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2015-08-18张正勇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网络环境数学课堂教学

张正勇

【关键词】网络环境 数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106-02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网络环境教学将会成为一种常态。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也能让教师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与学生平等交流。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正以它独特的魅力悄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得以实现。

一、利用网络环境,创设学习情境

利用网络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可以让呆板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且充满趣味,使深奥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于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升,吸取新知。在网络发达的新时代,教师只有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例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笔者先在网络上查找适合本课内容的资料,最后确定了能很好地体现本课学习重点的动画《唐僧师徒四人分西瓜的故事》,并利用网络下载该动画,拿到教室播放:盛夏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烈日下,唐僧师徒四人艰难地走在通往西天取经的道路上。大家口渴难耐,猪八戒就去找来一个西瓜解渴。孙悟空说:“咱们四人平分,每人分得四分之一。”唐僧和沙僧频频点头表示同意。贪吃的猪八戒不高兴地说:“西瓜是我找来的,应该多吃一些,我要吃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猪八戒的话音刚落,其余三人就哈哈大笑起来。播放完录像,笔者及时提出问题:“你知道他们为什么取笑猪八戒吗?”由于动画场景历历在目,学生们很快便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出八戒要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是吃了亏的。

事实证明,利用网络资源创设的动画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对烈日、大地、西瓜和人物对话非常感兴趣,并且记忆深刻,很好地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

二、借助网络环境,亲历学习过程

让学生自觉主动地经历学习过程,就是为了让他们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多方位地思考,发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动脑思考,用手操作,而且眼、耳、口等多种感官并用,既锻炼了协调能力,也提高了自主探究的能力。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资源设计出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学习内容,从而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在亲历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整合所学知识。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如果从以往的经验出发,往往是由教师提供几张年历,让学生从这几张年历中归纳出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是大月,有多少天;哪几个是小月,有多少天;二月份有多少天等。然后教师再总结出几句顺口溜: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唯有二月二十八,闰年还把一日加。这样教学,能记住这一规律的学生屈指可数,而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任意年份的日历,然后让学生观察思考,从而获取大月、小月、特殊二月等知识。由于这一过程是学生亲身经历和亲自感受的,因而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历历在目,印象深刻,掌握得扎实牢固。接着,教师还可以设计问题:“为什么二月会有28天或29天呢?”然后,再让学生上网查阅,自主探究这一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只提示学生选取12年为一段,查阅二月份日历)。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判断,最终得出:二月份中每四年中就有一年是29天,称为“四年一闰”。

上述教学中,对于大月小月知识的学习,学生是自己从网络中获得的。在海量的网络资源中,学生自己查找与本课知识相关的内容,自主探索规律,得出大月小月的天数,体现了新课改提倡的“自主探究学习”精神。尤其是对于特殊二月天数的探索,由于采用了开放式教学,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观察、判断、推理知识,亲历了学习的过程。这种主动探索知识的学习习惯一经养成,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依靠网络环境,加强知识应用

数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也就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应用知识的过程也是促进知识理解和技能掌握的过程,更是学生积累经验的过程。检验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主要通过教材中的练习得以体现,因为只有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才能反映出是否理解了知识。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来为练习服务,使学生能对练习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练习,为学生的知识应用提供了思维空间,强化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仅使学生很快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而且也能让教师从中得到信息反馈,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例如,在教学完“有余数的除法”一课、进入练习应用环节时,笔者事先从网络资源上找出“把10根小棒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该怎样分呢?”的练习题,然后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以前在分东西的时候都是正好分完,没有剩余,现在我们接触有剩余的分法了,你会分吗?分分看。”说完,笔者利用多媒体出示该题,并让学生在电脑上操作。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分对了电脑就会发出“你真棒”“真聪明”的赞美声,答错了就会出示“再想想”“再动脑筋”的提示语。利用电脑的反馈功能,学生既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又能很好地维持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应用。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复习”一课,在知识应用这一环节,笔者在网络情境下为学生准备了难易程度不同的习题。学生浏览习题后,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进行练习。利用网络环境创设一个可供学生个性化选择学习内容的平台,能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知识水平自由选择难易程度相适宜的题目,达到了分层施教的教学目的。如果学生答错了题目,还可以在网络提示下获得解题帮助,从而掌握所学内容。当然,以网络平台设计练习,还应遵循“让学生在玩中学”的原则,如让每一层次的得分优胜者,获得一个卡通奖励。通过近似游戏的练习设计,促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而增强学习热情。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必将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当学生遨游在网络海洋时,教师会欣喜地看到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能力、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未来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作为教师,务必要重视和正确使用。

猜你喜欢

网络环境数学课堂教学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