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看产业转型与升级
2015-08-19孙璇
孙璇
【摘 要】本文主要从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和劳动生产率角度解析了产业转型的迫切性。
【关键词】产业转型;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劳动生产率
产业升级作为一个热点话题,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于产业转型的概念,理论界目前尚未形成一个比较权威和统一的定义。徐振斌( 2004) 认为:“产业转型就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 根据国际和国内环境, 通过特定的产业或财政金融政策, 对其现有产业结构的各个方面进行调整。就中国当前来讲, 产业转型即指从旧的产业结构布局转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下面,我们先从经济发展阶段开始分析产业升级与转型。
刘易斯拐点是在分析一国工业发展进程的时候常用的一个理论框架。
图中横轴代表劳动力的数量,纵轴代表工资水平。由左到右向下倾斜的线D1、D2代表的是劳动力的需求;由左向右从平直到后来倾斜上升的曲线代表劳动力供给。
在工业化开始的时候一个国家农业人口占到多数,比如一个国家有一亿人口,其中8000万是农业人口。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工业需求的劳动力也会增加,在图中就会显示为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右移。因为这个国家的大部分人口还属于农业人口,所以有很大基数的富裕劳动力,这时即使工业扩张劳动力还是属于过剩的(比如中国90年代和刚刚入世的几年,经济高速增长但是入城打工者的工资却增长缓慢),所以工资增长有限——在图中体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平直的那部分。因为工资水平低,企业不必提高单位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只靠简单的规模扩张就可以保证利润增加。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量工业人口转为农业人口。这时这个国家的农业人口可能从8000万减少到了2000万,这时农业劳动力中的富余劳动力基本以消耗完毕,劳动力已经不再过剩,工业再要扩张规模增加雇员必然导致工资增加(从D1到D2)。这个劳动力从过剩到相对紧缺的转化就是刘易斯拐点----图中那条虚线。
与刘易斯拐点联系密切的一个经济变量是人口红利。当人口年龄结构处在最富有生产性的阶段时,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和高储蓄率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额外的源泉,这被称作人口红利。相应地,一旦人口转变超过这个阶段,人口年龄结构因老龄化而在总体上不再富有生产性时, 通常意义上的人口红利便相应丧失。
接下来继续引入另一个相关的概念:“微笑曲线”:
人口红利阶段,我国大部分产业结构都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利润率低;发达国家的情况就很不一样,产业链两端贡献的价值要远多于中间。中国这个市场的获得,依靠的是低成本特别是低人力成本的比较优势。
然而,近年来,这张年轻的面孔正在失去魅力。最近几年跨国企业将业务撤离中国,搬回本国或者移师东南亚、非洲已经渐成趋势。在国际分工中,中国制造业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获利最少的分工区间。人口红利的消失,被认为是外商投资中国制造业发生转移的最大因素。在国际竞争中,中国制造最大的传统优势正在丧失,新的优势并未出现——产业升级仍在半途。
在发展的过程中,刘易斯拐点不一定指一个时间点,也可以指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到达刘易斯转折点,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为只有通过了这个转折点,传统经济部门与现代经济部门的劳动边际生产力才开始逐步接近, 以至最终达到消除差距,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消失的商业化点。中国到底到没到刘易斯拐点学界还有争论,但是至少接近拐点基本上可以得到共识。在这一时期,劳动力成本必然出现较快上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而如果企业不能提高生产率、创造出新的人口红利、逐渐转向利用新的经济增长源泉的话,就会出现越扩张利润率却越低的情况。经济转型转的就是从规模扩张转向生产率的扩张。
那么,我国目前的劳动生产率是怎样的呢?
如图所示,图中纵轴显示的是一个国家劳动力的平均生产率,横轴是每个劳动力的平均资本保有量。在图中日本最高,其次是美国,其他G7国家处在图片中心位置。中国在左下角,红色的轨迹就代表我们从2001年到2010年的进步。我国劳动力的平均生产率也只有美日的1/7左右,欧洲的1/5左右,韩国的1/3左右。
我们再看一张图。
图中黄颜色显示的部分是我国每年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虽然数据只到2010年,但是可以明显看到生产率的增长速度2007年以后明显减缓(最近几年的数据延续了这一趋势),可以说经济增速的相对下调主要原因是生产率增长减缓。
由以上两张图我们可以知道,我国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了经济增长速度。
由此可见,中国发展已接近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生产率低下,制约着经济发展,因此产业升级转型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迫切要求。中国产业升级之路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凌文昌,邓伟根.产业转型与中国经济增长.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12月,第12期.
[2]邓伟根.20世纪的中国产业转型:经验与理论思考.学术研究,2006年08期.
[3]中国制造的“哭泣曲线”:跨国企业夺门而逃.21世纪网,2012-09-04 .
[4]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拐点.经济研究,2010年第4期.
[5]詹浩勇.我国产业结构变迁与就业的互动关系探讨[J].现代经济探讨,201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