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角海事人眼里的珠江口

2015-08-21曾大旺

珠江水运 2015年13期
关键词:桂山珠江口海事处

曾大旺

2015年2月4日,组织安排,我到广州沙角海事处报到。跨入“知天命”第五天,成了沙角海事人。于是,有了机会,走近珠江口,并亲密接触。再走进去,慢慢地体味这块从内河伸向海上必经之水域的交通秩序、海事监管,及其背后所蕴之无穷魅力。

沙角海事:水上执法的缩影

从“沙角海事”说起。这里的“沙角”起名,源于东莞市虎门镇沙角社区之地名;加上“海事”,则不离中国海事之渊源与内涵。沙角海事处,是地名与功能的融合,历史积淀与因缘汇聚的一个结果。她的全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州海事局沙角海事处。她的怀抱里,有106名职工。这些纯朴的沙角海事人,分班分段、昼夜不停,扛着“大于天”的使命,被送到珠江口水面上1995平方公里的辖区,代表国家行使执法职能,维护水上秩序,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沙角海事处的前身叫沙角监督站。在此工作了20多年的沙角海事处办公室主任符超林告诉笔者,上个世纪的80年代,随着沙角电厂业务的加速发展,水上运输燃料煤的安全及水面秩序为彼时之急。1986年12月,沙角监督站应机设立,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黄埔港务监督。当时的辖区范围只是煤码头,管辖着手掌大小的区域。1988年1月广州海监局成立,沙角监督站为其直属单位之一。2000年11月广州海事局成立,原沙角监督站2001年2月更名为沙角海事处。沙角海事见证着从港监、海监,到海事的发展历程,管辖区域从当时的煤码头,到港区、内河,向海上延伸,南至白沥岛,东超担杆岛至担杆水道,总长超过100海里。由此,职工队伍也从当年的19人,增加了5倍。而由于历史的因缘,沙角海事办公的沙角A电厂内的这座办公楼,29年来一直未有改变。

沙角海事处是广东海事局属下辖区最大的海事处。海事监管业务比较多,尤其动态海事现场执法环境复杂,履职难度不小、要求较高。2015年5月,不管是广州海事局与清远海事局相互派出人员到对方交流学习,还是广东海事局工作实习的新入职公务员被派来这里,他们都感觉到沙角所具备的业务场景和学习条件得天独厚。因为它的久远与积累,支持了广东海事“漠视生命抢船头、砂石船舶超载运”等十大危险行为顺口溜的出台。这里也将提炼出如2014年“5·5”事故、2013年“5·8”事故等多名船员遇难的“十大典型事故案例”警示篇。这里还警示出:伶仃航道45号灯浮北侧有浅点等船舶搁浅事故多发区、内伶仃岛附近主航道有三个角度较大转向点等重大碰撞事故多发区,等等。

还有,这里的海事人。他们纯朴、开放、乐观,再加上专业。初来乍到,骤然为这里的正能量所感染。处长尹强,曾是广州海监年代最年轻的科长之一,从珠江口到徐闻,再回到珠江口这块蓝色热土;副处长张杰,在沙角一干就是七八年,所以这里的每一滴水,都含有他们的影子。作为新人,来到这里,面对他们,我踏实,我工作无有顾虑。

除了沙角海事,珠江口上的海事执法,周边珠海等多家海事,有着一衣带水的关联,以及由此产生的共同使命。他们坚守着这片蓝色国土,保护着船舶和人命的安全。自去年开始,广东海事局部署了珠江口水上交通安全整治联合行动,广州、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海事局,以及深圳蛇口海事局6局联合整治这里的交通秩序。2015年第二季度由广州局牵头,3次联合行动中,以“海巡0929”为指挥船,广州局副局长黄木檀两度亲临现场指挥,沙角海事发挥现场协调作用。

沙角海事,沉淀了水上执法的过去,也映出海事的现在和未来,是一张美丽而百读不厌的缩影画。

桂山岛:海事监管的中转地

说了沙角海事,自然要说桂山。2001年,广州海事局在其直属的沙角海事处下设了桂山办事处。在海事言海事,桂山岛成为海事监管的中转地,自有它的缘由。

带着海事监管的任务,我于2015年4月蹲点这块神奇之岛,藉机获取了关于它的精简资讯。这个岛原名垃圾尾岛,1954年改名为桂山岛。桂山岛属万山群岛的成员之一。万山的行政区划还属珠海市,桂山是珠海市万山区所辖的一个镇。这座天然的小岛,它的神奇、它的重要、它的魅力,有史以来深深地吸引着无数的人群。他们中有兵家、有海盗、有移民……

