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州老区巨变

2015-08-24邓身足成培堪

源流 2015年7期
关键词:连州星子

邓身足 成培堪

连州市

连州位于广东西北部,地处五岭南麓,北江支流连江上游,是粤桂湘三省边界各县的商品集散地和交通要冲。

连州历史悠久,西汉初立县,称桂阳县。隋朝开皇七年建州,称连州。公元605年改称熙平郡,辖桂阳、阳山、连山等九县。历史上,连州曾设路、直隶州等建制,民国废州改称连县。

连州境内山峦起伏,名山秀川靓丽。近十多年来,连州荣获“中国长寿之乡”、“中国生态旅游大县”、“中国碳酸钙之城”、“中国摄影之城”、“国家863产业化基地”、“中国红葱之乡”、“中国水晶梨之乡”、“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等称号。

〔今日连州〕

随着摄影年展、连州菜心节等活动的举办,连州这个“中国长寿之乡”在海内外声名远扬。

2014年,省委书记胡春华在连州调研考察时,对连州城市远景规划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清远市将连州定位为清远北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发展思路是正确的”。省委书记的话,提振了连州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动力和信心。

近年来,连州以加快粤、湘、桂三省(区)毗邻区承接产业转移优先地、非金属矿产业基地、商品集散地、绿色农业产业基地、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五大基地”建设为着力点,按照主体功能区的发展定位,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推动连州振兴发展。

○ 在工业发展方面,连州以建设粤、湘、桂三省毗邻区承接产业转移优先地为目标,以民族工业园为载体,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着力加强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产业、碳酸钙中下游产业链招商。

○ 在城市建设方面,连州全面加快城市新核心区、城西物流园区、城北居住区三大重点区域建设,注重发挥依山傍水的独特自然优势,突出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的特色。连州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正向“依山傍水,一河两岸,古今辉映,美丽光明”的新城市迈进。

○ 在旅游发展方面,连州利用举办国际摄影年展和菜心节,全力宣传推介连州,打造“创业福地、养生天堂”形象,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加快旅游产品开发,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在粤、湘、桂三省(区)毗邻区的旅游业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

○ 在商贸发展方面,连州充分发挥连州地处粤湘桂三省(区)通衢的物流、人流、商贸流、信息流汇集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和物流业,把连州建设成为粤湘桂三省(区)交界的商贸中心。

〔改革开放以前〕

新中国成立后,连州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连州工业发展速度加快。50年代,完成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县工业企业从事皮革、纺织、土纸等手工业作坊215间,碾米、纺织、铁器、竹器、机缝等家庭手工业4331家,先后发展了轻工、机电、燃化、建材、矿产、冶金等工业,改造、扩建了一批工矿企业。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时期,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连县工业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曲折发展。

至改革开放前,连州仍以农业为主,工业较为薄弱,第三产业不发达。

〔新中国成立初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连州城区面积有一平方公里,形成九街十八小巷的道路网络。全县人口有22.3万,全县设立一、二、三、四区及联德镇,成“四区一镇”建制。当时,国民党留下一个烂摊子,百废待兴。行政机关主要在爱民路一带,中山南路是主要的商业区,也只有一间稍大一些的百货公司。县城内也只有一个小小的中山公园可供民众休息浏览。交通不方便,河两岸的群众只能从简单的浮桥来往。

新中国成立后,连州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至改革开放前,连州仍以农业为主,工业较为薄弱,第三产业不发达。

旅游业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后,连州旅游业发展迅猛。目前连州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连州地下河,国家4A级旅游景区龙潭古镇度假区。省级以下风景名胜旅游区有湟川三峡、福山道教古寺、连州天龙峡、大东山温泉度假区、连州瑶族风情民俗村、潭岭天湖、连州剌史刘禹锡纪念馆,六个古村落旅游点。还有始建于南北朝宋泰始四年的慧光斜塔、燕喜古亭群、岳飞军营垒遗址、东岳行宫、石角潭村清代军事古堡、古道南天门石亭等旅游景点,吸引了不少省内外游客前来观赏。

优产品享誉全省

连州最出名的土特产为蜜枣、黄精、龙须草,人称连州“三宝”。白茶、蜜枣、黄精酒又被誉为连州“新三宝”。此外,潭岭水晶梨、清江白肉百合、东陂白蹄和龙坪孔塘烟、东陂腊味和丰阳牛肉干、星子红葱、山塘油茶等土特产都比较有名气。连州菜心名声在外,近几年,连州每年举办一次“菜心节”。

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多彩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出连州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如春牛舞,也称“唱春牛”,是连州人较为喜爱、流行区域较广的一种民间歌舞艺术。此外还有舞香火龙、舞狮、抬大神、马灯调和绸花鼓、十样锦、瑶族小花鼓舞、瑶族“坐歌堂”等。

老区村庄日新月异

2014年,连州共创建28个美丽乡村,其中老区村庄13个。如龙坪镇的革命老区曹屋村,村民自筹110余万资金,将村子进行了全面改造。丰阳镇的畔水村,近年来发动村民筹集了50多万资金,投入建设美丽乡村。2012年7月9日,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保安镇的熊屋村参观,对该村的新农村建设给予肯定。

连州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史略

■ 邓身足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月,由粤北党政委员会派张江明到连阳地区工作,并任命张江明为中共小北江地区特派员,李信为副特派员,并兼任连阳中心县委书记,强调党员要学习军事,重视武装工作,做好武装斗争准备。到1946年底,全县有党员70多人。

