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燃学生写作兴趣之“火”

2015-08-18蔡霓虹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人教版习作笔者

蔡霓虹

【关键词】写作 兴趣 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93-01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小学生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学习活动依赖于强大的兴趣支配。”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与语文教学能否引起他们的写作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此,笔者基于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需求,努力于灵动仿写、深入生活、多元评改三个方面点燃学生作文兴趣之“火”,消除学生怕写作的念头,鼓舞他们写作的热情。

一、灵动仿写,点燃写作兴趣的“火苗”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强调:“人类大部分的语言能力是在强化条件下模仿得来的。”在作文教学中,利用现成的语言范例灵动仿写是作文教学的基础,更是作文教学中一簇炫目的“火苗”。笔者依托教材,引导学生从句子、段落到整篇文章,从选材、立意到篇章结构、语言风格多个层面灵动仿写,降低了写作的难度,有效提升了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时,笔者着重分析“远望水天相连……俯瞰清澈明亮的海水”这一句子,引导学生针对“远望”“俯瞰”的写作顺序进行仿写。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思路,还能熟练地运用比喻手法进行润色,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与信心。如生1写道:“远远望去,山坡上翠绿、粉红、鹅黄,一片花花草草的海洋让我不由地迈开脚步,扑向它的怀抱;低下头来,一丛小草好像刚刚从大地妈妈的怀抱中钻出来,新绿新绿的……”生2写道:“春天就是一条长长的画廊,有像缀满颗颗珍珠的‘富贵籽,有像吹着彩色小喇叭的‘朱顶红,还有枝条弯弯曲曲的‘海棠花……”教师深入挖掘素材,学生灵动仿写有了依据,其心中就能燃起写作欲望的“火苗”。

二、深入生活,燃起写作意识的“火焰”

写作即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社会、人生的认识,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深入自己的生活,以手写心,调动写作的积极性,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好的文章植根于现实生活这个源泉,教师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提炼文章主题,运用生活化的语言再现生活中的精彩,就会让生活成为作文教学中一团熊熊的“火焰”,升华学生写作的兴趣与能力。比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7”时,写作内容是“面对浩瀚星空和皎洁月色的联想”。学生的习作大多是月圆月缺、流星飞逝、银河灿烂,还有牛郎织女、嫦娥玉兔的传说,“神九”“神十”载人飞船的升空等内容,这样的习作内容贫乏,大多生拼硬凑,毫无新意。为此,笔者重新提出了“想象源自于生活”的要求,要求他们的作文要渗透浓郁的生活气息。有的学生联系爸爸妈妈吵架,想象一家人到了月亮之上,和和睦睦、相敬如宾,过着幸福的生活。有的学生写:“到了银河系里,小朋友们再也不用做小山一般的作业,课余时间可以做游戏、看电视,甭提多惬意了。”还有的学生在星空里找到了和自己一样喜欢玩悠悠球的伙伴……这样的想象作文因为有了生活的气息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学生们不再拒绝作文,写起文章来也有话可说了。

三、多元评改,形成写作信心的“火炬”

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多由教师包办,存在流程闭塞、忽视学生主体、反馈不够及时等弊端,不但没有起到应有的评改效果,还影响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此,笔者坚持多元评改的作文教学理念,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活动当中,大大升华了学生的写作信心。比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4”要求记叙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在学生们交齐作文本后,笔者随即开展了生生互评的评改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评改得非常认真,严肃地指出了几名学生的作文内容纯属抄袭,还对其中“带电的报纸”“我这样分离盐巴和胡椒粉”几篇文章给出了高度的评价,并对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错别字、不规范的标点、病句等进行排查,促进全体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受到这次成功作文评改的影响,在后来的写作中,笔者不但坚持师生互评,还在终结性评价方面进行了改革,把优秀的作品发表到了班级、学校的黑板报、宣传栏中,同时鼓励学生向各小学生报刊投稿。这样教学,起到了积极的鼓励效果,为学生树立起写作的信心。

特级教师魏书生认为:“兴趣像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捣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要想方设法点燃学生作文兴趣之火,使之发出夺目绚烂的光辉。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人教版习作笔者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习作展示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性能相差达32%
像用QQ一样用M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