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霎那轻如羽,数十载光和热

2015-08-17舒匀

音乐爱好者 2015年6期
关键词:芭蕾舞团舞团芭蕾舞

舒匀

网上的百科是这么介绍谭元元的:舞蹈家,1977年出生,目前为止世界主要芭蕾舞团中唯一的华裔首席演员。她出生于上海,十一岁考入上海芭蕾舞学校,后担任美国三大芭蕾舞团之一的旧金山芭蕾舞团的主演之一,也是参加捷克布拉格世界明星汇演的第一位亚洲人。

尽管谭元元主要在美国生活、演出,但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培养出的最优秀的芭蕾舞演员,是祖国毋庸置疑的骄傲。

我手中的这本《我和芭蕾》,正是谭元元讲述自己芭蕾生涯的珍贵回忆录,2013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我第一眼读到的竟是这句有些坚忍的自白:“舞台是一面放大镜,再细微的瑕疵也无所遁形。”说实话,作为舞者,她完全不善于在文字方面作什么感情渲染,但我还是读出了这句话背后的泪水和汗水、坚韧与艰辛。尤其对于芭蕾舞台上无数天生身体素质惊人的欧美演员而言,谭元元的成就更加来之不易。记得2014年11月,荷兰NDT现代舞团的编舞保罗·莱福德来沪接受采访时,就不无深意地谈到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欧美舞团开始关注亚洲舞者”这个问题,莱福德的回答是亚洲舞者“很努力、积极,有着巨大的责任感”。而谭元元的这本书,正是从一个侧面阐释了“付出”与“美”之间的必然联系。

就寻常的理解,爱跳舞的小女孩,多为天生爱形体之美。但是孩童并不知道,美好的事物大多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纯洁优雅的芭蕾也不例外。当年,五岁的谭元元第一次在电视里看见乌兰诺娃的《天鹅湖》,情不自禁地踮起了脚尖,后来虹口区少年宫舞蹈学校的老师来物色生源,也一眼就相中了“手长腿长”的她。可是,父母的意见不一,到底该何去何从呢?最后,他们决定以一枚硬币的正反说了算——芭蕾!就是这枚小小的硬币,冥冥之中决定了一位成功芭蕾演员的起飞。

刚一开始,谭元元只觉得跳舞很美,很开心,怎么可能想到日后职业芭蕾演员道路的艰辛呢?一进舞蹈学校,她就吃足了苦头,由于扁桃体手术等两次耽搁课程,谭元元刚起步就成为了舞校里的落后分子,为此还哭过好多回。但教她的林美芳老师毫不心软:“要哭?还是要练?只能选一样!”她便一边哭,一边练,基本功也慢慢扎实了起来。

谭元元承认,一次完美舞蹈动作的呈现很可能要重复训练上百次,更需要一些肢体基本功的打底,比如跳绳、仰卧起坐、背肌练习等等,每天经常六至七个小时的超负荷训练让她的双脚小指甲完全脱落,右脚立骨变形,疼得令人窒息,有一次疲劳过度的她竟然在量衣服尺寸的间隙睡着了。

但恰恰是无数单调乏味的细节,凝聚成了艺术的结晶。

到巴黎的那次参赛是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初次蜕变。第五届巴黎国际芭蕾比赛,对于谭元元来说陡然多了一个严峻的挑战:巴黎歌剧院的舞台居然有向前15度的倾斜。这一点她从未料到过,先前在国内更是完全没有经验,加之长途跋涉、水土不服,她几乎心生退意。谭元元低头走到了林美芳老师面前,低声说:“我膝盖疼,上不了场了,我放弃比赛。”林老师说,当时音乐的前奏都已开始,她自己其实也很紧张,可是听到了谭元元退缩的话语,她反而顿时铁了心,一脚把她“踢”了出去。正好,谭元元出场的动作是一个“大跳”,林老师的这一脚反而成为了极好的推动力,造就了一个完美的大跳动作。这场比赛里,谭元元发挥得越来越好,最终以19.2分(满分20分)的高分夺得了唯一的金奖,整个西方媒体都赞誉她是“天才少女”。可是,谁能想到她竟是以那样戏剧性的方式上场的呢?如今回想起来依然如梦似幻。

更宝贵的经历是在那场比赛间歇与芭蕾大师乌兰诺娃的相遇,八十二岁高龄的大师为谭元元打出了一个满分,并嘱咐她:“努力练功,既在技巧体力上下苦功夫,也不能忽视精神领域的追求,而且一定要入戏,用心去跳。”也真是说准了,这句勉励让谭元元铭记了一生。

