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在太极拳中的应用
2015-08-20刘海忠
刘海忠
摘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太极拳在我国传统武术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太极拳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传统哲学思想阴阳学说在太极拳的盘架、拳理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指导作用。文章就是在对太极拳中阴阳学说的使用进行了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阴阳学说是解释世界万物的基本规律相互对立统一且是物质的。太极拳的一招一式中无不体现着这一哲学道理。例如虚实、刚柔开合、动静等。所以太极拳任何一个动作的变化都是一种阴与阳的转换,可见阴阳学说在太极拳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太极拳 阴阳 开合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 )01-0030-031 引言武术起源于中国,所以就有了中华武术之说,它是经过中华名族辉煌的五千年历史形成的一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中华儿女们几千年智慧的结晶。它在中华文明的大背景下形成,深刻的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武术的发展过程当中,时刻都折射出中国古代哲学与传统文化的影子,可以说其就是在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文化的推动下才形成的。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武术流派众多,各派均有所长,也都蕴含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太极拳作为一项拳种,它就是中华武术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相融合的代表。在太极拳的拳势里面,有刚柔之分,动静之别,虚实之势。阴阳学说作为中国古代用于辩证、解释事物发展变化的最基本的学说,它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太极拳作为中华传统武术与古代哲学思想相结合的典型代表,它的盘架与技击中,都存在着阴阳变化之理。在阴阳学说中引申出来的“动静”“虚实”“开合”“攻防”等对立的形式都运用到太极拳的拳势里面。所以说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阴阳学说,可以很好的诠释太极拳的本质,以及对其技击技术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太极拳盘架和技击中存在了很多方面的要求,比如动于静,它要求“动中寓静,静中含动”,这就是说等待时机,一触即发,收发自如,这就使动与静这一阴阳学说的对立面运用于太极拳中。比开与合,开为阳,合为阴,一开一合就是一阴一阳,古人曾云:“一开一合,拳术尽矣”。“太极拳之道,开合二宇尽之”。[1]“一开一合,足尽拳中之妙”,它也是将开与合这一阴阳学说的对立面运用于太极拳种。只有深刻理解了阴阳学说,才能明悟太极拳中阴阳的相互平衡及相互转换,所以中国古典哲学思想阴阳学说作为太极拳的哲学基础,它既充分的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哲学与太极拳的融合,更能将阴阳学说运用于太极拳的实战技击中,使太极拳的拳势终循阴阳变化之理,阴阳相生相克无所不至,阴阳互易无始无终。2.1阴阳学说2.1.1阴阳学说的起源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门哲学,它最早出现于《周易·泰否》中。“泰”之一字为内阳而外阴,内键而外顺。“否”之一字为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旧它盛夏于春秋战国时期,运用于当时的天文、地理、气象、农业、历法、医学中,尤其医学,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到阴阳是天地形成的规律,也是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现象必然的规律。可见《黄帝内经》就是以阴阳学说为理论基础的。阴阳学说的产生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到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物质的,都是不断变化的,它的变化是由其本身的两个对立面决定的。这两个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相互对立,在一个统一的整体中使事物不断发展,其实这就是一个阴阳的观念。阴阳的概念出现后,通过近一步认识、总结出系统的理论,并且运用这个理沦对事物的生成,发展,消亡做出解释,就形成了阴阳学说。2.1.2阴阳相互对立万事万物皆遵守着阴阳学说的各种规律: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等的各种生克关系。正是因为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才推动的事物的发展与变化。2.1.3阴阳相互依存阴阳之间既是相互对立,也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方脱离另一方都不能单独存在,表现在“独阴不生,独阳不长”。[5]2.1.4阴阳此消彼长阴阳的此消彼长是阴阳相互对立与相互依存的情况下不断发展产生的,比如说阴消阳长,在这一变化到极致的时候,就会出现阳消阴长,反之则会出现阳消阴长。以四季为例,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当春天开始走向夏天,是一个阴消阳长的变化,到夏至阴消阳长达到极致,则变为阳消阴长。