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见解

2015-08-20马常来

人间 2015年9期
关键词:自学语文课堂习惯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生为本,创建和谐轻松的授课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自学,以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124-01

传统的语文课堂是在“讲说为主”的教学方式下进行的,教师只管说,学生只能被动地听,严重限制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动机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一直追求与探索的话题。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呢?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如下几点较为可行的方法,仅供同行们参考。

一、创建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才会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学生的思维才有可能被激发,才会知道去探索、去创造。小学生虽然还没发育到叛逆期,但是依然需要悉心呵护。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足够的耐心,亲切、友好、慈爱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注意关注和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师生互动中,无论是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是回答的问题,都应给予一定的正面答复和评价,即使学生互动中出现错误,也先要肯定其积极正确的一面,然后再帮学生分析错误之处,给予纠正。在努力创建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之时,更要对学生的新想法、新思维营造敢想、敢问、敢说的和谐氛围,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传承文化,通过语言的学习获得了解民族文化的工具;通过阅读体会文学的时代价值;通过写作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态度。因此,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除了体现在学生考试拿分方面,还应该体现在学生情感发展方面,这也是人本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多层次、多渠道的朗读能使学生感受文中的景物美、思想美、情感美,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桂林山水》时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抓住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的与众不同的特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去读,边读边想象文中一幅幅生动美丽的画面映入眼帘,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使学生获得了美的情感,兴趣得到升华。

学生仅仅有了阅读兴趣是不够的,还要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基于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特点,更需要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坚持不懈、科学的训练,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以致用。首先,要养成认真的阅读态度。必须口到、眼到、心到,不要三心二意,这样才有利于从阅读中获取信息。第二,要养成动手的阅读习惯。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习惯地对重点词句、不解之处做上记号,再勤于动手去查阅工具,并及向老师提问请教。在阅读中“君子动口不动手”是难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的。第三,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读书动口不动脑,则纯属“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无法理解课文,更谈不上创新,也将失去了阅读的意义。因此,在阅读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读思结合,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思考中尽可能地去解决问题。这才是课改中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

三、挖掘创造性素材,培养创新精神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一切的创造都是从疑问开始的。这让我明白创新是来自于“质疑”,质疑的过程便蕴含着创新的萌芽和潜在的动力。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正确的,教师要及时加以表扬,若是错误的,教师也应耐心指导加以纠正,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质疑中敢于想象,大胆的说、大胆的问,在质疑中巩固和深化知识,养成独立创新的的思考习惯。另外,在语文教学中还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独特性、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语文在教学上虽然有些方面要求学生同一,例如拼音、识字、阅读、作文等都是有一些统一的教学要求的,但统一的背后或多或少的禁锢了学生的创造、个性、自学的能力。在我看来,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和重要词句,去概括课文的表达思想和中心等等,都不必要求学生要一致的答案,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多种答案的并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

四、让学生学会自学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误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这样,一种强烈的求知欲驱使分们认真读书,积极思维;在听课的时候,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确,教师和同学将对自己的解答如何评价,一股强烈的好胜心又促使他们认真听课。

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的问题尽量不讲,让学生自己寻求答案;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

确立起自学的信心。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对《蛇与庄稼》一文的教学,先精讲第一段,让学生了解蛇与庄稼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运用分析“蛇与庄稼”的关系的方法自学第二段,老师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弄清楚猫与苜蓿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放手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独立自学第三段,弄明白随地吐痰与人生病的复杂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就有了提高。

猜你喜欢

自学语文课堂习惯
有效整合 “妙”“趣”横生——语文课堂学生情趣激发策略的实践和思考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师生合作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上课好习惯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