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拳技术特点研究

2015-08-20魏成金

武术研究 2015年1期

魏成金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研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及习练散打和泰拳的实践,指出泰拳的技术体系主要由拳法、肘法、膝法、腿法、摔法等构成,并将泰拳的各种技法与散打进行简单的比较,为科学认知泰拳运动及如何借鉴先进经验以促进武术散打运动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相关思路。 关键词:泰拳技术特点散打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 )01-0071-031 前言泰拳作为泰同的传统技击项目,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在世界搏击术的大家庭中,泰拳素以凶狠凌厉而闻名天下,号称“五百年不败”。泰拳手多次与世界各国搏击高手进行比赛,不论拳击、空手道、跆拳道和自由搏击等站立式格斗术,都会以绝对优势胜出。由于泰拳手的出色表现,泰拳多年来一直称霸于世界武坛,因而吸引了世界各国许多搏击爱好者学习,并在许多地方普遍流行,例如东南亚、日本、美同、法同、澳大利亚及香港等同家和地区。近期,中国散打和泰拳经常进行较量,泰拳的凶悍打法使中国散打遭遇了巨大的挑战。本文简单的从泰拳的发展历史出发,对泰拳的技术结构体系及2014年全同泰拳比赛结果进行分析,并与散打进行了简单对比。旨在对我们正确、全面地认识泰拳并了解散打与泰拳相同技术不同点提供理论依据。2 研究对象与方法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的需要,先后查阅广州体育学院图书馆、广州市图书馆、天河购书中心等处馆藏的泰拳相关书籍和论文。通过中文期刊网、中国知网、中国体育资讯网以泰拳为关键词搜读大量与泰拳有关的文献资料。2.2.2实地调研法通过现场观看2014年3月26日到3月28日在武汉体院举行的全国泰拳赛,统计归纳各个级别冠军的技术特点,为论文的完成提供支撑。2.2.3专家访谈法在本文的撰写中对在全同赛期间裁判长郭裔、泰同教练员阿祖以及运动员57公斤亚军杨明运动员等等进行访谈。3 分析与结果3.1泰拳的历史演变泰同在古代被称为暹罗,位于炎热的东南亚半岛,泰族和中国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泰族原来居住在中国的西南地区,也就是现在的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在唐朝时期建立南诏国,受唐室册封,后来改称为大理,到宋代时沦为中国藩属。元代,大理被灭,成为中国行政省之一。泰族为了躲避压迫,于是陆续南移到现在的泰国北部,沿湄公河定居发展。直到公元1275年,逐渐形成一个强大的民族,把首都定在素可泰,这就是暹罗建同的开始。泰族建立国家后,经常发生战争,尤其是与邻国之间,所以历朝皇帝都比较崇尚武力,这样才能巩固统治和应付外患。古代暹罗君王,每到战争,基本都会亲临战场,带领士兵抗敌,所以不少君王本身都是武术高手。军人在战场上长距离作战运用刀枪剑矢,贴身肉搏时,则以拳腿肘膝作武器,在这种形式下暹罗拳术在军事战斗中慢慢形成。当时军队中已经有了拳斗,在休战期间,君王们常会观看打拳作为消遣。拳斗虽然没有成为职业,但诸侯们已经有了收养斗士角艺的风气,用来使君王高兴。随着宫廷拳师与军人年老返家,拳斗之术逐渐流人民间。暹罗崇尚武力以及拳斗的风气,与他们扩张霸业和频繁征战是密不可分的。当时暹罗技击一词称作:“手搏”,《北方纪年史》中记载,1411年泰拳比赛出现。几百年来,泰族在中南半岛一带,扎根并生息繁衍,他们在长期的抵御外族侵略的搏斗中,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拳术——泰拳。泰拳走向体育化与商业化,历史演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徒手时期、缠麻时期和戴拳套时期。最近为了比赛的观赏性,缠麻式义开始发展起来。现在是缠麻与戴拳套共存的时期。3 2泰拳的技术结构分析

泰拳是利用人体四肢的拳、腿、肘和膝作为攻击部位,从不同的角度打击人身体要害部位,因此被称为“八臂拳术”。泰拳的基本进攻技法主要包括拳打、腿踢、肘击、膝撞、摔打五个部分。拳法主要有直拳、摆拳和勾拳等。腿法主要有扫腿和蹬腿等。肘法和膝法是泰拳致命的杀手锏,也是泰拳的象征性技法。膝法主要有冲膝、侧膝、穿膝和飞膝等。肘法则主要有平肘、盖肘、砸肘和反肘和等。泰拳的摔法与散打摔法差别性很大。泰拳的摔法是一种高级综合性的打法,一般用于防守反击时的缠抱中。泰拳主要以对攻为主,防守的技术动作比较简单,主要以格挡和阻截为主,依靠身体各部位的超强抗击打能力完成防守。

