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移动学习典型案例

2015-08-21高梦楠任娜

中国教育网络 2015年4期
关键词:学习者植物课程

文/高梦楠 任娜

“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学习元项目

为了满足移动学习对学习资源所提出的生成与进化、智能与适应等多方面的新要求,北京师范大学“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提出了适合移动学习环境与非正式学习的一种新型学习资源组织方式——学习元,并积极探索 “学习元移动云课堂”的开发与应用。学习元(learning cell)一方面表示“小粒度”,另一方面则表示“学习的初始”,同时具有“生长”、“进化”的含义。学习元为学习者提供微型学习资源和学习服务,能够根据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课程推荐,学习者只需要简单地订阅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即可享受学习元所提供的丰富的学习服务。同时,随着学习者参与课程的持续和深入,学习元中的课程也是不断地进化,学习者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者更是知识的生成者。“学习元移动云课堂”的相关页面如图 1所示。

“学习元移动云课堂”为学习者提供跨终端的学习活动组件库,包括:讨论交流、提问答疑、发布作品、练习测试以及同伴互评等学习活动。学习者可以使用电脑、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不同终端,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参与学习。“学习元移动云课堂”所提供的课程内容既可以在线浏览和参与,也可以将其离线下载,方便学习者在网络连接不通畅的地点使用,拓展了学习者的学习地点。

同时,“学习元移动云课堂” 会通过对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分析,挖掘学习者的潜在学习兴趣和知识掌握情况,为学习者及时推荐对其继续学习具有帮助的相关课程,学习者不再为找不到感兴趣的课程所烦恼。

“学习元移动云课堂”为学习者移动学习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使学习者可以跨越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进行融合不同学习情境的无缝学习,给学习者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目前,该项目已经在少数高校展开实验,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待解的难题,仍需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逐渐深入。

图1 学习元移动云课堂登录页面、首页和订阅页面

北京师范大学:移动课程APP生成器项目

北京师范大学“移动课程APP生成器”是一款面向普通一线教师的移动课程在线开发以及APP在线生成工具。普通教师只需要按照一系列“微课程”的模板就能够开发移动课程,具体步骤如下:将课程相关文件做简单上传,并利用该工具做一些展示页面的布局和学习活动设计;课程开发完毕之后,该工具可以在线为教师生成可在移动终端使用的移动课程APP并提供下载链接,教师利用该APP可以展开移动课程的教学。

“移动课程APP生成器”依托北京师范大学“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所提出的学习元网络教学平台,以及该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多种移动学习APP的丰富经验,为广大的普通教师提供移动课程在线制作与管理、以及相应的移动课程APP在线生成服务。

“移动课程APP生成器”具有以下功能特色:普通教师所开发的移动课程采用“微课程”的组织形式,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深度整合,并具有良好的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移动课程自身包含一系列“一致贯一”的学习活动组件库,支持学习者跨情境、跨终端的移动学习;移动课程使用基于个人知识地图的知识组织形式,学习者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方式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移动课程提供知识人际图和在线交流工具,方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与特定知识相关的专家。

普通教师在完成移动课程的开发之后,即可从“移动课程APP生成器”所提供的一系列APP模板中选择符合应用场景的APP模板,来进行APP在线生成;普通教师在APP生成向导中填写相关信息后,“移动课程APP生成器”即可完成APP的编译、打包和签名,生成下载地址及二维码,供下载使用;最后,“移动课程APP生成器”将生成的APP在其附属的APP管理平台上予以发布,让更多的教师和学习者可以方便地获取。

目前,“移动课程APP生成器”已投入实际使用,普通教师在备课时利用该工具自主开发移动课程并将其生成APP,学生在课堂上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移动课程APP生成器”的应用,为中小学中的BYOD和翻转课堂提供了技术支持,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工具。

图2 采用“微课程”形式的移动课程

国家开放大学:5分钟课程项目

2012年底,国家开放大学启动了“5分钟课程”开发及学习评价系统建设项目,建设国家开放大学5分钟课程网。“5分钟课程”是一种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以5至15分钟时长为单位、具备移动互联时代自主学习、碎片化学习特点的微型课程学习资源。5分钟课程网的建设为学习者带来了方便,也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凡是想学习的人,都可以进入5分钟课程网站,不分国籍,不分地域,不再受到身份的限制。所有这些,都为打破大学“围墙”,促进教育公平创造了前提。

国家开放大学5分钟课程网自2013年7月13日开通以来,目前已上线5000个微课程,涉及西方经济学、公共经济学、茶文化、百家姓、摄影、文学欣赏、素描、社会心理等40余个专题,涵盖生活休闲、文学艺术、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教育体育、科学技术、农林牧渔、政治法律、哲学社科等领域。

微课程建设过程中,国家开放大学资源中心结合不同的教学目标、课程要求,探索了录屏、实拍视频、二维、三维、虚拟仿真、网页、虚拟演播、MotionGraphic等8种开发技术,建设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精品微课程。如:西方经济学系列课程之一的《罗斯福的三个面包》、唐应山讲素描系列的《苹果的画法》、李平现代文学欣赏系列的《荷塘月色背后的烦恼》以及摄影系列的《人像拍摄技巧》。这些微课程的设计思路与开发手段突出了教学内容情景化、可视化的特点,形象生动、开门见山,制作精美、短小精干,便于接受与理解;每一门课程都附有思考与练习题,可以帮助学习者巩固所学,完成知识迁移,满足人们自学的需求。

移动学习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采用的是传统授课方式,即以教师的课堂知识讲授为主。教师首先在课堂中讲授与技术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安排学生到实际场景中观察和学习该项技术。这种学习方式的弊端在于知识会与实际操作脱节,并且由于传统课程偏重于理论的讲解而看轻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得职业教育中培养出的学生只具有了理论知识而缺少了实际操作的经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移动学习应用到职业教育中,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

(1)案例介绍

滨州职业学院14级园林技术专业学生的植物栽培技术课充分利用了移动学习方式。第一周,教师利用传统课堂向学生讲授一些关于植物栽培的内容和注意事项。第二周,学生来到植物栽培实验室,借助平板电脑来扫描实验室中老师给出的二维码(QR code)来学习植物栽培过程、植物信息、花盆信息和土壤信息,然后选择适合的植物和与植物相对应的花盆,并根据扫描QR学习到的内容来配置土壤。最后,独立完成植物栽培的整个过程,并将栽种完成的植物上交。第三周,学生再次来到植物栽培实验室,通过扫描QR来学习本次课中教师给出的植物信息和花盆信息,并根据第二周学习的内容来选择适合的植物和花盆来栽种植物。第四周,教师对学生栽种的两株植物进行点评。

(2)学习结果

移动学习结束后,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进行调研。首先,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定量分析,然后采用访谈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采用移动学习方式学习植物栽培的学生的学习态度明显高于采用传统学习方式的学生,不仅如此,通过知识问卷还发现,移动学习对于学生知识掌握具有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学习者植物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