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杀相爱,“滴滴”与“快的”这样修成正果
2015-08-18
如果说,非要找两句有逼格的话来铺垫全文的话,我觉得是:此次合并成为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未上市公司的合并案,新公司也成为最快进入中国前十的互联网公司。对于滴滴和快的,人们之前的记忆和话题莫过于狂砸补贴奖励争夺市场,但就在2月14日,滴滴和快的始料不及地曝出要合并了。是谁在撮合这次合并?这究竟是一次“突发性”事件,还是一次“蓄谋已久”的大团圆?
其实了解内情的都知道,在滴滴和快的竞争过程中,合并问题已谈过多次。很多投资机构表示希望在双方合并后投资,高盛就是其一。
最早撮合双方合并的是快的方面的天使投资人李治国。除了给与资金支持,他还邀请了吕传伟加盟快的。滴滴方面,天使投资人王刚也在极力撮合。2014年,在滴滴获得腾讯和中信的B轮融资后,李治国撮合吕传伟和王刚见面喝茶,后来还联系上了滴滴的CEO程维。
但合并能如此神速还得归功于华兴资本CEO包凡和柳青。IT行业教父柳传志的小女儿柳青是个厉害人物,2014年从高盛直接投资部董事总经理职位离职进入滴滴担任总裁。加盟滴滴前,柳青就曾和快的接触过,所以她也是双方快速达成合并意向的关键。滴滴A轮投资机构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表示:“2013年下半年,在快的收购《大黄蜂打车》之前,(当时)还在高盛的柳青曾亲自组织过一次双方谈判。”当时阿里巴巴投资部的谢世煌和吕传伟也在场,但因为双方对股份估值比例期望值差距太大,没有谈拢。
而曝料也显示,柳传志也是此次合并的关键人物,曾被马云请来居中调停。柳传志作为父亲帮助女儿柳青在事业上更上一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而柳传志的联想控股旗下的神州租车也已经登陆资本市场,并涉足专车领域。滴滴和快的合并后的新公司与神州租车存在整合可能性,这可能是柳传志出面的重大原因。
总之,停战止血并结为秦晋之好,是各方力量撮合博弈的结果。因而即便几经波折,但也你情我愿“皆大欢喜”。
从官方发布的消息可以看到:“滴滴CEO程维及快的CEO吕传伟将同时担任联合CEO,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最近人们最关心的乘客补贴和司机奖励问题官方也有了回应:“两家公司合并后仍将以提升用户出行体验为业务方向,针对乘客的红包补贴和司机的奖励仍继续发放。”
尚且不论在双方合并而成的新公司中,滴滴是否如传言享有55%(又传52%)的股份,占据了主动。在公司治理上,新公司采用CoCEO二元化共享权力结构,试图能避免恶性竞争,保留双方优良基因,为未来双方独立平行开展业务铺垫,但二元化权力体制在中国几乎不可能获得成功,中国创业型公司更需要执行力甚至独断力,松散化管理的Co-CEO制最多是个过度,是为稳军心临时许下的善意承诺,是以滴滴和快的必定有一方会套现退出。
而对用户和司机的继续补贴奖励也只是权宜之计。一是稳住市场,因为一旦取消必定导致大量用户和司机流失。二是为了继续培养用户习惯,目前摇手打车仍然占绝大多数,手机打车的习惯仍需培养。除非绝大多数用户外出时,首先想到的是用手机打车,否则奖励和补贴无疑是培育市场和拉拢用户的最好手段。另外,双方的投资方腾讯和阿里巴巴不会放弃利用滴滴和快的来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钱包》服务,毕竟移动支付影响着两家巨头在移动互联网的格局和成败,而打车市场是绝佳的移动应用场景,腾讯和阿里巴巴都需要让用户和司机养成支付习惯。
所以未来更有可能是两家公司的整合和协同。通过数据整合与信息共享,用支付习惯拴住用户,把市场做透,降低司机空驶率,提升运营效率,从而进一步实现商业化。
其实对于滴滴和快的的合并,大多数人仍感到很惊讶—不敢相信业务市场重合度如此高、竞争如此惨烈的死对头能走到一起,这不符合正常的商业逻辑。而这恰好就是商业的真相:中国式公司治理、投资人商业谋划和市场竞争推动的博弈结果。
首先这是恶性竞争带来的成本压力。烧钱大战本就有非议,而涉足到专车等市场后,烧钱更加凶猛,一个月随随便便就能烧掉几亿元人民币,是个无底洞。但即便两家都拥有超7亿美元融资,如果继续烧钱,最后也是两败俱伤,陷入资金链断裂窘境。正如快的CEO吕传伟所言,这场拉锯战“不可持续”,陷入恶战快速失血的滴滴和快的都不想骑虎难下,更不想成为恶性竞争的牺牲品,因此合并成为唯一出路。
其次,资本充当了幕后主要推手,滴滴和快的之争也是他们身后的腾讯与阿里巴巴之争。但这样的较量投入巨大,大家都无意恋战。另一方面,在高速迭代的资本模式下,以滴滴和快的的烧钱速度,再加上政策未明和盈利方式尚不明朗,再融资基本不可能,2015年完成IPO是最好的归宿,如若继续恶性竞争,投资人的利益将可能受损。况且经过多轮融资,双方创始人的股权已被摊薄,话语权更多在资本方,合并也是投资人套现离场的极佳方式。对此,下文还有详细分析。
再者合并有利降低监管危机,提高抗风险能力。目前仍有部分地方城市监管部门视打车软件是在扰乱现有市场秩序,传统出租车行业对打车软件也颇有非议,黑车泛滥和传统出租车司机罢工事件也与打车软件不无关系。如若两家合并成为一家“超级大公司”,市场话语权自然增强,甚至能影响行业监督决策,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
而从市场本身,滴滴和快的合并也存在积极因素,有利于发挥本地化优势,集中网络效应优势,拉开和其他竞争者的距离,成为真正的市场领军者,获得一个500亿~1 000亿美元的市场机会,新造下一个千亿级公司。
从表面看,滴滴和快的的合并瞬间在中国出行市场上诞生了一个巨无霸,新公司的市场份额似乎也在证实这点,但真相并非如此简单。
打车市场仍未定数,滴滴和快的的合并让新公司在打车市场和专车市场的份额快速壮大,竞争对手或因此陷入尴尬境地。但当年优酷土豆合并案也给出了不同答案,合并后的优酷土豆非但没有弄死第三名,反而让排名第四的爱奇艺吞噬原本属于土豆的市场份额成为行业第二。因此易到用车等公司不必太杞人忧天,出行市场仍有机会。
但实际上,竞争对手们对此次合并的看法却有点让人谛笑皆非。《AA租车》表示:“打车软件毕竟是信息平台,而且两者之间的数据本身也有极大的重合性,《AA租车》属于专车领域,我们只是想做点儿靠谱的事儿,把出行做好,实现从方便出行到智慧出行的飞跃。”这显然可以看作是在回避。《神州专车》又称:“专车业务的本质是‘专’,包括专业的车辆、专业的司机和专业的管理。《神州专车》将坚定地按照自己的发展战略,强劲推进专车业务。”同样对滴滴和快的的合作避而不谈。《易到用车》则称:“两个长得特别像的,产品节奏一模一样的,运营方式也一样的公司合并了。而易到还是易到,市场上唯一支持用户选车的专车。”倒是强调做好自身态度积极。这从侧面恰好反应了滴滴和快的整合之后的双品牌发展之路,仍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出行之战还会继续,无论是打车还是专车。合并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也是另一个时代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