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毛泽东萍水相逢之后

2015-08-18卞权

文史博览·文史 2015年7期
关键词:许先生毛泽东上海

卞权

救驾:毛泽东的一封亲笔信

许志行先生系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写作教研室主任,是我入学后的第一位写作导师。师友张步云先生1999年曾在美国《世界周刊》撰文评述:“当年的(上海师大)中文系可谓藏龙卧虎,教育界及文艺界的顶尖学者云集于此……”然而,十年浩劫中,这里一度成为内斗不息的重灾区。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亲撰的评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一股恐怖的“斗鬼风”迅即波及上海师大。记得在校园大门内悬挂着《毛主席去安源》的巨幅油画像,一大批颈系草绳,胸挂罪名招牌的教授、学者的“黑帮权威”们,一排排、一行行,跪在毛泽东像前请罪,其中有中文系主任、《上海文学》主编、著名作家魏金枝,著名楚辞、唐诗专家马茂元教授,还有闻名国内外的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朱雯教授,以及著作等身、创作达一千多万字的胡山源教授、著名戏曲专家章荑荪教授、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弟子王乘六教授、《说文解字》专家罗君惕教授、传唱全国的抗美援朝歌曲《当祖国需要的时候》的词作者任钧教授、驰名中外的《上海——冒险家的乐园》的译作者及先秦文学专家包玉珂教授等。“士可杀,不可辱”,一些不甘屈辱的师长,竟至殉道,匆匆永诀。在“斗、批、改”中,上海师大先后有22名教职员工非正常死亡。

那年头,有幸逃脱厄难的老师,实在寥寥。令人蹊跷的是,在大批遭灾的文化名人中,却不见许志行先生的影踪。按说,当时他已年逾花甲,也算是30年代文艺黑线人物,又是系里写作教研室的“当权派”,缘何未被打入“牛鬼”另册呢?

原来,是另有原因的。

当一群红卫兵闯进许家,呼叫着欲抄家揪斗许先生时,许先生于惶惑之中,急中生智拿出了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写给他的十几封信。第一封信用的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红头信笺,人们眼熟的毛体行草是这么写的:志行兄,毋庸来京,后会有期——毛泽东。

当时一封信就足够风光了,何况十几封!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红卫兵立即被吓傻了,在全国亿万人民早请示、晚汇报,“万寿无疆”响遍神州的“造神”运动中,先生凭恃毛泽东的一沓亲笔信,就把红卫兵的气焰压下去了。红卫兵们望着这个恂恂如乡巴佬的矮老头儿,顿时肃然起敬。当即偃旗息鼓,匆匆溜出寓所大门……

得此庇护,恩师在那“臭老九”斯文扫地的十年浩劫中,将毛泽东给他的书信复制件配了镜框,悬挂于客厅中,不啻于借助钟馗打小鬼,终于幸免于难。

奇缘:萍水相逢毛泽东

许先生为人低调内敛,故“文革”前,他与毛泽东之交的渊源轶闻,一直不被外人所知。“文革”后被人传闻,让外界看来,似乎罩着一层神秘色彩。

许先生原姓潘,1901年4月出生江苏吴县。自小家贫败落,于11岁那年入赘许家,易名为许志行。

许志行少年时代即浪迹江湖,先被养父母送到上海闵行一爿酱园店当学徒,早起晚睡,站柜台、跑腿、干家务。他不堪忍受奴隶般的学徒生活,一心想背书包上学堂,于是逃回家中。许家又将他送到浙江嘉兴去当学徒,做了不到两年,他又逃回家,为此,养父母火冒三丈,索性将他送至离家更远的地方——湖南长沙的一个亲戚家,托人荐入一家五金玻璃店当学徒。岂料,三天后他又离店出逃。

出逃的许志行凄楚苦闷,沿着粤汉铁路步行到武汉,乞宿在汉口一家小旅馆里,那时他才18岁。让他预料不到的是,在这里,他居然和一位时代风云人物、后来成为新中国奠基人的毛泽东不期而遇。1919年间,毛泽东已在长沙发起新民学会,筹备赴法国勤工俭学活动。毛泽东当时已是湖南学运的领导人,正以驱逐军阀张敬尧赴京公民代表团团长的身份进京请愿,从长沙出发,途经武汉,也下榻在这家旅馆,巧遇落魄流浪的青年许志行,从而揭开两人私交的序幕。

26岁的毛泽东,看着破衣褴衫、面容饥瘦、情状窘困的年轻人,热诚地询问道:“你叫啥名字,从么子地方来,要到么子地方去?”

“我叫许志行,是从长沙逃出来的……”

毛泽东又问:“说给我听听,为啥要逃?”

