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意课堂 诗意语文

2015-08-19何洋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5年7期
关键词:美感陶渊明语文课

真正的语文究竟是什么样的?也许引人哲思,抑或荡涤心灵,总之,它应该是诗意的、充满想象和浪漫情怀的。那么,在平时的语文课中,如何才能真正让学生十足地体会到语文的味道呢?

其一,抓住契机,激活学生。

可以这样说,教学契机无处不在,它其实就是课堂上学生活动的亮点,比如他们独特的见解、别样的观点、萌发的灵感等等。当然,也有可能是某些难点让学生一时无法跨越知识的障碍,无论怎样,都需要老师用自己知识的底蕴和精神的底色捕捉那转瞬即逝的思维火花,彰显他们的个性,启迪他们的智慧。

有一次我因为重感冒而嗓子嘶哑,几乎说不出话来,于是,上课前便即兴在黑板上写下了一首打油诗《病隙偶感》:“秋意渐浓染微恙,倦客独怜空惆怅。媛琳繁梓风范足,九班学子逸兴畅。”(媛琳、繁梓是我的语文课代表)接下来的这节课上得尤为顺畅,嗓子的嘶哑竟一点也没有影响到语文课的美感,甚至,还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写了两首《回吾师》送给我:“凌乱秋雨易断肠,勿于彷徨多感伤。微恙怎可至心怅,铿锵师骨任抑扬。”“茫茫秋雨落宜昌,执教罗敷染微恙。婵媛玫瑰台上放,孔门之后助同窗。莘莘学子齐奋斗,教师因感作诗扬。为学是本何足挂,且看日后创辉煌。”顿时,一股暖流溢满心田。

同样,去年教师节,我收到了我所教的十五班同学们写在一张大卡纸上的各种祝福语,其中,彭程同学的藏头诗尤其吸引我:“何顾字词枯与涩,老将语文讲生花。师德高尚人亲近,教学相长学子夸。师表为人固含累,节节高升定可期。快意课堂师生喜,乐此不疲尽解颐。”特别是“解颐”这个词,前两天刚刚讲过,用在这里恰到好处。我也即兴和了一首藏头诗《酬彭生赠诗兼寄十五班诸同学》送给同学们:“语韵清雅君子心,文光射斗真性情。学程漫漫鲲鹏志,好成未来登青云。十年寒窗帔星月,五字新题壮怀骋。必有摛藻高吟罢,胜章独擎冠群英。”

像这样的互动,在我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不知道是我影响着学生还是学生感染着我,总之,我们都能从中找到乐趣。

其二,创设美感,滋养学生。

语文,为人做任何事情提供了一个人文、心理和情感的背景,她能够让你自然流露出一种文化的底气和精神的意蕴。的确,这种底气和意蕴就是你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是语文课带给你美感的结果。所以,一堂好的语文课能够滋养学生,让他们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生命的价值甚至人生的真谛。其实,语文课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诗般的意境,教师就应该像一片神奇的海滩,让学生俯拾美丽的知识贝壳。

在这里,我主要说说导入环节。语文课的导入最常见的方式应该是介绍与作者相关的内容,但即便是最平常,也应该变换方式,有所选择。比如,讲《归去来兮辞》,我就用林语堂先生的《人生的爱好者:陶渊明》这一短文来导入,因为学生在之前的积累中已经对陶渊明有了初步的了解,再按部就班地讲生卒年、讲字号、讲“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就显得索然无味了。而林语堂先生的这篇文章介绍了陶渊明的喝酒、弹琴,讲述了陶渊明的谦逊、简朴,把陶渊明描绘成一个心地坦白的田园诗人、一位智慧快活的善良老人,这样的陶渊明当然更立体,更让学生想走近、想亲近。再比如教学《项脊轩志》,我的导入就是名人的书斋名。因为,书斋,一直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家园,也是他们放牧思想的田园。梁启超的“饮冰室”,语出《庄子》“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表现了梁启超面对国家内忧外患时内心的焦灼;冰心的“力构小窗”表明了自己在鞭策下前进的坚定决心,以及书房简陋但小窗高雅的乐观心态;曹雪芹的“悼红轩”则体现了他在《红楼梦》中对由女性所代表的美的毁灭的深沉哀悼等等。

这些有趣而又富有韵味的小材料不仅能让同学们兴致高涨,迅速把他们带入美丽的文学殿堂,而且还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都有可能发生变化。所以,教师自身的素养和积淀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常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实课堂又何尝不是语言的艺术!尤其是语文课堂,更是要上出美感。所以,平时无论是开场白、结束语还是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的点评,用语上都要尽量简洁而富有艺术性。

其实,课堂上产生思想碰撞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动情点,关注学生的细节,关注学生学习中的矛盾与波澜,关注学习中的哲理,不失时机地激活学生。作为老师,我们都期望自己能在这样的过程中更有教养,更富情趣,更具亲和力,更懂得生命的崇高,更能够理解、尊重和珍惜学生;同时,也期望学生能在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上感受到美丽、真情、雅趣和力量。

何洋,语文教师,现居湖北宜昌。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感陶渊明语文课
语文课文
几何映射
秋冬的暗黑浪漫
陶渊明失败了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不一样的地面美感 地砖扮靓空间
自然美感的桌子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