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滴滴“专车”和“打车难”都需要一个出路

2015-08-24刘鹏

金融周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黑车专车运力

刘鹏

北京将严查非出租运营车辆利用“专车”叫车软件参与租赁运营。1月6日,记者从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获悉,2014年以来共查处借助网络平台和手机软件从事非法运营的黑车47辆。相关负责人表态,组织没有出租车运营资质的车辆参与出租运营全部属于违法。

处在当下的法律体系中来看,没有运营资质却参与运营,滴滴“专车”也好,其它利用网络软件提供叫车服务的车辆也好,无疑都是可以归于非法营运之列,并给予严厉惩处的。特别是当下,全国各地不少地方已经出现了出租车罢运等情况,其原因之一也是被滴滴“专车”等抢了生意。因此,将滴滴“专车”归于“黑车”范围,进行严查甚至打击,并没有什么不妥!

但处在出租车经营与运力,特别是处在消费者“打车难”的角度来看,一味地以“黑车”之名打击滴滴“专车”等,却很难获得理解与支持,更不可能迎来掌声。特别是冬季,天气冷,如果一个乘客在街道上等几十分钟甚至一个钟头也打不到车,不让其叫专业,也不让坐“黑车”,明显就有些不尽人情了。

问题的关键很明显:一边是有市场需求,然后就有了滴滴“专车”等市场供应,这并不违背市场规律;但滴滴“专车”等一出现,正规经营的出租车生意又势必会受到影响,于是出租车经营者不干了,采取罢运等手段抗议。无奈的管理者,又只好返回身来打击滴滴“专车”。如此矛盾周而复始,滴滴“专车”永远难有一个合法的身份,而“打车难”的问题,也很难解决。

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本显然又在政企不分、行政与市场不分等乱象。比如当下的出租车,从经营方式来看,是市场化的;但从一些管理方式上看,因为其有公共交通服务属性,又明显带有计划经济性质,而且政府行政干预也比较多,包括相关费用减免和补贴等。行政管理如此“铜墙铁壁”,市场化的“针”再细也无法插得进去!

很明显,“打车难”是个终极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政府干预,增加运力或者合理调配资源;要么允许市场介入,准予滴嘀“专车”等经营以缓解供不应求的压力。换言之,出租车的经营权与滴滴“专车”的侵权事实是一个你死我活的矛盾与争议;但滴滴“专车”却又不失为一个解决“打车难”问题的良性出路!而如何解决这之间的矛盾,平衡利益关系,让市场的归市场,行政的归行政,让出租车、滴滴“专车”与乘客等都能满意?这显然是一个考验相关管理者智慧的问题!

猜你喜欢

黑车专车运力
The Rough Side of Paradise
检察版(十)
坐黑车
黑车司机
坐专车最划算的攻略
全球二十大集装箱船公司运力排名
全球集装箱船运力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