当秋天开始走向冬天,是一个阳消阴长的变化,到冬至,阳消阴长达到极致,这开始转变为阴消阳长,以此规律,一年四季循环不断。2.2中华武术太极拳 谈到太极拳的起源,我国历史上的说法不一,其中流传最多的是说陈王庭创太极拳之说,世代相传,此拳法传至第十四世陈长兴时由他在之前传承的套基础上精炼归纳,变化发展成现在的陈式太极拳。其后将此拳法传于弟子杨露蝉,杨露禅义将其发扬光大,形成了杨、吴、武、孙各个流派。2 3太极拳与阴阳学说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中华武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受到中国古典文化与哲学的深度影响,尤其中国古代哲学阴阳学说对其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从太极拳的一招一式、推手技击,时刻都体现着阴阳的变化,每一个动作的变化也都是以阴阳变化而变化的。在太极拳的推手的交锋过程中,对峙的二人也常常利用阴阳的相互对立制约的原理在相抗,想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掌握其内在的规律,在千变万化中创造与把握最佳时机为我所用。所以只有在了解了阴阳学说的概念及特点及变化规律之后,在运动的时候才能做到顺势而变,应势而化,借势打势,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使敌人不能发挥全力而克敌。2.4古代哲学思想阴阳学说在太极拳中的应用2.4.1柔与刚在太极拳中的应用2.4.1.1柔与刚在太极拳中的展现太极拳本身就是一种阴柔与阳刚互相统一的运动,刚柔的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义会各有偏重。从宏观角度来说,刚柔互生、刚柔互源、刚柔互补,这是太极拳的主要标志之一。其实在太极拳中“刚”就可以称为是“阳”,“柔”就可以称为是“阴”。[4]尤其在式陈式太极拳里最具代表性的发力动作:“掩手肱捶”,陈式太极拳的发力是以腰部为关键做到“松、弹、抖、放”。2.4.1.2太极拳中柔与刚的具体运用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的朴素的世界观,任何事物的发展与变化都基于阴阳,用阴阳学说来论述太极拳的柔与刚在太极拳中的应用。太极拳是以刚柔并济作为技击技术的依据,以柔克刚在太极拳中欲达四两拨千斤,以弱制强的功效,要想达到这样的功效,就需要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调整重心,使用网滑的力量去化解对方直进的刚猛之力,担待对方直力接近为零时,重心即将逝去不能再打击到我时,再顺对手刚猛之力的方向施以牵引力,使其受制于我。拥、捋、挤、按、采、挒、肘、靠就是这个道理。2.4.2虚与实在太极拳中的运用“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这就是对太极拳练习过程中的整体步法姿态做的一个形象的比喻。但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因注意虚与实的变换要适当。尤其步法的移动要非常的稳固,双脚必须有一个是承受着全部的重量。如果维持不好身体的平衡稳定,下盘的稳固,走架时,步法虚实愤青迈步轻灵,随着重心的缓缓移动,两足交替支撑重心保持重心平稳。因此,腿部承受人体全部重量的腿称之为实,用来移动或辅助支撑的腿认为为虚;上肢以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以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在力量的变换中,轻灵含蓄的动作为虚,充实沉着沉重的动作为实。总之虚和实必须要互相渗透,并且还需要在意识的指导下忽现忽藏,变化灵活。从而达到无一处无虚实,无一处无变化的境界。2.4.3动与静在太极拳中的运用太极拳从动作要领上讲具有“形断意连,轻灵柔和,气断势连,连绵不断”等的特点。阴阳学说中的“阳”本身就具取象比类的含义,即含有温热的、向上的、运动的等的各种物质和事物的现象均可以称之为“阳”。而“寒凉的、向下的、静止的”则属“阴”,例如太极拳中的上步七星来看,该动作由“弓步挑掌”和“虚步架拳”两个动作组合而成,这两个动作的共同特点就是在做的时候都有短暂的停顿也就是定势,但这个定势的静是为了之后“弓步冲拳”的动做准备。所以二者不可或缺,缺一不可。太极拳中的动法是指能使身体的静保持不变,在身体动的时候行成静中触动,动犹静,就是说即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互有平衡而统一。这就是太极拳的规律,存在于太极拳运动的全过程。2.4.4开合在太极拳中的应用2.4.4.1开合在太极拳中的运用开合在太极拳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太极拳的动作与呼吸上。先以陈式太极拳的个别动作来说明太极拳中的开与合。比如以倒卷肱这项动作来说,其手臂上的动作是两臂展开掌心同时向外为首卷舷,这为开;当第二次卷肱的动作开始时,两手外旋的同时掌心翻转并向上略伸展,然后退步做卷肱。这是“翻转前伸”的手法,是开中再开。再以高探马这项动作来说,两手臂同时向左右展开于体侧,掌心向外,这就是开;然后两手分别外旋,掌心翻转向上的同时两臂略伸,此为开中再开。为了引出下一个动作。需要用腰身拧转右掌从耳侧向前推出。在高探马于倒卷肱里。其“开中再开”的手法动作,都属折叠,体现的是拳论里面所所说的“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9]的技法原则。在“翻转前伸”这项技术细节里面,虽然手臂前伸的幅度不是很大。却是在继续运用两臂展开的同时用开劲来转换拳势。从而使拳势在转换过程中表现的形如流水。2.4.4.2开合在太极拳呼吸中的运用。 从呼吸上讲,气体从肺部呼出体外的过程为开,而气体由外部进入肺的过程为合。每个动作的开与合都与呼于吸有节奏地自然结合在一起的。在练习太极拳想要提高时呼吸也就是开合必须要和手眼身法步共同配合密切联系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2.4.5攻防在太极拳中的运用2.4.5.1太极拳中的攻防意义 何为攻防,“攻”就是进攻,攻击的意思。而防就是防御,防护的意思。