于是许志行就把自己的家世遭遇,以及自己厌恶学徒生活,一门心思想读书的愿望,详细地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对许志行的悲凉遭遇深表同情,对他决心读书成才的志向很是赞赏,他劝慰说:“别难过,小小年纪,流浪在外总不是一回事,我想办法帮你回吴江老家。”许志行哀求说:“回家也没出路。毛先生你还是帮我介绍一份工作,寻一碗饭吃,以后有机会,我还是要上学堂。”

此时的毛泽东只是路过武汉,实无熟人相托,便诚恳地对他说:“我马上要去北京,一时找不到熟人帮你介绍工作,你先暂时回家乡等待机会,你把通讯地址留给我,等我北京办事回到湖南之后,我一定帮你出来继续求学,你看如何?”许志行点点头,接受了毛泽东的忠告,第三天就跟着毛泽东搭长江轮船到了上海。

毛泽东来沪的目的是送蔡和森、蔡畅、向警予一行赴法国勤工俭学。抵沪后许志行和他们一起住在“环球中国学生会”。又过了三天,送别了蔡和森等人,毛泽东给许志行买了一张回家的火车票,两人暂时分别于上海滩。

回家后,许志行忍受了家人的责罚。不久,毛泽东从北京寄信给许志行,继续安慰鼓励他,并寄给他《新生活》《新青年》和《星期评论》等进步报刊和宣传新文化的小册子。许志行读后,求学读书的心更加急迫了。

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胜利后,毛泽东返回长沙,担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主事(教导主任),并筹集资金在附小高年级部创办了“成人失学补习班”。此后,毛泽东即致信通知许志行急赴长沙入学。许志行惊喜万分,当即悄然离家直奔长沙。毛泽东引荐他进了“成人失学补习班”读书,并担负他的一切生活、学习费用。与此同时,毛泽东的两个弟弟毛泽民、毛泽覃也在附小六年级读书。每逢暑假、寒假,许志行便和毛泽民、毛泽覃一起回韶山,在毛泽东家阁楼上温习功课,并在那里过新年。

及至1922年,毛泽东亲自介绍许志行和两个弟弟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许志行在毛泽东的帮助下,在长沙读了近两年的书。由于许志行是外省人,不能报考免费的湖南师范学校,毛泽东就建议他报考浙江省立师范学校,也是免费的。不久,许志行返回浙江,果然考进了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在整个求学期间,许志行的买书钱和零用钱,大部分仍由毛泽东资助。为了不辜负毛泽东的恩情,许志行治学刻苦勤奋,写得一手好文章,深受国文教师俞平伯的赞赏。1924年,许志行由俞平伯书荐,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月报》上,接连发表多篇短篇小说。直到1929年止,他精选了其中十几篇小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孤坟》,引起了当时文坛的关注,也得到了评论家茅盾及俞平伯的评赞。

1925年5月30日,“五卅惨案”在上海发生后,许志行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投身革命。

此后,许志行因地下工作的辗转调动,被迫失去了和党组织的联系。但他心中始终惦念着自己的领路人和恩兄毛泽东。

感恩:“这个大人物没有忘记我这个小人物”

随着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节节胜利,1949年3月,毛泽东进了京城北平。此时,许志行正在上海格致中学执教,当时上海尚未解放,许志行夜夜卧听市郊传来的隆隆炮声,心中想念毛泽东,便设法给北平的毛泽东发了一封信。毛泽东收到许志行的信之后,曾托新华社的同志私下带给许一封回信。

当时上海临近解放,国民党当局实施大逮捕,军警到处抓人。一天,这位新华社负责转信的人突然慌里慌张地寻到格致中学,告诉许志行:“毛主席托我转交给你的信,被我丢失了,我担心被敌人捡去,给你造成意外危险,因此特来通知你,请许先生赶快避开一段时间。”许志行闻讯后,便立即离开格致中学及自己的家,转移别处躲避了一个多月。

及至1949年5月27日,陈毅率领第三野战军解放大上海,毛泽东的名字,随着广播、报纸、歌声传遍黄浦江畔。许志行看着毛泽东的画像,分外亲切兴奋。6月10日,他满怀激情给毛泽东寄信。日理万机的毛泽东在国庆节后回复了许志行一封信。信云:“志行兄:毋庸来京,后会有期——毛泽东”,还勉励他“你在上海教书甚好,教书就是为人民服务”,并回复了他询问的有关情况。

此后,又陆续通了多封书信,毛泽东还邀请许志行到北戴河避暑,到京城做客。赴京期间,毛泽东指定专人接待许志行,并在中南海丰泽园特设家宴款待,所上饭菜都是毛泽东亲点的湘菜佳肴。席间叙谈甚欢,江青也出席作陪。

1957年暑假,毛泽东特地安排许志行重访韶山冲。毛泽东亲笔给韶山乡人民委员会和生产合作社委员会写信,要他们“以朋友的态度,接待他,告诉他一些事情”。毛泽东从自己的稿费中,支取了500元,赠送给许志行做往返旅费。许志行在韶山小住多日,受到当地乡政府和乡亲们的热情款待。故地重游,他感慨万端,“为有牺牲多壮志”,30多年前在韶山老屋,朝夕相处的毛泽民、毛泽覃兄弟,均已隔世相望了。

凭恃与毛泽东的奇缘世交,许先生终于安度十年浩劫,于1983年10月11日平安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猜你喜欢

许先生毛泽东上海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开在心里的花
1949,毛泽东点将
攀爬的姿态
许先生,谢谢你的扒鸡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欢乐上海迪士尼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