关于兵家。在1950年那场被毛泽东主席称赞“是人民海军首次英勇战役,应予表扬”的战场上,林文虎指挥“解放号”、郭庆隆指挥“桂山舰”,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献出了年轻生命。为解放垃圾尾岛,“桂山舰”大部分指战员壮烈牺牲。“桂山岛”之名为纪念他们而取。

关于海盗。在人们的心目中,海盗行恶心狠。而华南沿海颇负盛名的海盗头目,清嘉庆1810年间的张保仔,却为这里的老人们津津乐道,赞赏有加。他曾一度以桂山为据点,向周边辐射,至龙穴、至澳门、至香港,形成活动三角区。他不伤害老百姓,专跟葡萄牙、英国的坚船利炮纠缠于水面。他用的船没有动力,靠风帆。用暗号传播信息,串联报信,有暗哨,有明哨,智慧加机敏。他以“铁肩担道义”之气概,劫财有道,劫富济贫。

关于移民。桂山半山腰的桂山村里,住着外来的客家人群,他们以种地为生。桂山脚下的桂海村则是本土的渔民,他们以打鱼为主。大部分客家移民来自于深圳的宝安,祖籍惠州,一路南迁,已说不清搬迁的具体年份。桂山的老人们爱桂山,他们不愿远足,更愿守家。至于妈祖、文天祥……篇幅所限,此不赘述。说回海事,说回桂山岛的中转地作用。

桂山岛东香港,西澳门,左右隔水可望。每天4000多艘船舶经过这里,年达150万艘次。2014年珠三角港口年吞吐量达15.9亿吨。货物由内陆流向大海深处,亦从八方汇聚流向内陆,桂山水域为必经要道。桂山办事处系广东海事局的四级单位,为广州沙角海事处狭长区域上的一个办事机构。另一家叫万山港海事处的机构,直属珠海海事局,为广东海事局的三级单位。

据在这里工作已有7年之痒的办事处主任吴卫民介绍,沙角处派至少一艘30米巡逻艇3名执法人员长期对这里实施24小时值守。日出巡航大海,日落归岛而息,8天对班轮换,桂山岛成为海事监管的中转地。重要时段增配力量,两条或3条船舶,5至6名执法人员。以桂山为原点,向外辐射,他们巡航执法于这片蓝色国土,维护着国家主权和水上秩序,使航运更安全,使海洋更清洁。endprint

近距2015:我眼里的珠江口

有幸成为沙角海事人,这是一份姗姗来迟的礼物,也激起了我内心深处那久远的一见如故。近距2015,从2月至今,近半年时间。亲密接触了珠江出海口的水面和岛屿,亲历了水面上发生的那些事。我眼里的珠江口,是蓝色国土,是生态环境,是国有资源,是国家权益,是物流通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鲜活,也丰满。

先说珠江口的采运砂业务。这项业务或活动的兴起与不衰,是因为有市场需求。自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一直到现在,砂石的需求趋势持续见长。从河涌、内河的河砂,到从内河至海上的海砂,人们发挥聪明才智将它们取出、移走,贡献高楼大厦,换来钞票致富。取出、移走砂石需要挖、运工具,于是出现挖砂的砂机和采、运砂船,推动了造船配套技术的革新与改进。

海事见证着采、运砂业务的兴衰起伏。“沙角”据说是因为这一带砂多而得名。最早随便在珠江岸边一挖就有砂了,这些砂可马上就变成钱,且相应的管理也十分简单。资源总量不增的砂越挖越少。珠江岸边挖没了,就到江中间;内河没有了,就到海上。

现在的采运砂活动跟过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了。无论是采运的流程上,还是国家的行政许可上,或是现场监管的规范上。然而,维护水面秩序、避免砂船碍航,从来就是沙角海事的职责。当年,人员少辖区小距离近业务简单,有砂船监管任务;发展到当今,人员多辖区阔距离远业务齐全,依然有砂船监管任务,且更加复杂。

