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老区巨变
2015-08-24黄振生熊中育罗东文
黄振生 熊中育 罗东文
英德市
1949年10月9日,英德县城解放。1988年2月,清远撤县设市,英德县从韶关市划归清远市管辖。1994年1月,英德撤县设市(县级)由清远市代管。
“英州人物开中古”,“向来此地着东坡”。英德古称英州,素有岭南古邑之称,拥有两千多年的建制史,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
英德人文荟萃,历代文人骚客在英德留下大量珍贵的诗词石刻;境内北江、滃江、连江三江汇聚,孕育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集山、水、石、洞、泉于一身,融奇、特、险、幽、秀于一体,山川秀丽,瑰丽多姿。
英德国家森林公园面积居全国同类国家森林公园之首,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同时,英德还是广东省卫生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双拥模范城市、“中国红茶之乡”、“中国英石之乡”、“中国女足之乡”、“中国桑蚕之乡”、“中国麻竹笋之乡”、“中国沙糖桔之乡”、“中国黑皮蔗之乡”。
〔今日英德〕
作为清远“一心两核”中的“一核”,英德被定位为清远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是代表清远与粤北四市各县进行角逐的重要县市,更是承接珠三角高端产业的新高地。
2012年,英德市正式启动“四镇合一”规划建设,将大站、英红、望埠和英城“四镇合一”形成新的产城融合大市区,推进城市扩容提质。新的城市规划中,英德围绕“建设粤北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推动“四镇合一”,突出产业化和城镇化的“双轮驱动”,将“建园”与“建城”齐头并进。
在“四镇合一”大规划框架下,英德城市快速交通网络初步构建成型,月桂湖公园、金子山公园环山绿道等多个大型休闲广场公园相继建成和完善,10余个大型高档商住小区陆续入驻,城市发展品味显著提升。至2014年底,英德“四镇合一”大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25.32万。
近年来,英德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随着“四镇合一”勾勒出“大市区”的宏伟蓝图,英德正从具有美丽山水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向粤北区域中心城市迈进。
〔改革开放以前〕
新中国成立后,英德通过土地改革及三大改造运动,变革了生产关系,分散的个体劳动成了互助合作的集体劳动。为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三日无雨田开坼,三日落雨水浸石”的落后状态。英德的粮食产量由1953年的12.69万吨,增加到1978年的25.99万吨;工农业总产值由1953年的4842万元,增加到1978年的24734万元。
英德的社会主义建设,在一段时间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也走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的曲折历程,有过失误和挫折,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改善比较缓慢。1980年全县农业人口年平均纯收入只有105元,大部分农民的温饱问题仍没有得到完全解决。
〔新中国成立初期〕
英德是比较贫困落后的山区。及至清代,最主要的农业仍然十分落后,并且“商不富、贾不巨、工不良、技不巧”。解放前全县只有少量手工业,现代工业几成空白。1949年,全县只开发利用耕地58.8万亩,粮食总产为8.75万吨,平均亩产99公斤。在34万人口中,常年有4万人缺衣缺食。
山川秀丽 人文荟萃
英德:
■ 邓文燕
这里有瑰丽的岩溶地貌,有绮丽的峰林美景,有碧波万顷的水域风光,还有独特的人文景观。作为广东省旅游强市的英德,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兼具,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其中生态观光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水域风光旅游资源、英石及茶文化尤为突出,湖光山色引人入胜。
醉情山水 休闲胜地
英德多山,山不高却如仙风楼阁,错落有致,如诗似画。英德富水,三江汇流且众多湖泊,清澈绿透,各具韵味。
被誉为“南天第一峰林风光”的英西峰林走廊风景区,群峰错列,山水相依,密集分布着上千座石灰岩山峰,被众多旅行家称为“英西小桂林”。此外,英德还有广东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石门台省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全国最大的溶洞倒影、素有“岭南第一洞天”美誉的宝晶宫溶洞,广东省摩崖石刻最为丰富的南山风景区……
英德水网较密集,河、溪、湖、塘遍布,境内有北江、滃江、连江三江交汇,两岸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水域风光类资源主要有飞来峡漂流、菜花峪漂流、仙桥地下河、老虎谷暗河漂流、望埠温泉、白沙温泉、热水湖温泉、水边温泉等。
深厚文化底蕴历久弥新
英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葛洪炼丹碧落洞,米芾任尉含洭,苏东坡两过英州,张九龄、杨万里南游浈江,文天祥行舟英德,历代文人骚客在英德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石刻和诗句。