在拳法方面,散打的拳法类型比泰拳多,但基本拳法都一样。都是以直拳、摆拳、勾拳为主。观看中泰对抗赛我们很清楚的发现,中国选手的拳法比泰国选手的拳法要好,主要好在散打拳法的连续性比较强,中方选手的拳就像雨点一样落在对手身上,但是杀伤力不大。而泰方选手多习惯用单击,动作连贯性比散打选手差,但是它的杀伤力却很大。泰拳的拳是一拳就是一拳,比较简单朴实,拳拳到肉。中方选手应该在拳的杀伤力方面去下功夫,只要拳够重,加上很好的连贯性,我相信在以后的中泰对抗赛中,散打选手会越来越好。

泰拳腿法,闻名于世,故有“泰同脚”之称。而拳师对于腿上功夫的锻炼,要求也是异常严格,腿法的运用及变化极多。这也是泰拳与其他武术的显著差异。从横向腿法来说,散打里称为边腿,主要以脚背为受力点,要求提膝拧腰翻胯把腿击出。它的发力就像鞭子击打一样,要求速度要快,一般作用力只能触及到对手表面,并且支撑腿一般是弯曲的,并且全脚掌着地,所以它的重心一般放在支撑腿上即后面,不能利用整个身体的重量增加腿的杀伤力。竞赛规则决定了技术的发展方向,作为中国同粹武术中的散打必须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国讲究重内重合,以点到为止作为标准。所以散打是以得分为目标的。在泰拳里面称为扫腿。主要是以脚背上面的小腿胫骨攻击对方,它主要要求腿像木棍一样砍进去,把作用力渗透到内部而不是表面,所以具有很强的杀伤力,能是对手失去战斗能力。扫腿主要靠拧腰和摆臂完成动作,增加力量。她的支撑腿要求要伸直,脚尖点地,并且重心要求往前压。它的动作特点也决定了它能连续的出腿。泰拳的扫腿能有这样的技术特点主要与它的规则有关,泰拳是减分制,只有你的打击让对方明显的战斗力受到影响才能让对方减分。所以它不是以点数为主,而是以削弱对手战斗力为主。中国散打训练与泰拳训练设备和方法的不对,导致了腿法的硬度有明显的区别。据说在泰同运动员会踢槟榔树、香蕉树,我没去过泰同这一点我不知道。但是在中国,泰拳手与散打手的区别在训练器材上。例如,散打的脚靶是很柔软的并且很轻,但是泰拳的脚靶却很硬很重,重量相当于散打脚靶的好几倍。从沙袋上来看也是一样的,硬度上有明显的区别。这就导致了运动员腿部的硬度不一样。endprint

泰拳最具杀伤力的是肘法和膝法,也是泰拳的象征动作。膝关节天生坚硬,击打时,杀伤力极大,适合近距离进攻。不论进攻和防守,都具有很高实用价值。肘法在泰拳的攻击技法中,素以凶狠著称。肘关节的特殊坚硬锐利的骨结构,因此最适合近距离攻防格斗。肘法动作短,力度大,速度快,在近身实战中常令对手防不胜防。泰拳精湛的膝肘技艺,独领世界武坛的风骚,为武林人士所称道。泰拳手在比赛近身缠抱时常用肘、膝进攻对手,泰拳的这种缠抱后肘、膝攻击被称为“内围”技术。另外,泰拳的缠抱技术同散打的快摔有很大区别:散打快摔目的是让对手完全倒地,而泰拳主要是破坏对方的拳桩。最典型的就是箍颈的技术,泰拳手用双腿和双手控制对方的颈部,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三角形。对方跑不掉,义暴露在泰拳手的膝法攻击范围内,所以必遭重创。有时泰拳的缠抱还以破坏对手的平衡稳定(并非摔倒),然后在敌背我顺的情况下发动连续的攻击。