由于砂源有限,加上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需要,经政府在珠江口许可采砂的砂场,由内伶仃水域逐步向桂山附近,以至万山列岛、外伶仃水域转移。特别自5月16日开始,一直至12月15日,内伶仃砂场全部关闭,只许可开放桂山附近及外伶仃砂场。也就是说,这期间珠江口内河没有政府许可采砂的砂场。需要采砂的砂机只有经政府许可到海上的砂场进行作业,运砂的船也要求具有海上运输的资质。因此,过去仅在内河许可的砂机和运输船舶要么违规采、运砂;要么自身提高标准;要么通过一种临时措施叫特殊检验,而获得海上资质。

今年的三四月间,我两度蹲点桂山,亲历局处一项项措施落地现场。以点堵面巡为主,一方面监管力量外移,从内伶仃转向桂山及外伶仃砂场,加强桂山现场的执法力量;另一方面合理布局监控点,点堵和面巡相结合。充分发挥“海巡0929”船光电摄像取证、船载快艇现场呼叫、30米巡逻艇登轮检查三位一体执法作用。充分发挥现场专业履职的作用,分清楚砂机审批与未审批,运砂船是否超航区、是否开启AIS和VHF、是否超载……严管严罚,形成闭环。除此,珠江口还有突发性的事件,如事故,又如台风。

那就说说珠江口的水上交通事故及雷雨大风。2015年1至7月沙角海事辖区共发生大小险情和事故共26宗,其中列入统计范围一般等级以上事故2宗。我亲历的一宗是6月10日“新鸿328”船的自沉事故。凌晨约5时,这艘船航经珠江口41SJ锚地附近进水沉没,72个集装箱落水。广州VTS接报立即组织救援,船上8名船员脱险获救。事故发生地属沙角海事辖区,我接到险情报告,立马赶至处值班室了解情况并作出应急响应。在处长外派学习的情况下承担起应急处置协调工作。迅即成立事故应急和调查处理两个小组开展紧张工作。及时赴现场指挥协调,抓住重点并作出部署:沉船沉箱扫测与打捞;溢油应急与预防;防危险品(橡胶溶剂油)自燃与爆炸。经过多方努力,最终成功打捞沉船并捞出66个沉浮于水的集装箱,占总数的91.7%。据有经验的老海事说,这已是一个不错的比例。

然而,雷雨大风天气在珠江口历史上带来的影响,居住在这里的老百姓记忆犹新且心有余悸。雷雨大风多发生在珠江口门以内,由于来势突然,很难预防,上世纪70至80年代曾造成过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但艺高人胆大,应对海上天气,在珠江口开船30多年的老船长詹进波给人以胸有成竹之感。4月的一天,我跟詹船长同在桂山。当天计划巡航外伶仃水道。跟在场的海事员商量,大家对天气有顾虑。我向詹船长征求意见,回答是“没有问题”。于是,按计划完成了任务。

据资料记载,1949~1980年在广东沿岸登陆的热带气旋平均每年有6.2次。历年平均为4~5次,7~9月最为频繁。2015年的7月,灿鸿(1509号)、莲花(1510号)、浪卡(1511号)“三台共舞”的现象,历史上也不多见。相继生成并共存于西北太平洋的3个台风,7月8日交通运输部应急指挥中心视频会后,全国更加密切关注和跟踪台风的动态和3条轨迹。结果是,“莲花”对广东带来影响,也给珠江口带来了群情奋发与斗志,沙角海事更是心弦紧绷,旗开得胜。至7月10日7时10分,广州海事局关闭Ⅲ级防热带气旋应急影响,大家紧绷的心弦,又回复到张弛适度。

还有,如果说现场巡航手段是珠江口海事执法的一只可见之手,那么还有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则是用于电子巡航的各综合监管系统和平台。电子巡航已是海事监管的重要补充。如果说这些是台前,那其必书的背后是,珠江口上空那永不消逝的电波信号及实时的图像信息。比如多频道的VHF音频信号,又如与GPS、AIS相关的定位信号和识别信号,还有雷达的图像信号,以及CCTV的图像信息,加上充分利用相关信号的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共同构成智慧监管执法,奏出动人乐章。

这就是我,一个沙角海事人,眼里的珠江出海口。endprint

猜你喜欢

桂山珠江口海事处
五桂山客家土楼
珠江口地区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美丽河北之天桂山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生活污水对珠江口渔业水域环境的影响评价
珠江口沉积柱中厌氧氨氧化活动的梯烷脂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