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开启安全生产监管新模式
2015-08-22乜甄
文/乜甄
“互联网+安全”开启安全生产监管新模式
文/乜甄
为什么在严格的管理体系下还是频出工业安全事故呢?很多事故之后的调查显示,往往是一个小疏忽最终酿成严重的大事故。“防患于未然”才是重中之重,预防化工安全事故就是要让人人都按照规定和制度去做,不敢说百分之百不出事故,至少安全是有保障的。“互联网+”凭借着自身优势和外延优势催生社会变革和管理变革,毫无疑问,在安全生产的前期有效预防、中期的合理监管、后期的快速处理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潜力和意义。
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了一起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使工业生产、运输、贮存等安全问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工业企业,虽然在规模、体制以及管理上存在差别,但随着生产经营形势的不断变化,安全生产工作都会出现或面临一些问题,甚至会引发事故。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安全管理职责不落实,安全管理存在死角、盲区,安全规章制度执行不严、不到位,隐患排查治理不细、不实等主体责任不落实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高危环节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如果不是及时发现和处置,后果不堪设想。
我国工业生产设施审批的要求非常严格,但为什么这么严格的管理体系,还是频出事故呢?很多事故之后的调查显示,往往是一个小疏忽最终酿成严重的大事故。“防患于未然”才是重中之重,预防化工安全事故就是要让人人都按照规定和制度去做,不敢说百分之百不出事故,至少安全是有保障的。“互联网+”凭借着自身优势和外延优势催生社会变革和管理变革,毫无疑问,“互联网+”在安全生产的前期有效预防、中期的合理监管、后期的快速处理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潜力和意义。
“互联网+”在安全生产的前期有效预防、中期的合理监管、后期的快速处理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潜力和意义
建立“非现场监管中心”,借助互联网手段整合各级资源,让政府和企业在安全生产上互联互通,同步实现政府信息流向企业的“无遗漏”传达,以及企业情况流向政府的“无盲区”反馈,以此双向打通安全生产的信息“经脉”
技术手段很重要 信息“经脉”要畅通
安全生产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企业生产要确保安全,从根本上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就不能片面依靠完善规章制度和提高责任心来保障安全生产,而必须以可核查、可监督的技术手段为保障。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完全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这一特定要求。在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中,应优先实施“互联网+安全”。
“互联网+安全”包括几大方面:互联网+危险品安全。从制度上规定所有危险品必须使用统一的电子标签,依靠自动识别实时掌握危险品的运输、存储情况,并通过保密网络随时向安监、公安和消防部门报备。所有危险品仓库必须安装电子监控装置和形成安全监管局域网,并与政府的安全监管网络连接,随时接受核查;互联网+设备、生产安全。所有与公众安全关系密切的电梯、大型游乐设备等民用设施,都要在关键部位安装传感器。由市场厂家负责远程监控。而工业生产企业要组成由监控平台、大数据系统、企业生产设备监控端及顾问专家系统组成的安全监控体系,实现数据信息零错漏对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早期排除,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互联网+公路安全。由于主要依靠技术和司机的责任心保障安全,我国的交通事故绝大部分集中在公路交通。对症下药,应要求所有营运汽车,特别是货车和大客车,统一安装电子监测装置,一旦发现超载、酒驾、疲劳驾驶和违规运输危险品,就立即报警和自动停车等等。
当前,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都在转型升级,安全生产监管也要随之转型升级。要彻底扭转过去“事故驱动型”管理模式带来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端,将监管模式转型升级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模式,并根据风险分析评估的情况灵活调整干预力度,对安全生产工作实施“常态化”管理,有序化解事故风险,力促事故下降。
以“互联网+”思维和手段来破解安全生产监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提高监管透明度,提高企业履行主体责任透明度,全面提升监管的有效性。建立“非现场监管中心”,借助互联网手段整合各级资源,让政府和企业在安全生产上互联互通,同步实现政府信息流向企业的“无遗漏”传达,以及企业情况流向政府的“无盲区”反馈,以此双向打通安全生产的信息“经脉”。
云平台实时监管企业安监零对接
面对安监人员少而企业众多的情况,江门蓬江安监局找到的办法就是以智能网络“互联网+安全”的方式来建立安全生产新模式。
每位安监员和企业安全员的手机上都装有一个APP软件,把企业和安监部门实时联系了起来,安全动态实时掌握。点开手机上的APP,手机屏幕上立刻呈现出巡查结果、整改事项、日常自查、现场汇报、即时沟通等几个板块。通过这个APP,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可以将现场情况随时随地上报安监部门,如正在举行的安全培训或应急演练,还可以将带有视频、照片、文字、地理位置的报告第一时间传送给监管人员,并实现与监管人员的交流互动。
