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妓女到英雄:时事新戏《二十世纪新茶花》和福州评话《新茶花》对“茶花女”形象的改造

2015-08-19陈瑜

戏剧之家 2015年14期
关键词:女英雄茶花女

陈瑜

【摘 要】在清末民初的戏剧舞台上,法国作家小仲马笔下的巴黎名妓“茶花女”形象被改造成“女英雄”。时事新戏《二十世纪新茶花》塑造了一位“助夫杀敌”的巾帼雄杰,福州评话《新茶花》则更进一步,让“新茶花”亲上战场,荣立功绩。此后,她便回归家庭、相夫教子。这样的改造不仅反映了清末戏剧改良中对民族救亡和“尚武精神”的倡导,同时折射了清末民初的女子在生活现实层面可能具有的复杂情态。即在以男子为主导的价值体系没有得到彻底改变的情况下,女性为了爱情而献身家国的同时,也必须为了爱情而回到自己在社会秩序中的“恰当”位置。

【关键词】茶花女;新茶花;女英雄;《二十世纪新茶花》;福州评话《新茶花》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7-0004-04

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塑造的巴黎名妓“茶花女”是世界艺术殿堂中的一个经典女性形象。从1848年小仲马出版《茶花女》小说至今,近两百多年,“茶花女”几乎没有离开过人们的视野。它不断被翻译、改造,其作品形式几乎囊括了所有艺术类型,包括小说、话剧、歌剧、电影、电视、芭蕾舞甚至连环漫画。小仲马曾断言:“《茶花女》的故事将会在全球不停地重演,只要哪里有妓女和青年男子,哪里就有它。”①然而,这一形象在引入中国后,却经历了一个奇异的改写过程。在清末民初的中国戏剧舞台上,“茶花女”摇身变作了一位抗敌救国的女英雄。这一演变历程是如何实现的,在这些演变中蕴含着怎样的道德意蕴、投射了怎样的社会历史文化现状。以下便一一进行剖析。

一、“助夫杀敌”的巾帼雄杰

《二十世纪新茶花》是清末民初最受欢迎的时事新戏之一。所谓时事新戏,也被称作“改良新戏”或“时装新戏”。与传统的京剧相比,时事新戏在形式上不遵从旧制,演员改穿时装演出,所搬演的故事大多源于时事②。《二十世纪新茶花》一共有二十本,最初的一、二两本由上海寰球学生会编述,1909年6月12日在上海新舞台首演。剧情的主要内容如下:妓女新茶花与留学军官陈少美相恋,受到对方家庭的阻挠。于是她施计偷地图、助夫杀敌救国,最终赢得爱情并功成名就。至此,女主角从妓女变作“巾帼雄杰”。

根据上海寰球社编辑的《二十世纪新茶花》剧情绘图本介绍,该剧“乃摹日俄战争时,某日妓代夫作侦探,不惜牺牲一身,深入敌营,盗窃地图,归献本国统帅,卒获胜利故事……中间演说男女之平权,军备之良窳尤足唤起国民尚武之精神,振起女界自新之思想,意恉新颖,声容茂美,诚改良社会之新剧也”③。

由此可见,该剧虽以“茶花”为名,但故事主旨与《茶花女》原作相去甚远,《茶花女》讲的是爱情,《二十世纪新茶花》却是讲“爱情加救国”故事。该剧用日妓偷地图之事改写“茶花女”,这看起来似乎有些牵强,但结果却表明,这样的拼接深受当时观众欢迎。开演即日,热闹非凡,时人记载:“是日虽雨,而观者甚众,闻售卷至一千三四百张之多,男女学生之来观者颇伙,鼓掌之声,有如雷动,志士淑媛交口称誉,颇足以感触青年之脑筋也。”④不仅如此,从首演起近十年间,它一直是各大新式舞台的流行剧目,堪称清末民初最受欢迎的改良新剧。

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情节围绕着阿尔芒和玛格丽特的爱情展开,但《二十世纪新茶花》号称“时事新戏”,它的情节以“新事编造”为重,在爱情之外,添加了大量“战争”、“革命”剧情,如偷敌军地图、战场杀敌等等。这些“新事”是如何嵌入旧的故事底本,从而实现“茶花女”形象从妓女到巾帼英雄的转变?

先来看该剧的情节有哪些变化。前面已提过,《二十世纪新茶花》现今剧本无存,已无法找全二十本的剧情内容,只有《图画日报》上的75幅剧情绘图较为完整地记录下该剧前四本的情节。其中,《图画日报》第一至三十八号(1909.08.16-1909.09.22)以《新茶花》为名,连载了《新茶花》的前一、二本的剧情绘图(此三十八张绘图被环球编辑部收集,汇成《二十世纪新茶花》一书出版);时隔数月,该刊第三百零一号至三百四十一号(1910.6.12-1910.7.22)上连载了以《续新茶花》为名的第三、四本剧情内容。以上剧情的篇目标题如下,从这些标题,我们能大概看出该戏的情节脉络:

《新茶花》:探病、拐卖、盗救、恶报、逼乞、探友、赠金、勒赎、下穽、报恩、歼盗、投书、酬义、征调、游院、遇美、侠嫁、规夫、逼走、训子、诓敌、园观、剖冤、受辱、定策、窃图、修函、谒兄、献图、哭柬、宣战、失机、复职、凯旋、问病、认姊、嘲夫、团圆。

《续新茶花》:馘逆、再寇、规夫、玩兵、却征、诲子、尼夫、明义、别家、引疾、潜代、蹈机、探敌、阵亡、敌庆、讹耗、设奠、悼将、进谗、慰媳、思归、哭灵、窥艳、斥马、突遇、诫夫、感义、帅困、伏暗、遇救、疑问、奉檄、释疑、获捷、奖功、观战、结论。

从这些情节上看,《二十世纪新茶花》在原有的爱情故事之中加入“国事”,不再深入展现“爱情”“欲望”等冲突,而致力于编造曲折救国情节,打造声光电气的布景,使故事的主旨从心灵层面转为功利性的说教。它将《茶花女》发展成一部讲述“爱情加救国”故事的时事新戏。

且看剧中情节,新茶花被陈成美逼走后,无处可去,她和仆妇商议,与其沦落街头成为乞人妇,“曷若权往敌营,于番邦元帅处设辞求贷,屈身以诳之,或可苟延数日,济此眉急”⑤。于是,她们投身敌营,且不论她们的诓敌之计成败如何,新茶花“屈身”的行为却在剧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诓敌》一节写道,她到番营时,“番帅大悦之,握手欢迎。新茶花则现温蔼柔顺之色,嫣然启齿曰:‘如不以贱质见弃,愿侍元帅巾栉。”⑥其后,《园观》一节,番帅和新茶花相携游园,“携手狎亵种种龌龊之状态,令旁观者见之,莫不为丽若天人之新茶花横生妬心”⑦。这一幕恰又被陈少美看到,误解新茶花,对她恨之入骨,新茶花前往陈宅剖冤,陈少美对她倍加羞辱。新茶花欲觅死,被佣妇劝下,献计说只要新茶花从番帅中偷出地图交给陈少美,就可使少美“功可成,官可复”,也可得到陈成美的谅解和器重。最重要的是,“少奶之不白冤,亦从此可以昭雪……不然,今日即死,少爷终必谓少奶与番帅有瓜葛,恼羞成怒,以一死以洗污垢也。少奶之蒙冤,少奶之贞洁,恐无表见之一日”⑧。新茶花采纳了此计,最终偷得地图,归献少美,少美官复原职,我军也借助地图大败敌军。新茶花更由此得到陈成美赞赏,一家人和美大团圆。

《二十世纪新茶花》剧情绘图所附文字,多次将新茶花夸为“女将军”“巾帼雄杰”。《诓敌》一节,新茶花投奔敌帅时写道:“番帅闻言乐甚,遂推心置腹以待焉而,孰知貂蝉献媚,贼卓堕其术中,异日馘番帅者,即今日忘形尔我之女将军哉。”⑨在《定策》中,新茶花被陈少美误解,急于寻死,仆妇献计时,也以成为巾帼英雄这个目标来鼓励新茶花:“(仆妇)遂竭力劝新茶花勿轻生,且言际此女权伸张时代,必留此身以为大用,作一惊心动魄事勿令人谓巾帼中无英雄,若悻悻然以自经沟渎,则鸿毛耳,何足道。”⑩《窃图》一节,新茶花身临险境、偷图成功,作者更是感叹:“新茶花诚巾帼雄杰哉。”?(注:以上引文的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就这样,编者们将日妓偷地图之事安插到“茶花女”身上,使“茶花女”化身为“女英雄”。

二、“茶花女”亲上战场

福州评话《新茶花》在《二十世纪新茶花》的基础上,对“茶花女”的英雄形象进行了新的演绎。在这个文本里,“茶花女”不仅仅是助夫杀敌,更重要的是,她已被塑造为花木兰般亲上战场的女豪杰。

福州评话《新茶花》的出版年代不详,现收录在黄宽重、李孝悌、吴政上主编的《俗文学丛刊》第4辑382卷,书前备注有这样的说明:“新茶花三集([福州]集新堂总批发),又名《昙花却》《茶花女》。1.初集封面书题:新茶花。卷端题:新茶花。版心题:新茶花。2.二集封面书题:新茶花,下小字:戏情小说、上海书局石印。3.三集封面书题:新茶花,左小字:集新堂总批发处。”?虽说作者和出版时代均不详,材料的来源也十分芜杂,但这个材料的价值在于,它是目前较为完整的地方戏曲中“茶花女”演出的文本。

福州评话《新茶花》是韵文唱本。它分为三集,收录在李孝悌等人主编的《俗文学丛刊》的“说唱”类福州评话总目下,又名“清书”,是福建省影响较大的一种传统曲艺。它与弹词相类,深得闺阁妇人和下层劳动群众的欢迎。在叙述形式上,福州评话的唱句上下成对,一般为七字、八字句,但也不拘束,有时会分解为三、三字句,有时也会扩展至十来个字。评话话本一般为刻本,多由集新堂和益闻书局承印。福州评话的表演,虽然也连说带唱,但是没有严格的曲谱,只以铙钹伴奏,表演者随唱词和自己的感情自由吟诵。