1995年,已经初露才华的谭元元随上海芭蕾舞团出国演出,被旧金山芭蕾舞团“相中”,开始了旅美生涯。但旧金山的竞争者林立,想要脱颖而出并不容易。这时,又是一场危机成就了谭元元的事业巅峰——由巴兰钦编排、长达三十分钟的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协奏曲》舞蹈突然需要替补,谭元元咬牙一口答应,并在短短一天的时间内靠看录像模仿记住了音乐和动作,努力将巴兰钦舞蹈里特有的不规则感彻底吃透。这一次演出的成功获得了旧金山大小媒体的一致好评,令缺人危机被化解的舞团欣喜不已,于是谭元元顺利地走上了旧金山芭蕾舞团第一位华人首席演员的席位。那是1998 年,她才二十一岁。

成为美国舞团的首席演员之后,压力与荣誉也接踵而来。因为那并非是终身职位,稍有懈怠就可能被淘汰。比如,谭元元最常演、也最熟悉的自然是名作《天鹅湖》,然而舞团有时会让她一人承担“黑天鹅”和“白天鹅”两个角色,这就对她在台上的性格转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演员若只适应于“白天鹅”脆弱与纯真的风姿,很可能一下子难以胜任抒情与爆发力的“黑天鹅”角色——那圈内人士津津乐道的、高强度的三十二圈“挥鞭转”在我看来也许只是挑战的一部分。谭元元说,她从哲学中的辩证统一取经,逐渐摸索出了柔弱与刚强融于一身的感觉,这是她从“用身体跳舞”到“用心跳舞”的转变开端,当年乌兰诺娃的殷切嘱咐仿佛回响在她耳边。

可是,芭蕾毕竟是一门追求完美的艺术,追求完美必然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很多人也许听说过,芭蕾舞演员与伤痛相伴是家常便饭,谭元元身上的十几处伤——骨裂、胯骨错位、腰间盘突出、三次腿上骨折、脚趾甲开裂流血,更是证明了舞者肯为一瞬间的华彩投注无限的光和热,即使伤痕累累也在所不惜的精神。本性有点顽皮的谭元元,因为职业的限制无法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因为怕受伤不能骑马、滑雪,为了保护双脚而减少逛街,为了掩盖芭蕾舞演员的“通病”八字脚和脚趾外翻而不敢穿短裙和凉鞋,为了保证演出质量而每次出国都无暇游览,喜欢甜食却要保持轻盈,诸如此类,太多太多。这些要求听起来非常残忍,好在芭蕾之神在她每付出一分的时候,都会回馈另外一分。

谭元元最痛苦的记忆发生在2005年旧金山的一场《吉赛尔》后,一个大跳的动作过于投入,导致她胯骨脱臼。医生说:“脱臼所造成的撕裂,是身体无法自行修复的,必须马上动手术,且成功率低于30%,术后至少需要休息一年。”一年的时间看似不长,却可能意味着演员舞蹈生涯的断送。当时的谭元元还不到三十岁,正处于艺术的上升期,她不甘心就这样半途而废。在直觉的引导下,她竟然成了自己的医生,开始了自我康复的锻炼。她一边翻阅解剖与骨骼相关的医学书,一边把佛学里集中意念的观想法用于实践,半年后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谭元元不仅庆幸自己走对了这一步,更学会了在这次重创后珍惜台上的分分秒秒、点点滴滴。她开始抽出业余时间在圣玛丽艺术学院进修舞蹈史、写作、解剖学、戏剧表演等课程,乃至一些心理、美术、哲学知识,这些扎实的积淀都对其表演层次的提升产生了莫大的帮助。

记得前一阵子,我观看了谭元元的视频《小美人鱼》,该剧被认为是谭元元舞蹈技艺的巅峰之作。它着力于呈现两个世界的对比,即单纯平静的海底世界以及复杂繁复的人类世界,女主角小美人鱼尽管因为与王子间的爱情承受着身心的巨痛,甚至出尽洋相,但从未产生过阴暗自私的心理,她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解放。我想,这一类表面上异想天开的剧情其实隐含着终极的人文关怀。谭元元在书里提到,主攻古典芭蕾的她之所以会逐渐地爱上更具表现力与想象力的现代舞,就是因为“《小美人鱼》舞剧让我对如何用肢体语言淋漓尽致地表达痛苦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想,这句话说出了芭蕾舞蹈这门高难度艺术中“美与痛”的真谛,而台下心潮澎湃的每一个观众,如果知道了舞者背后的酸甜苦辣,应该也会更加珍惜芭蕾舞台上瞬息即逝的轻盈与美丽吧。

猜你喜欢

芭蕾舞团舞团芭蕾舞
这位71岁大爷是舞团C位
辽宁芭蕾舞团
辽宁芭蕾舞团
中国辽宁芭蕾舞团附属芭蕾舞蹈学校
中国辽宁芭蕾舞团附属芭蕾舞蹈学校
芭蕾舞女
情报站
跳芭蕾舞
大型情景歌舞剧《红色记忆》