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专家
——记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施雪涛教授
2015-08-23肖延胜
○文/肖延胜
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专家
——记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施雪涛教授
○文/肖延胜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各个研究领域出现越来越错综复杂的问题亟待解决,交叉学科由此产生。它的跨界范围之广、影响力之大,让人们把21世纪称为“交叉学科的时代”。这其中涉及微电子、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通讯、力学、化学、新型材料、现代医学等学科的生物医学工程,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学科交叉的代表专业之一。本文的主角——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施雪涛教授,就是一位奋战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领域的专家。
扎实积累 开阔视野
交叉学科的发展对研究人员的综合素质相较于传统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世界各国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更深入地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大背景下,走出去对交叉学科的研究人员来说显得更为迫切。
2010年,从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毕业后,施雪涛即留学日本,进入拥有百年校史的日本东北大学,在首批建立的五大国际化重要研究机构之一——原子分子材料科学高等研究机构完成博士后的研究,并于2012年成为该机构的助理教授。
2014年,因为出色的研究成果,施雪涛作为优秀人才被母校华南理工大学引进回国。由此,研究视野大大开阔、并积累了丰富专业知识的施雪涛,开始了他推动国内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领域发展的新征程。
厚积薄发 成果丰硕
无论是在求学还是在开展研究期间,施雪涛的表现始终优秀。他的论文先后获得过华南理工大学及广东省的优秀论文奖、欧洲药学联合会与欧洲药物科学期刊年度最佳论文奖,其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还曾被评为美国药物科学家协会官方期刊《药物研究杂志》(Pharmaceutical Research)的优秀审稿人。目前,施雪涛已在国际顶尖或知名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44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27篇),总影响因子超过220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论文影响因子之和为150),h-index为14。
生物医学工程相关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发达国家均将其列入高技术领域,它也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朝阳学科。施雪涛的研究成果被《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生物材料》(Biomaterials)等国际顶尖或知名期刊引用624次,在推动学科发展方面成绩显著。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施雪涛师从973首席科学家王迎军教授,与南洋理工大学生物材料与细胞治疗实验室合作,创新性地将药物控释技术与组织工程技术相结合,应用于骨组织工程支架的构建与介导干细胞的原位修复。就职于日本东北大学原子分子材料科学研究机构期间,他与合作者一起,在骨与软骨修复材料的设计与生物适配性、细胞自组装等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回国后,施雪涛作为学术骨干参与了“新型医用材料的功能化设计及生物适配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的研究工作,并顺利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与中央高校基础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等。不到一年时间里,施雪涛的研究再次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原创性成果。受邀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生物技术发展》(Biotechnology Advances)、《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生物材料学》(Biomaterial Sciences),施雪涛以通讯作者撰写了微球支架、干细胞分化、生物功能碳材料的相关综述文章,其中两篇已被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