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心思不用猜,我们告诉你
2015-08-18孙立峰
孙立峰
高一
心里在想啥?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孩子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感情变得内隐,即内心世界很活跃,但外部表现不明显,较“闷骚”。这总阻碍父母跟孩子相互了解。
学习遇到啥?高中的学习深度和难度,较初中又上一个新台阶,跨度很大,特别是数学、英语和物理。很多孩子都是上课能听懂,课后作业也认真完成,结果成绩不理想,有些孩子会不及格,症结就在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差,综合学习能力急需提高。在高中阶段,孩子不能掉队,有问题赶紧解决、补上,不能拖。各科学习都是知识的延伸,并且有很强的关联性,一个知识点或是知识模块出现问题,会导致这个科目的学习遇到瓶颈,应该趁月考之后对问题进行整理和有效解决。
高一最重要的事儿:
1.重视高一。多年的高考经验显示:对高一的重视程度和三年后的高考成绩成正比关系。
2.发现漏洞、及时弥补。高中学习比较紧张,发现漏洞千万不要以太忙、太累为由任其存在和发展。
3.成绩波动、正确看待。在高一,学习成绩有波动是很正常的事。一般来说,只要适应了高中老师的讲课方式、掌握了高中知识的学习方法,成绩都会逐步上升并且趋于稳定的。
高二
心里在想啥?两极分化日益明显,导致不同心理状态。高一一年下来,学生已经明显分层,即所谓优生和差生。对优生来说,兴趣上升成为乐趣,好奇转化为求知欲和探索欲,于是充满自信,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获得成就感。另一部分学生在高一的学习中(尤其是在考试中)屡遭挫折,极自卑,对学习越来越灰心,甚至害怕,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学习成绩再下跌,自信心进一步被冲击,造成恶性循环。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热情不高,处于一种淡漠被动状态。
学习遇到啥?对高考既期待又恐惧。高考不远不近,很多孩子既期待又恐惧,具体表现在上课和学习的时候容易走神和分心、易受干扰、经常会幻想将来等。他们感到很紧张,有的学生恨不得立马就高考,不用再这样担惊受怕,这种期待容易导致焦虑;但是他们一想到真正高考,又感到莫名的恐惧,怕自己考不上理想的大学,所以有时宁愿在幻想中满足,于是容易走神和分心,在回过神之后又感到内疚和后悔。
有啥小动向?“恋爱”现象剧增。一方面是因为孩子身体发育成熟了,另一方面是因为高二的孩子已经熟悉了环境,熟悉了老师和同学,暂又不用高考,同时又要承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非常需要理解和关心,然而,所有人只关心他的学习成绩,于是迫切希望得到心理抚慰。具体表现为:很多孩子想恋爱,但是没有找对象,或者是单相思;有的孩子不想恋爱,但是却有很多异性喜欢;也有不少已经堕入爱河的。他们想恋爱,但是大人们不同意,所以很多已经恋爱和准备恋爱的学生感到压力山大,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高二最重要的事儿:
1.均衡发展。高考录取依据总成绩,只要没有严重偏科,即便各科都成绩平平,在高考中也能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
2.提前备考。高考考的是整个高中三年的知识,而不只是高三的知识。不要认为高考就是高三的事情,其实每个阶段都是在备考,都是在为高考打基础。
3.强化基础。很多知识是在以后的学习中必须要用到的基础知识,所以如果发现哪一部分没有完全掌握,千万不能等到高三复习时再去解决,要尽快补上。
高三
心里在想啥?此阶段孩子的社会意识已经接近成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现实问题有自己的独立见解。随着备考时间的减少,在思想压力和心理上的波动都会比较突出,出现信心型、迷茫型、放弃型三种形式分化。
信心型的孩子,有明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扎实,方法科学,学习能力强,各科平衡发展,历次考试成绩稳定,对高考充满信心。
迷茫型的孩子,渴望考入理想大学,但由于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当,成绩被动。成绩不进步或下降时,比较消极;考试进步时,又充满斗志。自感考大学有难度,对前途感到迷茫。
放弃型的孩子,基础太差,或者经过努力但成绩没有进步,或者学科发展很不平衡,以为“考大学没指望”,以致成绩越来越差,甚至最关键的时候自暴自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