英德的文物古迹繁多,在其境内发现了包括最早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批遗址等几十处古代遗址,现存古建筑物较为突出的有唐代的蓬莱塔,宋代的何公桥,明代的文峰塔、邓氏宗祠、仙桥、金山祖庙,清代的陆氏宗祠等。另外,英德的摩崖石刻极为丰富,其特点多为成群,集中以南山、碧落洞、观音岩、通天岩、浈阳峡等处。
英德市舞火麒麟已有近300年历史,是大湾镇的传统民俗。另外,英德还拥有徐其修凉茶、英石假山盆景传统工艺、客家山歌、客家鸡公狮舞等一批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英石文化和茶文化大放异彩
英德是“中国英石之乡”,作为中国四大名石之一的英石,具有上千年历史文化渊源,以其“瘦、漏、皱、透”的四要素深受历代文人雅士及能工巧匠的宠爱并加以研究,使得英石文化内涵极其丰富。近年来,英德非常重视英石文化的挖掘和弘扬,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英石文化产业,2010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四届英石文化节。
英德又是“中国红茶之乡”,茶叶最早可追溯到1200多年前的唐朝。英德茶文化的内涵丰富多彩,从种茶、采茶、制茶、泡茶到品茶,甚至细到其中的每一道工序都能被称为“艺术”。至今,英德已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英德红茶文化节,备受世界瞩目。
——英德县城
清远市第一个解放的县城
1949年10月2日,在华南人民武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大军分左、中、右三路,自湘赣边区开向广东,广东战役正式打响。10月6日晚,南下大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十三军、第十四军、第十五军各一部分三路进军合围韶关。为防敌南逃,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第四十三军第一二七师经始兴县深渡水司前圩,进占翁源县新江、翁城,然后分兵占领曲江县大坑口和英德县沙口、河头等粤汉铁路沿线的军事要地,首先解放英德的沙口、河头、望埠等地。
10月7日,解放韶关的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十四军、第十五军分别沿北江西岸、东岸的粤汉铁路南下。此时,从曲江县马坝南逃到英德的国民党军第三十九军第九十一师为阻挡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在粤汉铁路英德段的遥步桥安装炸药,准备炸毁遥步桥。遥步桥小学教员吴昂廷获悉国民党军企图炸桥的消息后,即叫吴祖银向活动在铁路沿线的英佛县委委员、英东县第一副县长兼英西区委会书记廖碧波报告。廖碧波感到事关重大,即派吴祖银北上接应沿粤汉铁路南下的大军,并指示驻附城长岭的北江第一支队第二团肖国全武工队派员到横石塘联系接应沿北江西岸南下的大军。是日下午,国民党军第三十九军交警队到长岭附近的社前埂拉夫准备逃跑,肖国全武工队主动出击,毙俘敌各l人,缴获卡宾枪1支、子弹6发、三八枪子弹2排。
8日下午,国民党乡长高洁民带着交警队又来尖山下拉夫、抢东西,肖国全武工队再次出击,战斗约l小时,俘高洁民。
9日,沿粤汉铁路南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第一三三团,在北江第一支队第五团、二团和六团的配合下,进至英德县城对岸的英德火车站附近,部署第一营攻打县城,第二营进攻英德火车站守敌,第三营和师直侦察连向遥步桥迂回。
扼守在英德火车站及遥步桥的国民党军第三十九军第九十一师第二七二团,团部及2个营据守英德火车站和遥步桥北面,l个营据守遥步桥南面高地。
是日l9时,三营七连和师直侦察连迅速插入英德火车站与遥步桥之间,堵住据守英德火车站的国民党军退路,与正面进攻英德火车站的二营,经过4小时激战,将据守英德火车站和遥步桥北面的敌人击溃,俘敌200余人。22时,三营九连奉命抢夺遥步桥,指战员冒着枪林弹雨,用3分钟时间冲过长280多米的遥步桥,用刺刀砍断炸药导火线,保住了遥步桥。三营八连紧接着冲过遥步桥,将据守桥南高地的敌人大部歼灭,控制了遥步桥。英德县城内的国民党地方武装早已闻风而逃,一营顺利解放英德县城。
10日,南下大军攻占连江口;13日,解放英西地区最大的集镇洽洗圩。l2月8日,大湾圩宣布和平解放。至此英德全境解放。
英德革命历史展览馆
位于英德市博物馆二楼,面积近500多平方米,采用实物、图片、雕塑、场景再现和视频资料等多种表现方法,展现1921年至1949年10月间英德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的历史。
英德烈士陵园
建成于1961年。原位于英德县城帽子峰,后迁至城北的金子山并改称英德烈士陵园。2006年3月英德烈士陵园主体工程英德革命烈士纪念碑建设完成,占地面积13.8万平方米,陵园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门楼—悼念广场—英德革命烈士纪念碑—刘裕光半身塑像—为解放英德县城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墓。
英德革命烈士纪念碑
为双柱并立,碑高21.05米,正面镌刻“英德革命烈士纪念碑”,基座立碑记,介绍英德人民自192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农会,建立和发展党组织,举行武装暴动,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经过。碑座左面、右面铭刻着503名革命烈士的英名,其中有9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四野战军烈士;13名马口事件烈士。碑座后面为“革命英雄永垂不朽”8个大字。英德革命烈士纪念碑2013年被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评定为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