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国有企业资金运作的有效监控

2015-08-19高海燕

中国经贸 2015年12期
关键词:控制管理制约决策

高海燕

【摘 要】资金运作一直以来都是国有企业工作的关键,也是资金监控的核心内容。国有企业若想做好企业内部资金运作的有效监控,就必须建立一套内容完整、制度健全的财务体系,以此来作为制衡和约束内部机构与决策的标准。本文围绕国有企业资金运作的流程与监控重点这一中心内容展开分析,探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与资金运作的有效监控对策,并力求通过建立相互制衡的决策机构组织来推动资金运作的监控机制。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金运作;资金监控;财务管理;决策;控制管理;制约

资金流通与运作是企业的命脉。尤其作为国有企业,要从筹资活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等方面密切关注资金运作,防范可能带来的种种风险,进而不断提升国有企业资产的管理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

一、国有企业资金运作流程和监控重点分析

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兼有营利性和公益性两个特点,即国有企业既要赚钱,也要履行社会责任,但其中盈利性仍然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因此,生存、获利与发展同样是摆在国有企业面前的三个基本要求。而且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循环并存的,即国有企业寻求生存是为了良性发展,而良性发展又能获取利益更好地生存下去。作为国有企业,这三个环节也是决定自身资金运动的基础。首先是生存,国有企业必须知道自己的生存来源,即资金从何处而来,行业内叫做“筹资”。国有企业的筹资渠道可能来自各方,比如来自国家财政的权益筹资和负债筹资,比如通过地方财团或金融机构的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还比如非金融机构的居民个人筹资等等。这就是国有企业所谓的“生存”,即筹资部分。其次是发展,有了资金就要谋求发展,得到资金后如何使用,如何通过有限的资金来赚取更多的收益都是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这叫做“投资”。投资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是一项经济学艺术。国有企业投资不同于政府投资,国有企业投资更多关注的是自身盈利状况。但是从宏观经济学角度讲,国有企业投资中可以看到它与政府投资的职能相似点。因为国有企业与一般企业的区别就是国有,即归国家所有。比如说中国联通作为国有企业,其所投资的项目通常是同时附有企业职能和政府职能的。换句话说,中国联通的投资项目是服务于地区通信网络的,是为广大用户提供服务的,这种商业行为是国家政府希望国有企业执行的社会职能。因此,可以说国有企业开展的投资活动也是政府对社会发展做出的努力。而且像中国联通实施的投资项目,很多是要经过国家批准才能执行的,它兼顾了宏观经济学与行政学两方面的特征。最后是获利,国有企业投资项目有了收益,收益按怎样的原则分配就属于获利范畴,专业讲叫做“利益分配”。利益只有遵循合理的分配原则,结合现实情况操作才可能寻求国有企业资金运作的良性循环。再说中国联通,投资项目成功后要进行利益分配,有多少资金归政府,有多少资金用于自身建设发展,有多少资金用作红利发放给社会和自身用户进而来拓展开发市场,这些都有讲究。这是统筹经济学的一方面,也是国有企业资金运作管理中最为复杂的部分。

总体来讲,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重点就是如何运用资金。按照国有企业有效监控的基本理论来划分,国有企业资金的运作大体可以分为资产支出和成本费用支出两大方面,其中资产支出又分为流动资产支出和长期资产支出。

流动资产支出属于国有企业的日常经营范畴,比如说日常工作所需办公用品的消费、职工薪金发放和各种劳务支出、企业经营活动所需租赁设备设施所支付的租金等等。形成流动资产支出中需要监控的重点环节就是积极有效地完善日常资金支出的制度条款,并确保这些经济活动的开展符合相关规定。形成流动资产支出对于不同行业的国有企业有着不同的要求。例如在以商业为主的国有企业中,采购部门就是企业资金运作的关键环节,如何按照计划组织好企业的进货批量、如何控制好企业的存货成本、如何把握好货物的诸如物流、消费税等周边费用的支出都是商业企业的利润源泉。商业企业拥有优秀的采购能力会让企业在资金运作上做到事半功倍,也利于对资金的有效监控。

