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事“互联网+”的革命性体验

2015-08-21胡素青

珠江水运 2015年13期
关键词:湾仔海事处锚泊

胡素青

船舶签证取消后,一系列现场监管问题浮出水面。最直接的“冲击”是,辖区进出港船舶的动态无法第一时间掌握了。“进出辖区的船舶、进出港船舶以及辖区现有船舶的总体状况,都很难统计。如果这时候领导需要汇报这方面的信息,就会让我们措手不及。”湾仔海事处的杨宁向记者介绍。

但湾仔海事处并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相反,借助于电子报告线、进出港统计区和区域分析功能,这些数据可以直接从电子显示屏幕上方调取出来。

这个屏幕背后的技术支撑,就是“广东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

海事相约“互联网+”

但广东海事局科技信息处(以下简称“信息处”)处长王继洪对平台充满信心,他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智慧监管服务平台的概念,还是一次勇敢的“互联网+”领域的尝试。“平台实现了IP化推广,这在海事系统是个史无前例的突破。”据王继洪介绍,目前的系统大多是依赖于服务器运行,各个系统之间相对是孤立的。而广东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只需要给使用者提供一个IP账号,就可以进行自主操作,非常便捷。

王继洪表示,从“四型海事”、“五精”海事处到“三化”建设,海事系统每一个理论的提出和贯彻都将科技支撑放到重要位置,信息化、现代化所代表的都是科技创新的内容。“广东海事部门一直在强调,要打造海事升级版,达到这个目标靠的是什么?在现有执法力量和手段不变的情况下,就需要进行创新驱动,在执法模式上进行开拓创新。”王继洪表示。

同时,结合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概念,王继洪开始思索:“互联网”+海事会出现什么局面?“互联网+”对海事重点船舶的管理、与重点水域、重要水上环境相加,会创造出怎样神奇的效果?是否能够将海事管理的技术和经验融入“互联网+”中去,让他们与IT进行高度融合?

这个想法产生之后一发不可收拾,而开发出的平台效果,最终也吻合了“互联网+”的思路。据信息处王继洪介绍,该平台以海事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核心技术支撑的海事应急辅助决策系统,集日常值班、险情处置、船舶查询、力量调遣、专家会商多种功能于一体,满足广东局20个分支局、81个海事处的海事监管需求,在应急搜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信息处张新建以水上搜救为例,边演示边为记者解释了这一应用。“我们用不同颜色标注不同的信息。一旦发生水上险情,首先要确定的是通知谁,即保护区。在平台上打开险情水域,一点‘敏感资源,紫色的点都是所需要的信息,一目了然,比如显示附近有水源地、加油站,还有贝类养殖区等,这些都要首要进行通知和保护。其次要确定我的力量在哪里,即救援力量。点开后所有红色的点代表的就是附近所有的水上应急搜救力量。比如船厂、应急设备中心、潜水员等资源,有的话都可以搜索出来。”诸如此类。

据了解,待到平台成熟以后,每一类通航要素都会显示出来,并且打开后还会显示相应的联系方式,非常便捷。“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套完备的水上交通安全体系。我不敢想象,目标实现后,这个平台会呈现出怎样一幅智能化的场景。”信息处的同志对此充满期待。

大数据与自定义

而终极智能化场景的实现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那就是数据。“应急监管依赖通航要素,希望维护者尽可能多、尽可能细地在平台上标注辖区内一切通航要素。有一天用到的时候你会明白,这样的标注是多么的需要。”张新建感慨地说。

互联网时代,数据才是王道,海事概莫能外。只有在平台上标注足够的信息,使用者才能要什么有什么。比如码头、渡口、桥梁、锚地等在内的一切通航要素,加油站、取水口、保护区在内的一切敏感资源,还有海事力量、外部力量及社会力量等应急时所需的一切救援力量。“一旦发生险情,这些都是救命的东西。”一些试点单位向记者介绍。

