚、富罗等乡镇,并成立黄姚区人民政府,所属各乡镇也相继成立人民政权,任命了新的机构人员,着手征集公粮迎军支前和维护地方治安。与此同时,中共蒙昭县工委领导下的五将、富裕、古袍、木格、镇南、九龙、马江、利扶等乡镇也先后获得解放并成立人民政权,做好解放县城的准备。
1949年11月21日至12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解放了贺县、平乐、钟山等县。国民党八步专员虞世熙率残部潜逃,退至昭平走马,国民党桂东军政长官公署司令甘丽初、平乐专员罗绍徽也率残部由平乐长滩乡退到昭平大广、桂花一带,企图负隅顽抗,作最后的垂死挣扎。11月27日,贺昭钟边游击第七大队派政工员李道湘到走马,通过蔡国昌的关系与虞世熙谈判,敦促其接受和平改编。因解放军未进昭平境内,虞犹豫不决,他率部渡抚河驻扎在离县城5公里的练滩屯以观事态发展。同月下旬,抚河游击队也通过驻县城政工员向朱试武发出和平解放县城的紧急信,朱试武接信后,派员到富裕与游击队假意谈判,暗中却做逃窜准备。
1949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145师433团先头部队到达黄姚镇,和贺昭钟边第七游击大队胜利会师。研究了游击队配合解放军主力解放昭平县城的行动计划。16日,第七游击大队四中队政工员张贵友率领一个小分队30多人作向导,与解放军一起向昭平进军。同时,抚河人民游击队河东大队、河西大队由下福沿岸直上向县城挺进配合,解放军解放县城。
12月17日拂晓,解放军先头部队和第七游击大队一个向导小队,从县城东北面的江口村横渡抚河直抵城厢,随后解放军主力两个连与第七游击大队的三个中队、抚河人民游击队两个大队共1000多人开进县城,县城解放。城里人民群众扶老携幼,手执红旗,鸣放喜炮,夹道欢迎子弟兵的到来和庆祝昭平县城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