长期资产支出通常被称为资本性支出。形成长期资产支出不属于日常经营范畴,一般包括购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形式,这些长期资产预期会在一年以上的期间内为企业带来收益。当然在现实中,资本性支出也是存在许多问题的,这些问题甚至会阻碍国有企业资金运作的正常开展。比如投资失败形成损失、增加计划外大额投资等等。如果进行深层次的考虑就会发现,国有企业之所以会出现资金运作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有关资金运作和监控的决策程序、决策方法、决策机制存在弊端。在决策机制方面,不少国有企业只会针对一些来自于政府的、投入较大的项目进行深入研究,而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投资项目却没有经过专业考证、调查和分析,往往匆忙决策,导致后期资金运营链出现种种问题而力不从心。在决策方法层面,很多国有企业传承了政府的层级观念,即循于上级政策的定性决策过多,而立足自身情况的定量决策太少。换句话说,很多国有企业在资金运作方面不注重质与量的平衡把握,因为本身缺乏民营企业那样的市场运营经验,所以许多模棱两可的决策意识经常充斥于整个资金运作过程,这种决策方法当然经常会破坏国有企业的资金链完整和资金正常运转。为了杜绝以上这些现象出现,国有企业应该主动加强在资金运作中的定量决策政策,包括对收益性支出的把控。

成本费用支出一般是国有企业所有支出中的主体,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等。所以国有企业应该把对自身资金运作的监控重点放在成本费用支出上,特别是要重点监控管理费用的支出情况。一般来讲,主营业务成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主营业务收入相匹配的,财务费用与贷款本金是密切联系的。而且在不同年份之间,这些成本费用也存在一定的趋势。所以通过把握这些规律,再辅以严格的审核措施,就可以有效监控成本费用支出的真实性和合理性。然而事实上,国有企业中对成本费用控制不严的情况非常普遍。据调查,2014年全国64%以上的国有企业管理费用严重超支,尤其体现在业务招待、公务用车、差旅、出国等方面。分析其原因,一是缺乏对管理费用的预算控制,二是预算执行力度不够。要做好对成本费用支出特别是对管理费用支出的控制,必须要加强四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做好日常分析研究,充分掌握成本费用支出的内在规律。其次是密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目标。再次是严格审批和报销程序,切实加强过程控制。最后是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做到惩前毖后。endprint

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为资金运作的监控奠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了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体制,这种经济制度的改革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法制经济,而法制经济的最大特色就是遵循制度办事,具有极强的规范性。国有企业要做好企业资金运作的有效监控,建立一套面面俱到的财务、会计与审计制度体系是相当必要的。在现有市场经济现状中,国有企业的资金运作监控体系应该包括资金的财务管理机制、会计管理机制、成本管理机制,还包括国有企业所涉及的信贷业务、担保管理、经济责任审计管理以及财务审计等等。该体系中的内容可以监督国有企业的资金行为,让企业的每一笔钱都花得有据可循、有的放矢。比如说,成本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国有企业对象化产品的消费范围、价格、核算以及管理分析等等。它的作用就在于利用对产品成本的核算来控制国有企业消费的超支问题,使得企业在构建收支平衡体系方面能够积累管理手段和经验。这些资金运作中的管理体制也在时刻告诉国有企业应该本着严格遵守资金运作监管体系的规范,少花钱、多办事,将企业资金运作的效能最大化。

三、建立相互制衡的决策机构组织,推动资金运作的监控

在我国,决策机构组织多头重叠是国有企业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这一问题所导致的结果就是管理交叉,决策机构多却没有真正地形成一种制衡机制。这样一种有些混乱的决策机构组织现状不利于国有企业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决策中的失误也会导致国有企业经营活动中资金运作的杂乱无章,最终带来资金损失。所以,国有企业必须要以经营活动的损益表、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作为资金运作基础,建立起能够有效监控国有企业资金运作与决策管理的制约制衡体系。另外,对国有企业与资金相关岗位的负责人也要进行有效监控,让其从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开始,不断提高素质,做到真正能担得起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责。