而数据,来源于人工添加,也就是信息处向大家所推介的“自定义”功能,又细分为图层集成自定义、决策分析自定义、重点水域自定义、重点船舶自定义、特殊环境自定义。

据信息处职员介绍,以图层集成自定义为例,使用者可以在平台上标注多个图层,如包含电子海图、卫星图和地图在内的基础图层,包含CCTV,VTS,VHF,AIS,水文在内的信息感知层,包含码头、渡口、桥梁、锚地等在内的通航要素,包含加油站、取水口、保护区在内的敏感资源,以及包含海事力量、外部力量、社会力量在内的应急力量。这些图层可以拓展,可以自由搭配,并保持一定的清晰度。

以决策分析自定义为例,使用者可以在平台上进行点分析(单船分析)、线分析(电子报告线)和面分析(全屏分析、任意区域分析)。这个功能有效解决了船舶签证取消后的一系列后续监管难题,有效实现了船舶自动电子报告制、自动统计辖区船舶进出港艘次、及时掌握辖区码头船舶情况等。

就重点水域自定义,张新建分别举了三个例子来说明平台的便捷性。如对西江干线进行分道通航,使用者可利用平台上已有的“禁止进入”和“禁止偏离”两个工具进行分道,设置出各自靠右(以分道通航隔离带为界)和横越区(渡口斑马线);对虎门大桥的管理,则可利用平台的“禁止进入、限速、限制进入、禁止锚泊”四个工具,制订定桥墩防碰撞、大桥限速区、大船专用航道、大桥禁止锚泊区四个规则;对锚区管理,则可以利用“限制锚泊、区域防走锚”这两个工具,制定“按吨位大小锚泊、按船舶长度锚泊、防治船舶走锚”这三个规则;而针对水工管理,则可以利用“限制锚泊、限制进入”2个工具,制定“作业候泊区、施工作业区、等待离港区”这三个规则。据了解,使用者依照平台已有的工具对不同水域进行自定义管理,可以实现对重点水域、重点设备设备的实时、科学、有效的监督。

对于重点船舶的自定义,使用者可以应用平台上自动筛选重点关注船舶的大数据,对客船、危险品船、砂石运输船、易流态固化散货运输船等四类重点船舶进行关注,实现对船舶的精细化、精准化管理,提高现场船舶管理效能。

同时,平台还有很多特色功能留待众人开发。信息处负责研发推广的同志,仍将作出进一步的努力,希望给使用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体验。

推广获点赞

平台推广以来,广东海事辖下的基层海事处普遍给出了5分好评,很多人认为这个平台贴合实际,解决了海事一线执法中遇到的多个难题。

珠海海事局是第一批试点该平台的单位,并将年轻人居多的珠海湾仔海事处作为试点中的试点。同批单位还有中山海事局和清远海事局,三者分属于内河外海相接、内河与支流封闭水域等不同的特色水域,在广东海事辖区非常具有代表性。

2014年12月以来,这三个单位开始进行为期6个月的平台内测,并定期提交“体验报告”和修改意见。最终,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广东海事局开始全面部署。

讲述试用体验时杨宁表示,平台的主要特色就是自定义功能。他以马骝洲水道为例进行了说明。

今年以来,珠海横琴二桥施工作业进入桥梁合拢阶段。为确保航道通畅,珠海湾仔海事处经与施工单位研究决定,采取不封航施工方式。但是,该桥梁跨越通航水域,施工周期长,加之马骝洲水道船舶流量大,航道狭窄,海事部门安全监管压力可想而知。

最终,让湾仔海事处现场监管压力有所缓解的就是这个平台。利用自定义模式,“我们可以在平台上对重点区域自主设置规则进行监管。”湾仔海事处柳溪向记者介绍。据了解,该处利用平台报告线统计功能对通过横琴二桥施工区域的船舶流量进行统计。找出高流量时间段和主要船舶类型后,湾仔海事处科学部署现场力量,在重点时段加强现场监管,及时发现异常及进行时疏导,最终确保了辖区水域的航行安全。

广东海事辖区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多名体验者认为,“节约现场监管成本,提高执法效率、提高安全预警”是平台的重要贡献。采访最后,他们还为平台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水上安全卫士”。

猜你喜欢

湾仔海事处锚泊
盐洲湾仔村西虎圩
基于锚泊活动的海底管线埋深研究
FPSO组合运动对锚泊阻尼影响研究
不同类型锚泊方式对深水浮式平台的阻尼贡献比较计算
深水复合锚泊线动力特性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