1947年8月,中共粤桂湘边工委派连县籍党员干部肖少麟和黄孟沾回连县,筹备连县武装起义。肖、黄回连县后,与地党中心县委书记张彬成立中共连县武装委员会,星子和东陂成立分会。东陂片由肖少麟、吴循儒、吴立贵负责,星子片由黄孟沾、成遂满、张乡文、成来凤负责,分别筹备东陂和星子起义。

1948年1月东陂、星子武装起义分别发动。东陂起义后,国民党集结了自卫队600多人,对起义部队进行“清剿”。起义部队在云雾洞等地与敌人激战3个多小时,打退敌人多次冲击,毙敌19人,伤敌多人。星子武装起义后,袭击了浦上乡敌乡公所,缴一批武器。起义部队在山塘童子岭集中,后向水浸溷转移,在周家岱、天光山一带活动,在天光山师爷庙与前来围剿的敌人打了一仗。由于敌强我弱,东陂和星子起义部队不得不向深山撤退,进行分散隐藏活动。

1948年4月,成崇十受党的派遣从广州回到大路边,向星子游击队星江区队传达粤桂湘边工委书记梁嘉的指示,在敌人清剿的情况下,要坚持斗争,扩大回旋余地。是年6月,成崇十等人在星江区队的领导和配合下,举行了大路边第二次武装起义,袭击了浦上乡公所,同星江区队会师,使区队扩大到100多人。

1948年6月,粤桂湘边纵队连江支队在冯光和周明的领导下挺进连阳,9月进入连县,连江支队司令部设在山塘镇的山洲村。后与东陂、星子的起义人员取得联系,大振士气,队伍不断壮大,连县成立了肃怀义、成崇正、黄孟沾为领导人的三支游击队伍。1948年秋冬,连江支队转战在连县的大路边、清江、山塘、丰阳、朱岗等地。支队领导还在三水瑶山同瑶族头人郑进发结拜兄弟,共同战斗。1949年8月,连江支队在星子盘海村进行整编,正式公开连江支队番号,其中连县有3个团,第七团团长肃怀义,第八团团长成崇正,第十团团长黄孟沾。

从1948年到1949年9月前,连县游击队在连江支队的大力支持下,和国民党反动军队的主要战斗有:袭击西江乡公所,活捉反动乡长郭汉亭,铁炉遭遇战,西江南坪村战斗,寺前坪战斗,陂岭战斗,寒水战斗,潭源洞战斗,麻步战斗、云雾洞战斗,田家乡阻击战,西江,朝天和龙潭保卫战等。

1949年,连江支队第七、第八、第十团配合南下大军,在大路边和梁家水与国民党交警部队打了两场硬仗,大路边战斗毙敌100余人,解放军牺牲55人,梁家水战斗俘敌400多人,我军牺牲22人。最后,解放军从北路、中路、南路向连阳进军,生捉国民党广东省第五行政区专员保安司令兼连县县长、“反共救国军第九军”军长李楚瀛,连阳地区全部解放。

红军亭和革命烈士纪念碑

■ 潘振超  成培堪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连州北部的三水山、黄洞山、天光山,是湘、粤边红四团等红军部队的根据地,先后有多支红军部队在该地区活动。

1931年1月,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进军湘赣,曾在东陂、星子、连州活动,宣传我党和红军的革命宗旨,播下了革命火种。

1933年,中共湘粤边工委领导的赤色游击队(队长李林),活动于天光山,黄云洞山、大东山和临武、桂阳地区,并建立根据地。1934年3月,湘赣军区独立红四团(团长李宗保)以天光山为根据地,活动于三水、黄洞山和湘南边境。同年12月,担任红军长征后卫的红三十四师完成掩护红军主力渡过湘江后,其中十四团进入蓝山荆竹进入三水山区烟竹坪,桂塝山和黄洞山区茶坪,小东口等地。

1935年1月,红二十四师七十一团1300多人从赣南突围进入湘粤边境,以邻县阳山、临武源头、连县天光山、黄洞山、三水山为基地,发动瑶汉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同年春,中央红军长征战斗中负伤的900余名指战员,经临武、宜章边转移到天光山掩蔽医治,天光山成为红军最可靠的后方。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连州建立了连江支队第七团和连(县)、兰(山)、江(华)边游击战争根据地。

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连州有冯达飞等82名烈士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更好的缅怀先烈,教育后人,该市特建立红军纪念亭和革命烈士纪念碑。

抗日名将冯达飞故居

■ 黄  勇

冯达飞,连州市东陂镇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杰出将领、优秀共产党员。

冯达飞在黄埔军校毕业后,受中共党组织派遣赴苏联入莫斯科高级航空学校及陆军大学深造,后又转赴德国炮科研究院将校组学习。曾参加我党领导的百色起义、广州起义、二万五千里长征和抗日战争;历任红七军五十八团团长、红八军代军长、新四军教导总队副队长兼教育长、新二支队副司令等职。在皖南事变指挥突围中受伤掩蔽农民家中治疗,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1942年6月8日深夜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茅家岭雷公山,时年41岁。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冯达飞将军的故乡——东陂的农民翻身作了主人,人民生活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当地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改革开放以后,东陂镇的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建起了平坦的水泥大道,红砖青瓦的各式小楼随处可见。近年来,东陂镇更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稳步提升,镇容村貌焕然一新。

为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敬仰,2014年,当地政府多方筹资,把冯达飞故居修缮一新。

猜你喜欢

连州星子
弯弯的 月亮
歌声中的古城更加美丽——原创歌曲专辑《最美连州等你来》出版发行
弯弯的月亮
送小星子回家
在多风的夜晚
弯弯的月亮
神奇的连州地下河
小城里的中国记忆
广东连州田心南方红豆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