四、加强国有企业资金控制管理,促进资金运作的监控

1.监督资金的决策管理

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是最重要的管理环节。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都采用“领导班子集体决策”的方法来决策企业重大事项。但在实际操过程中,这一决策机制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充分听取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意见做得不够。企业领导班子成员虽然通常具有技术、营销、财务、党群等工作专长,但在事关重大事项的决策问题上,几个人的专长和智慧仍然是不够的。有些领导班子成员还自以为是、居高临下,既不愿意充分听取分管部门负责人的意见,也不愿意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具体情况。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中“一言堂”的情况仍然比较普遍。由于体制机制等不同原因,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发展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把手”。这种“一把手”文化,既有执行力强的优势,但也存在独断专行的弊端。在“一把手”比较强势的国有企业中,“领导班子集体决策”这一决策机制往往被变通、扭曲,没有真正体现出集体意志。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国有企业中也容易出现资金运作不当、投资失败等问题。

国有企业的资金运作要做到科学决策,应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对于重大资金运作做好可行性研究分析和尽职调查,确保资金运作效益可期、风险可控。二是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集体决策”的具体措施和有效做法,特别是要从制度上形成对“一把手”的恰当约束。

2.监督资金的消耗过程

监督资金的消耗过程要从会计系统控制着手。从严格规范国有企业资金的收支条件、程序以及审批权限来监督资金的消耗过程。首先要做到对会计系统岗位职员的制约,以落实财务出纳、账目管理、审核付款、审批经办分管为基础,来实现国有企业中管事与管账的分离,做到在相互制约的环境下控制企业内部资金的消耗过程。其次就是要落实经常性监督体制,所谓“经常”就是国有企业应该定期点检内部库存资金、有价证券以及核对每个月的银行存款余额,并且每个月要进行严格的结账和对账工作,认真记录每一笔收入和支出,做到日清月结,严格确保国有企业资金的运作保管规范进行,不能坐收坐支。最后就是国有企业在经办资金支付业务时,应该做到明确支出款项的用途、预算、金额、限额和支付方式等等,以原始单据等相关证明作为凭据,严格履行企业资金审批程序。

3.制约资金的流转

国有企业制约资金的流转一定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要规范交易行为。国有企业为了保证投资的收益性与安全性,必须严格遵循依法合规运作的原则。比如说,应该建立对外投资担保的内部控制机制,并通过这种机制界定国有资金的运作范围,对一些改制的国有企业进行清产核资,针对法人代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还比如说,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成本重置、收益现值以及价格清算来评估自身的资金流转水平。应该说,规范国有企业的交易行为就是在制约国有企业的资金流转。

第二,要加强财务监督对国有企业开展资金运作项目清查。这其中所清查的主要目标就是国有企业的投资项目与日常支出。财务监督所注重的是企业的财务基础管理、会计核算管理与投资风险管理。尤其是投资风险管理一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应高度关注市场形势的实时变化,进而强化企业投资的风险意识。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过度负债往往代表了它的实际运营状况,所以财务监督这一环节就正是要做到优化融资与对资本结构的深度分析,避免企业投资中“短融长投”的高风险行为。同时也要做到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推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从规划效益审计到风险审计的职能转变。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国有企业的资金运作要做到内外兼修。既要对外部投资项目的甄选、成本的管理、输出资金的审核做到面面俱到,不断强化全面风险意识,看清外部资金运作的本质。在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方面,也要不断完善内部结构体系机制,加强资金流动的决策机制和丰富资金运作的有效监控。从而使国有企业资金运作真正做到内外兼修、面面俱到,在促进国有企业效益增长的同时,也对社会作出公益性贡献。

参考文献:

[1] 陆吟龙.加强国企资金运作的有效监控[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5):28-31.

[2] 孙宝珩.对加强企业资金运作有效监控的探讨[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0(4):67-68.

[3] 张艺.论国企资金管理制度的创新[J].现代商业,2008(36):231.endprint

猜你喜欢

控制管理制约决策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企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及控制管理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健康卡推进受多方制约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
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决策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