《俗文学丛刊》所收录的这份福州评话《新茶花》文稿,出版年月不详,《丛刊》只写出该作品的时代背景是清代。评话的故事情节大致如下:初集讲的是新茶花随父迁至西伯利亚,后父亡母丧,舅舅叶厚庵将她蒙骗卖入妓院,其弟也被卖入戏园。新茶花之弟虽然被迫加入强盗的行列,但他仗义救出被劫持的陈美,陈美将他收为义子。新茶花和鸨母商量,将身价加卖银两,得以葬母。

第二集从新茶花在胭脂山庄学习琴艺开始,叙述了她在妓院中百般逢迎,取得鸨母和各类恩客喜爱。不仅如此,她又经营俱乐部,笼络俄国商人,成功俘获俄军统制的欢心。统制将他的行宫令牌给了新茶花,新茶花与陈绍美开始筹划婚事。

第三集讲述的是新茶花婚事受挫,陈父设计将两人分离。陈绍美被父亲囚禁,失去军营差事。新茶花与陈父谈判,以设法帮陈绍美官复原职为筹码,劝服陈父同意两人婚事。新茶花找到俄国统制为陈绍美求情之际,巧妙偷得地图。她激励逃兵马标统等沙场战敌,而且自己亲上战场,到军营出谋献策。最后我军大败俄军,新茶花也得以嫁入陈家,生儿育女。其子功成名就,新茶花也流芳百世。

从上述三集故事可看出福州评话本相比《二十世纪新茶花》在“茶花女”的形象和故事上又有了新的发挥。它用传统的道德规范对《二十世纪新茶花》中的女英雄形象进行了“修正”,使其更中国本土化,更世俗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改装“色诱”情节

《二十世纪新茶花》中的“新茶花”形象,相对于《茶花女》小说原作,最离奇的改造就是“色诱”敌帅、偷取地图。这出戏将女性的情色魅力用于服务国家利益,在情色这个主题里注入了矛盾的张力。因为“色诱”在迎合家国需求的同时,违背了爱情和性的道德操守;它是以对性爱对象的不忠来实现精忠报国的。在福州评话《新茶花》中,色诱的情色因素被降低了;即作者不打算陷入色诱情节意味着的道德陷阱。为了减轻和消解色诱对意义的扰乱,作者对这一情节作了修正。我们将它与戏剧本事进行比较,便可看出端倪。在《二十世纪新茶花》剧情绘图本中,“色诱窃图”保留了色相产生诱惑、诱惑导致误解的故事情节,新茶花被逐出家门后投奔敌帅,两人相拥游园,极尽狎昵之态,却被陈少美撞见——新茶花到少美处解释,无奈受到侮辱。此后发生的偷取地图起到消除误解的作用。

而在福州评话里,“窃图”只是顺手牵羊,并非刻意为之。新茶花与俄帅的交往被淡化,两人并非情投意合,他只是一个协助者。女主角还在追求婚姻的半道上,由于家长阻挠,致使男主角失去差事。新茶花让俄国统领说情,无意中见到地图,带回去交予我军。在评话中,新茶花与敌帅的关系,只维系在恩客和妓女的交往。没有得到长辈同意前,新茶花与绍美未敢擅自成亲。唱词同是偷地图,前者是色诱,后者只是智取,“色诱”的环节就这样被淡然隐去。

而且,在评话里,作者重提贞节,并不断强调其重要性。它设置了这样的矛盾,陈绍美钟情于新茶花,但对她的妓女身份和家庭还有顾虑。其友周春堂劝道:“据兄所虑有层层,听弟重将来剖析……若论茶花原淑女,深知四德与三从,不是那般淫贱比,身无瑕玷玉完全,秀外慧中守礼义……”?在这番说辞中,作者将身体的遭遇和精神操守区别开来,以“身无瑕玷玉完全”来指涉女主角的出自污泥而不染。也就是说,此处,女性被迫卖身被看作违背她个人意志的行为,因此这个妓女身份是可以忽略的。关键在于,只要她在精神上信守礼仪,就可以当她是守身如玉者。身体的意义因此可以因意志而被区隔。那个被迫售卖的身体,与这个女子没有关系,那只是一种谋生手段;而“秀外慧中守礼义”,即外表和身心在礼义上协调起来,那么她的卖身和守身就可以被当作两回事来对待。陈绍美对新茶花的爱,就在后者即礼义控制下的身体这里找到合法性。社会歧视因此也可以忽略不计。

猜你喜欢

女英雄茶花女
A parkour heroine跑酷女英雄
What makes her a writer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茶花女
浅谈茶花女悲惨结局
茶花女吊灯
《双枪女英雄》选页
那个“女英雄”一样的女孩
“女英雄”长征记
歌剧《茶花女》剧照
茶花女柳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