目前,此云平台的“企业库”已经收录了2590家大中型企业的安全信息,包括一些重大危险源。结合地理信息技术,他们绘制出蓬江区的“安全地图”,所有企业、危险源和应急救援物资的信息都清楚地标在电子地图上。
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全程监管、实时监管,只有依靠网络技术才能做到。如通过云平台在线监管,安全责任可落实到企业的具体岗位上。这种改变可以更加突出安监部门的引导作用,而不同于以往的寄希望于强力监管。相较于安监人员,企业员工更熟悉自己岗位的安全隐患,检查时间更充足,发现问题的概率当然要高很多。
依靠最新的“互联网+安全生产”模式,蓬江区安监局已经初步建立了当地的安全大数据。有了足够的信息量,安全生产分析才能更到位。安全地图上辖区内的危险源信息一目了然。分析云平台上的安全数据,再结合季节、天气、粉尘指数等等,可以准确地做出安全预警。
应用此平台的某企业设备管理负责人表示,云平台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安监成本,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检查效率。“以前安监部门巡检,发现安全隐患后又是面谈又是打报告,往来要跑好几趟,整个过程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我们每天的工作任务又比较重,根本忙不过来。现在我们隐患排查、整改信息就通过这部手机实时上传,安监局实时监控,以前排查出个别技术难题,公司还要请外地的专家过来,耗时长,代价高,如今这个APP上就有实时的专家服务,确实方便不少。”
通过云平台在线监管,安全责任可落实到企业的具体岗位上
安全生产新模式——“互联网+安全”
破解安全生产难题 “互联网+”还需合力
据悉,如今在国内许多地方,“互联网+”思维和手段已逐渐被应用到安全生产监管当中。通过建立监管信息大数据系统平台,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监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且能够提高监管透明度和企业履行主体责任透明度,从而显著提升监管的长期性和有效性。有了“互联网+”是否就意味着高枕无忧?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虽然顺应潮流,充分利用“互联网+”能使安全生产工作做得更好,但更多的还得靠企业、职工和市民共同形成合力。
“互联网+”被应用到安全生产监管领域的好处很多,但企业在软硬件方面的一次性资金投入也很大。在万众创新观念不断深入之际,面临生产安全必须有所保障的迫切形势,相关部门不妨通过政策扶持等方式,引入“互联网+”安监设备创新企业,为当地企业提供性价比更高的升级解决方案。诸多观点认为,需要大力推广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互联网+安全生产宣传。为实现安全生产理念全面覆盖和普及,创新安全生产宣传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将“微宣传”作为接地气、连民心的重要创新载体,创建了安全生产公众微博、微信。每天通过微博、微信平台,以漫画、视频、图片、短文等形式,做好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宣传、安全监管工作动态发布等宣传工作,用指尖上的沟通互动,打造出安全生产“微宣传”新模式。
二是互联网+安全生产大数据库。为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的科学性、高效性,有效地将企业基本情况数据库管理系统、各类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重大危险源申报管理系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职业病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信息报送系统、培训系统、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安全管理系统数据进行资源共享和资源整合,融合形成安全生产大数据库,为安全生产监管提供可靠的信息数据支撑。
三是互联网+安全生产监控平台。积极打造省、市、县3级联网的安全生产综合监控平台,建设专门的安全生产视频监控室,将重点行业、高危行业现场视频监控纳入安全监控平台,实现24小时不间断全方位跟踪监控,强化现场作业生产安全实时远程监管,同时,也有效提升了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救援反应速度和能力。`
四是互联网+实时动态监管。充分利用安全生产微博微信、安全生产大数据库、安全生产监控平台,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时交流、预警、监督、执法、曝光。由于消除了距离限制因素,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是安全监管第一线,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反应速度更加快捷,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违章行为更加快速,安全隐患消除更加有效,安全监管效率倍增。
并且,要积极开展“安全生产企业示范企业”活动,创建安生产示范企业标兵,以点带面把安全管理优秀经验推广到非重点企业,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安全的实施。
充分利用“互联网+”能使安全生产工作做得更好,但更多的还得靠企业、职工和市民共同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