而在太极拳中,攻于防都是在一起出现的。但太极拳的“攻防含义”有其自己的特点,就是在以静制动的基础上,招招动作中都是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攻防兼备,势势相连。2.4.5.2攻防在太极拳中的运用太极拳在技击过程中攻与防如影随形,下面我们一太极拳的部分招式具体说明太极拳中的攻防的运用。以四十二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为例,在做揽雀尾着个动作时,与对方接手用的动作是棚,是把对手棚出,在把对手棚出的同时用两手顺势将对方捋回,在对手重心不稳或回撤时,挤与按同事对对手进行攻击,达到制服对手的目的。而在做左搂膝拗步这个动作时,对手如果用右脚或右手攻击我的胸腹部.我则可以用左手往下。在往左搂开的同时以右掌推击对手胸部或肩部。或者如果对手以左手握紧我的左手腕下采。则我可以用左臂往下伸直同时沉腕,再以右手推对方左肩。再如进步搬拦捶这个动作时,如果对手上右步,并且以右直拳击我的腹部. 我可稍微向后坐同时向左拧胯转身,并先用右肘向左平击对手右肋部。随即提起右腿扁踩其右的小腿迎面骨或者足面,同时向有拧腰并转身,以右拳背粘住对手右腕部.经对手外侧往上缠绕.同时以左腕置对手右肘上,两手向里向前捋采。3 总结作为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之一,太极拳是一种重要的健身和养生防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轻松柔和的健身运动。它的整个发展变化从始到终,从呼吸到参与整个过程的手、眼、身、法、步以及太极拳动作本身都无不渗透和体现着我国的古老的哲学思想——阴阳学说的特点。从而进一步从理论与实践的双方面角度上都可证明阴阳学说在太极拳中的运动的广泛性和正确性。参考文献[1]马虹.陈式太极拳拳理阐微[M].北京:人民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2]陈青山,王宏.中华武术美的本质叨[J]武汉体育学院院报,2003(01).[3]庞大明.杨氏太极拳用法解要[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09).[4]姜周存.学拳用武育德一武术三探[J]搏击·武术科学,2005(10).[5]李成银,杨宏.试论中国武术发展的动力[J].体育科研,1995(03).[6]姜周存.太极推手的力学分析及其运用[J].体育学刊,2000(03).[7]黄康辉,张奇.陈式太极拳体用全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8]李清建,张国栋.武术劲力的内涵、外延及主要特征[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9]温力.中国武术概论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0]徐才.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11]潘白云.论太极拳的起源及发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01).[12]姜守峰.论阴阳学说在太极拳中的运用[J].山东师范大学,2007( 04).[13]蒋东升.阴阳学说理论寓太极拳健身的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02).[14]张楚全.杨式秘传29式太极长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endprin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Yin-Yang Theory in Tai Chi Chuan
Liu Haizhong(Business College of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 030031 )Abstract: A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ai Chi Chuan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raditional Wushu of China. In the process of Tai Chi Chuan gradual development,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of the Yin and Yang theory had great influence on tai chi chuan posture, boxing theo. This study is on the use of the theory of Yin and Yang in Tai Chi Chuan.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of Yin and Yang theory is the basic rule of explaining the world everything, is the unity of opposites and the material of each other. Of Tai Chi Chuan this philosophy is in fact reflect from all aspects, for example, false or true, firm soft opening and closing, movement, etc. Any an action changes in Tai Chi Chuan is a transformation of Yin and Yang, Yin and Yang is a visible theory and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ai Chi Chuan.Key words:Tai Chi Chuan Yin and Yang Closing and opening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