步伐节奏方面,一般泰拳选手都是一种压迫式的打法,它不会像散打选手那样跳动,它是一步一步的紧逼对手,这也和自身的抗击打能力有关。你如果看过纯泰拳比赛你就会发现双方你一腿我一腿、你出一个动作我出一个动作进行你来我往的对攻,所以泰拳的凶残程度和观赏性都比较高。散打选手的步伐很灵活,总是跳来跳去,使对手很难打击到自己。这和竞赛规则有很大关系,散打是得分制,步伐灵活,可以成为选手打击到对方得分后快速撤离的保障。步不快则拳慢,步不稳则拳乱。散打选手步伐灵活快速,所以拳法比较快。泰拳选手步伐稳健,稳扎稳打,所以它的拳比较简单实用。 体能方面来说,每次我们看中泰对抗赛都会发现普遍泰方选手体能比较充沛,而中方选手往往表现出体力透支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与我们的训练方法和认识态度有关。一般泰同选手每天都要跑步10公里以上。再参加2014年全同泰拳比赛时,听在泰国训练的选手位宁辉说跑步在泰同是最重要的训练手段,运动员可以跑步完后不进行下面的训练,但是不能不跑步,而在中国更多的是注重技术的训练。例如著名的泰拳王子播求他在上午和下午训练前都会跑13公里,你就可想而知,他在比赛时是多么的轻松自如,即使比赛到了后面,动作也会很有杀伤力。在中国大部分泰拳训练馆里,无论打靶,打反应,打实战都是以5分钟为一局,而中国的训练则是以2到3分钟为一局,这都是竞赛规则导致的区别。纯泰拳比赛每局三分钟,打5局。散打比赛则是每局2分钟,打三局。运动员都会根据比赛的需要去训练自己的体能。所以导致了泰方选手普遍体能比中方选手强的现象。 在抗击打能力方面这更是泰拳选手所特有的,一般其他项目选手都不敢与泰拳选手进行正面对攻。泰拳选手优秀的抗击打能力主要与他们长期以硬沙袋、硬脚靶作为训练器材,并且每天以完成多少量作为训练任务。例如每天左右扫腿各500下。经过这种长期的训练,泰拳选手的骨骼、肌肉等都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再一点就是信仰的问题,开赛前的拜师舞就是向神灵祈求胜利。在神灵的庇护下,他们会勇往直前,这也大大增加了他们的抗击打能力。泰拳手在比赛前要进行拜师舞,用来祈求拳台神灵的保佑,并赐予力量取得比赛胜利。拜师舞指两位拳师恭恭敬敬地俯地跪拜进行各自的祈求动作。比赛时,拳师解下头上束的“神带”,戴上拳套和护裆,不穿上衣,只穿一条短裤。很多外同技击家对泰拳手在比赛前的拜师舞很不屑,却不知泰拳手从中获得了无比的精神力量,泰拳手相信这样便获得了神灵的庇佑和力量,是一定能够战胜对手的。所以他们在比赛中能够保持沉着和冷静,对于事态的发展及意外因素都能应对自如,进入无我无敌的最高搏击境界。4 泰拳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机遇

到今年为止,政府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全国性的泰拳比赛。2008第一届年全同泰拳比赛是在国家体育总局武管中心批准和支持下南武汉体育学院主办的第一次盛会。从2008年17支参赛队伍的80多名运动员扩展到2014年20支代表队伍133名运动员,这充分说明在我国泰拳运动正在处于稳步上升阶段。全同性的泰拳比赛的成功举办引起不小的轰动,并南此引发了社会上关于“泰拳与中国功夫强弱”的争论。义加上近年来中泰功夫的不断碰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泰拳在我国民众中的认识与知名度,也为泰拳在我国的大力推广奠定了扎实的群众认知基础。可以说,泰拳在我国实现了巨大的发展。另外,同家体育总局武管中心已进行了组织调整,由原来的“套路一部”、“散打二部”,凋整为现在的:“套路一部”、“散打二部”、“泰拳等世界搏击三部”,从而在组织机构上可确保泰拳运动的持续健康开展。上述好消息都有利于泰拳的发展。2014年第七届全同泰拳比赛于3月26日至28日在武汉体育学院体育馆举行。这次比赛是由同家体育总局武管中心主办,武汉体育学院、北京正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来自全国各省市的20支参赛代表队伍、133名运动员齐聚武汉体育学院,一决高低。经过2天的激烈争夺,最终决出了女子三个级别,男子八个级别的冠军及团体名次。另外,今年的全国比赛第一次有来自香港、澳门泰拳理事会的队伍报名参加了比赛。周金彪处长在组委会会议上感慨地说:“泰拳运动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是势不可挡的,为了提高技术水平,有些队伍在泰同清来教练职教、有时还自费去泰同集训,各队伍的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为给泰拳爱好者创造更多的比赛机会,将各队伍搭建更多的各类全国赛高水平平台。参考文献:[1]王能干,范海彪.对泰拳的发展浅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5(3):65-66.[2]朱建华.无限制泰拳[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3-12.[3]王维.对泰国拳的初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2(2):37-39.[4]梁敏滔.东方格斗文化[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151-154,383 -389.[5]坤青.泰拳揭秘[J].中华武术,2001(8):17-19.[6]陈同荣.泰国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2-13,22-25,124 -131.[7]王维.泰拳与中国散手技术特点比较[J].体育学刊,2002(3):52-54.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uay Thai Technology

Wei Chengjin(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terview and in-spot survey, the paper compares the practice of Sanda and Muay Thai, finds the technological system of Muay Thai includes fist skills, kneel skills, leg skills and wrestling skills, and compares Thai skills with Sanda skills. The study is to finds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Wushu by learning from Muay Thai development.Key words:Muay Thai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anda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